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16年6月23日 作者:杜伟 编辑:shphao 有571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监理人应该了解六种“心理防卫机制”

1 监理人员学一点心理学知识,很有必要

目前建筑市场监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工程施工阶段开展“三控三管一协调”。对于“控”什么、“管”什么,国家、行业和地方的规章、规范规定得非常详细。从理论上讲,把这些规定牢记于心照本宣科,就能基本上具备从事监理行业的能力。但是执业人员都非常清楚,如果想把监理工作干好,在工程现场左右逢源获得各方的认可,更多地要靠“协调”这一手段来实现。俗话说得好:“三分技术七分协调”。现如今的监理市场这种能力更显重要,与人沟通交流则是实现协调的最主要办法。要想获得这种能力,好的性格基础是根本,多与人交往积累经验。除此之外,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也是必须通晓的。

目前活跃在监理工作一线的人员组成,大多是理工科毕业学生及聘用的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以各自所擅长专业为基础开展相应工作。优势是自身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及具备的某一方面技术特长;劣势则是由于学科思维的限制,不如文科专业人员思维活跃和善于与人交往。现实工作中经常会听到现场监理人员这样抱怨:“××施工单位的×××真拧,告诉他好几遍就是不听”;“××建设单位的×××真不通人情,我给他解释他根本不给我好好说的机会,还一味说咱们监理不到位……”;等等。诸如此类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矛盾。一旦爆发,轻者发生口角,重者发生肢体冲突,最终往往导致企业管理层人员出面协调,大大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如果处理不好轻者影响工程进展,重者影响企业形象和信誉。作为监理企业的管理人员,要鼓励员工学习和锻炼这种协调能力。这不光是经验积累的问题,还要或多或少懂一点心理学知识。在这里笔者简单介绍一下心理学上的“心理的六种防卫机制”,希望能给读者以帮助。

2 心理的六种防卫机制

心理防卫机制(Mechanism),简称“心理防卫”,是心理学的名词,是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是人类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心理防卫机制本身越原始(原始的防卫机制是指童年生活经历所形成的防卫机制,保护自己可以说是原始防御机制的本质),其效果越差;离意识的逻辑方法越远,则越近似于变态心理。在生理上,心理防卫机制被认为可以防止因各种心理打击而引起的生理疾病或心理障碍;过分或错误地应用心理防卫机制可能带来心理疾病。其通常共分为六种:合理化、认同、投射、反动形式、压抑和升华。所谓“机制”,意味着心理的防卫就像机器一样会自己运作,是大多数人的共性,并且无论你喜欢与否它都存在。

2.1 合理化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就是为自己找借口。用借口来掩饰错误,解释自己为什么行为不当,或是使自己的行为具有正当性。因为一个人若不能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就会陷入不能解释的困境。适度的合理化是无伤大雅的,但我们应懂得反省,不能过度地自我防卫;否则会给人以“他什么责任都不愿负,嘴真硬”的感觉。这样的问题在工程监理现场会经常发生,比如在监理组织内部,经常会碰到上级部门检查工作指出资料收集不及时或缺失等问题,很多人第一反应往往是“合理化”,其借口大部分是施工单位不配合、负责收集资料的人员不在现场、工作繁忙忘了,等等。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这种反应就是“合理化”的表现。关键是看员工有了问题之后的态度和行动,如果坚持这种“合理化”则就必须加以引导和制止了。

2.2 认 同

认同(Identification)就是把别人的优点放在自己身上。由于对自己缺乏了解与信心,年轻人喜欢认同一些有成就的人物,如崇拜明星和成功人士。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还涉及是否拥有正确的价值观的问题。也就是说,你推崇的是这个人不择手段换来的衣着光鲜,还是更加欣赏某些人脚踏实地得来的人前赞叹。前者可能更符合社会上存在的物质至上的“快餐”思维。对于大多数监理从业人员来说,“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方能将眼下的工作当成人生的历练和积累。而对于管理者,首先要充分了解团队人员所认同的目标;其次是树立大家学习的榜样,并帮助他们能成为这样的榜样。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可以利用与高校专家学者的交流、到比自身更优秀的企业学习等方式来确立。另一方面,如果认为个别团队人员“认同”的方向与团队整体目标相左甚至背离时,一定要及时处理;否则这样的人在团队里危害极大。比如,笔者也遇到过这类监理人员,每天更多地把某些能通过投机取巧手段获取个人利益的人,当做偶像进行吹捧。他们的人生哲学就是尽量通过少工作甚至不工作而捞取个人利益,表现是整天盯着工程上有没有自己挣钱的“机会”:要么是经常索取点好处,要么是直接插手工程相关材料采购甚至专业分包。在一个商业物流工程项目上,有一个监理人员考虑工程承包管理人员多是外地人,对本地用工行情不熟悉,就利用自己是本地人的优势直接找了几个技术工人分包了该项目的部分抹灰工作。这种严重违背监理职业道德的行为,被监理部发现后经企业各相关部门落实研究后直接予以开除。

2.3 投 射

投射(Projection)是和“认同”相对的概念,即把自己的缺点或是令人讨厌的部分投射在别人身上;也就是把责任“推”给别人,避免自己受到攻击。譬如,现场主体结构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有蜂窝等质量问题,施工管理人员会说搅拌站材料配比掌握不严格、泵车故障或者是浇筑过程的天气影响等原因所致,总之,他不会说是自己责任心不到位或应有的具体措施不健全所致。有经验的监理人员往往不会简单接受这样的解释,而是收集现场各方面信息弄清事实真相。针对一些实力较弱的施工队伍时,我们还应通过多观察、多取证来规避其故意甚至恶意行为带来的责任风险。正因为我们了解了“投射”这种普遍人具备的心理属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更应保护和鼓励那些在问题面前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人。

2.4 反动形式

反动形式(Reaction Formation)。一个人批评某件事情,往往反映出他其实很想做这件事情,然而因为自己不敢做或没能力、没条件做,所以会强烈去批评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酸葡萄心理”。这种心理在现场工作中,更多地是在利益分配时会出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判断标准,且没有完全意义的公平,更多时候利益分配原则应该是照顾大多数。对于群体项目的监理工作会经常碰到这类情况,从事同类工作的各单位、各班组尤其需要这样的平衡。监理人员绝不应受到某单位、某个人对事物的简单评判而影响判断,而要考虑工程各方面的综合情况,有时候必须学会跳出工程看工程。在一个多栋住宅的房地产项目中,每栋楼均由总包单位进一步分配到了不同的项目负责人。有两个人因在同一单位内部有矛盾,所以他们彼此都想在本工程中各方面比对方优秀,进而出现了在业主和监理面前互相诋毁等现象。并且有时候具体到工程的部分技术细节,不比优点、仅看缺点,给现场监理人员在总结和评比环节带来了难度。监理部面对这样的情况,为顾全大局,及时通过私下交流、公开约谈承包企业负责人等方式,妥善地统一了这两个人的认识,基本实现了工程现场的良性竞争,满足了工程施工的总体目标的实现。

2.5 压 抑

压抑(Repression)。一般人对于不愉快、不喜欢的事,往往去选择忘记,这就是一种压抑。然而记忆是不可能完全被抹去的,我们只是压抑自己,不去回想而已。这种心理反应需要每个人进行调节,甚至换一个思考方式。如发生矛盾或被人误解时,我们在委屈、愤怒过后不妨想想,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我提前沟通或采取什么措施是否能避免其发生。在以后类似事情出现时我们就会及时应对或化解。这些不愉快的事可能从另一面会带给我们直接的提高,所以,我们除了感恩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还应感谢那些给过我们伤害的人,甚至是对手。在工程现场经常会出现矛盾,除了原则性的问题之外,只要事情过去并得到了妥善解决,

我们不妨大度一点、主动一点,理顺人际交流的不和谐因素,从而避免出现这种“压抑”现象的出现。

2.6

升华(Sublimation),或可称为“替代”,也就是用可以被接受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反社会冲动”。每个人都有些“反社会冲动”,如喜欢看拳击赛、足球赛等这些暴力冲突以及狂热的举动,能让内心的反社会冲动得到升华。升华的防卫机制是比较健康的。因为现实生活或工作总有些人与事会让我们看不顺眼,尤其是工程的从业者,人员成分、素质、背景千差万别,难免出现矛盾。这时候就应设法找一些感情转换的替代品,如登山、结伴旅行、增加阅读等,将自己的情绪升华。如此一来才不会一直压抑下去。

3 结 语

学习以上六种心理防卫机制,就在于理解那些已经存在而自己原先没有察觉的部分。这样,我们就能更主动地掌握工作中什么事情如何发展,可能产生什么样的情况。总之,想从事监理工作可能相对容易,但想干好监理工作则相当困难。除了要具备“一招鲜吃遍天”的专业技能,与人交往还要广泛学习法律、经济、政治尤其是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27]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0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64]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82]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2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杜伟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