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16年7月12日 作者:李想 编辑:shphao 有1447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文艺心理学》与朱光潜的“克罗齐情结”

、《文艺心理学与朱光潜的克罗齐情结

朱光潜(18971986)被认为是中国现代美学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理论,与大部分活跃于20 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学者的理论相似,往往出于传统的折衷理想,在解释本土文化时,试图引入某些外来观念而这些观念,至少是其中所包含的某些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中国本土文化背景有相当契合度的克罗齐理论便是这些道合者之中的一种

如果将1927 年发表的欧洲近代三大批评家(三)———克罗齐作为朱光潜克罗齐情结的起点,而以20 世纪60 年代撰写西方美学史为终点,可以发现,朱光潜个人的理论推进,实际上与他对克罗齐的解释和反思是一脉相承的:19201930 年代初,认同并向国内引入克罗齐思想,关注艺术内容与形式的不可分性;19321936 年,基本认可克罗齐,尽管在一些方面(如机械观艺术传达价值论)不完全赞同,但仍然立足于克罗齐的问题而提出问题;19471948 年,开始较全面地批判克罗齐,以物我二元论观点明确反对克罗齐的一元论;1949 年至20 世纪60 年代,转向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以辩证法的观点批判克罗齐依据时间线索,我们看到,20 世纪30 年代即文艺心理学构思完成的时期,朱光潜开始摆脱对克罗齐理论的无条件认同,并在其基础上阐发出新的内容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朱光潜在发现理论不足之处后,仍坚持在文艺心理学中为克罗齐保留一席之地,并在克罗齐所提供的审美经验内在性这一话语框架下讨论问题呢?事实上,如果考虑到朱光潜的理论目标之一,即为文艺提供独立于其他领域的自足性,便可以理解克罗齐何以成为他(至少在这一阶段)主要的理论指导这一时期,朱光潜的讨论集中于美感经验的内涵与获得,也即对审美活动进行心灵内部的分析,其核心内涵应当是强调审美创造活动分异超越于社会现实克罗齐正是在这一方面为朱光潜提供了所需要的艺术独立思想其理论核心概念之一心灵,为审美活动提供了来自个体内部的动力,而心灵的重要构成部分直觉,作为认识的第一形式和不可缺少的前提,则在某种程度上与艺术是齐一的 这样,审美(包括艺术活动在内) 便具有了根植于人自身内部的合理性,它依赖直觉作用展开自身,不必附庸于外在的推动力,也自然不需要来自政治的历史的价值方面的认可同时,以心灵作为审美经验的起点,对长于心理学而具有相当哲学志向的朱光潜而言,是一个相当有利的契机借助这一具有鲜明认识论色彩的概念,经验心理学和个人寻常日用的个别经验不再具有作为论据的价值,取而代之的是超越个别因素的普遍性,也就是被统称为审美活动的全部人类直觉作用 所以,当朱光潜受到克罗齐的影响,以心灵作为审美集中发生的场域时,他也同时向读者作出了这样的承诺:审美具有来自人自身内部的合理性,它属于人类整体,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之一

、《美学原理:克罗齐的心灵

朱光潜对克罗齐心灵概念的理解和继承,主要来自他对美学原理的整体性把握美学原理中,克罗齐主要从三个方面解释了人类心灵所特有的能力:直觉的统一性形式化作用表现与逻辑的作用

(一)直觉的统一性

直觉作为克罗齐理论的切入点,承担着引领读者进入心灵结构的作用。“直觉在克罗齐心灵结构中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它不是通常认为的知觉,对实在事物和可能事物并不加以人为的分别;不是时空一类的范畴概念,而直接关联具体物单纯的个性;不是感受,而带有形式化的特征但是,直觉的独特个性并不为原始的模糊和具体物的纷杂所掩蔽,它将所有这些内化为一种圆满,一种统一

克罗齐这样描述直觉的统一特征:

因为对于实在界的知识须根据实在的形象和非实在的形象的分别,而这种分别在最初阶段还不存在,这些直觉品就不能说是对于实在辨别是非的,就还不是知觉品而是纯粹的直觉品。……对实在事物所起的知觉和对可能事物所起的单纯形象,二者在不起分别的同一种,才是直觉在直觉中,我们不把自己认成经验的主体,拿来和外面的实在界相对立,我们只把我们的印象化为对象(外射我们的印象),无论那印象是否关于实在从上述文本中可以看到,直觉具有淳朴的特点这一特点包含三重意味:首先,直觉具有的方面,它绝不是纯粹的抽象,与实在紧紧联系在一起,和具体事相相互沟通,这也是它能够在心灵中投射出事物形象的原因并且,它的形象性不是单纯由于对实在的贴近便可以获得,而要经历一个印象外射的过程,才能获得它本身的对象其次,在直觉所具有的性质中,和的特色同时被认可的是它的浑然一体性直觉的淳朴不仅止于标示它不涉及是非判断,也意示着它模糊了实在事物和可能事物之间的区隔也即是说,在心灵的这一作用过程中,它所面对和处理的材料仅仅是事物而不是特定的事实可能”。因此,直觉虽然与实在相关,却不尽然是实在的真实体现,它必定包含有模糊的不确定的可能性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往往来自存留于人类记忆或想象中的其他事物第三,基于直觉浑然一体的性质,以及由此而来的模糊性因素,直觉不再是孤立的领域,尽管它常常体现为瞬间即时的心灵运动,却与心灵的其他领域和这些领域中已发生过的运动相关这三方面同时也是直觉统一性的三种表征,它们共同构成了克罗齐所谓淳朴的直觉

(二)形式化作用

克罗齐并未停留在直觉的原发式统一上,而是认为,心灵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另一种统一或整合这种整合主要通过直觉赋予经验物质以形式来达成克罗齐通过比较感受与直觉,来论述形式化作为心灵功能的特殊作用:

在直觉界线以下的是感受,或无形式的物质这物质就其为单纯的物质而言,心灵永不能认识心灵要认识它,只有赋予它以形式,把它纳入形式才行单纯的物质对心灵为不存在,不过心灵须假定有这么一种东西,作为直觉以下的一个界线物质,在脱去形式而只是抽象概念时,就只是机械的和被动的东西,只是心灵所领受的,而不是心灵所创造的东西没有物质就不能有人的知识或活动;但是仅有物质也就只产生兽性,只产生人的一切近于禽兽冲动的东西;它不能产生心灵的统辖,心灵的统辖才是人性

尽管心灵与物质间有无可辩驳的关联,但在克罗齐的规定中,心灵由于能够以自身的方式来把握物质,而不是无条件服从于物质,使自身对人性做出了承诺,具有了人的特质所以,当克罗齐提到心灵时,他也在说人心”。并且,心灵对物质的把握不完全是单向的领受,它包含着创造的过程创造是借由形式实现的,它使物质脱离开机械和被动性,而以新的面貌呈现于人心

我们隐约地瞥见有一种什么,但是这并没有在心灵面前化为对象,纳入形式就是在这些时会,我们便于看出物质和形式的大差别物质与形式并不是我们的两种作为,相互对立……物质,经过形式打扮和征服,就产生具体形象这物质,这内容,就是使这直觉品有别于那直觉品的;这形式是常住不变的,它就是心灵的活动;至于物质则为可变的心灵的活动就是融化杂多印象于一个有机整体的那种作用

尽管物质的说法在克罗齐那里似乎从与心灵形式相对立的方面提出,但在心灵的作用中,它要成为心灵的内容,就必须与形式建立关联形式的作用在于征服物质,赋予多变的物质以准则,使它得以进入心灵;另一方面,形式本身也需要物质的填充来摆脱自身的空洞它们之间有相互依赖的关系这样,克罗齐的心灵便成为一种容纳并整合物质的形式,它的创造性在于,它为物质事实(它们的发生呈现相互作用,等等)制定了新的异于心灵外部世界的一整套原则:这些原则是属人的,它代表着人的逻辑由于人性重新整顿了物质,展现于人面前的便不再是物质的原貌,而是一些新的物质,属人的物质

(三)表现与逻辑的作用

着眼于直觉的统一性和形式化作用,克罗齐认为,心灵回避杂多,为事物制定规则而且,在直觉之外,它还可以通过理智的形式表现规则这里,直觉和理智制定规则的过程分别体现为表现和逻辑的作用审美就存在于从表现到逻辑的进路中

每个人都经验过,在把自己的印象和感觉抓住并且表达出来时,心中都有一种光辉焕发;但是如果没有抓住和表达它们,就不能有这种内心的光辉焕发……一些印象感受感觉冲动情绪之类东西,还没有达到心灵境界,还没有被人吸收融会的一些东西,只是为方便而假立,实际上并不存在,因为存在也就是心灵的事实

人的心灵能从审美的转进到逻辑的,正因为审美的是逻辑的初步心灵想到了共相,就破坏了表现,因为表现是对于殊相的思想心灵可以把一些表现的事实集合在一起,见出逻辑的关系我们已经说过,这作用也可以借表现而变为具体的,但是这并非说,原有的那些表现品不曾破坏,不曾让位给新起的审美与逻辑混合的表现品我们踏上了第二阶段,就已离开第一阶段了

直觉的与理智的两种形式,我们已说过,把心灵的全部认识范围都包括无余了

很清楚,表现和逻辑两种心灵作用分别对应着直觉和理智两种形式同时,这两种形式囊括了心灵的全部认识范围,审美仅仅存在于二者之间的空隙,并不享有自己独有的心理空间换言之,在克罗齐的观点中,审美的心理状态很难说存在自己固有的与表现和逻辑完全不同的一套规则,它生长在夹缝中,是逻辑作用即将发生,尚未完全取代表现作用之时的中间态

并且,克罗齐认为,表现本身便蕴含着审美的种子:它的形式化作用是一种创造力,这种创造力体现在抓住事物,将它们以令人内心光辉散发的方式表达出来关于光辉散发究竟何指,克罗齐未作过多论述,但可以推论,这种光辉散发只存在于原先客观物质让位于表现所创造的新的物象中,也即是说,它予人的愉悦感来自心灵创造过程本身表现本身就是创造,完全在心灵中完成,它与外现不是一回事,外现属于实践但克罗齐的问题在于,在谈到创造时,他站在了与自己先前完全相异的立场,否定了实在界和具体经验物质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克罗齐将和经验相关的外现完全归属于实践的领域,也就把创造局限在心灵内部了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AI时代英语学习新革命,三天掌握三年单词(2025/8/3 12:46:23)[455]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4802]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2865]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2224]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750]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李想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