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儿童发展类
    发表日期:2016年4月6日 作者:胡焱平 编辑:shphao 有1326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音乐视阈下的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其主要目的除探讨研究儿童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特点、规律,为整体心理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更主要的是为促进儿童成长教育提供科学的心理学理论依据,使得儿童的成长教育过程更具科学理论保证。音乐发展研究作为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部分,能够有效反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也是促进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支撑。为此,从音乐视阈下探讨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由浅入深地反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各个方面,也能为促进儿童音乐教育提供重要支持。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就发展心理学而言,本文所指的,是狭义的、个体发展心理学。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个体人类由出生到死亡全过程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从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来看,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即在婴儿期和童年期、青年期,发展心理学在这些领域上的研究也就更加关注,尤其是儿童时期,即由0-1718岁之间的时期。展开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点研究,是为架构整体发展心理学研究基础,使得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到发展过程的发展表现更加清晰,对于研究整体发展心理学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随着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不断深入,其对于各儿童成长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逐渐被运用于多种学科的教育当中。

二、发展心理学角度下学前儿童的音乐发展

1.对声音和音乐的早期反应。为具体探讨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特从音乐视阈下进行切入,从儿童的音乐发展来反映儿童的发展心理情况。就学前儿童,即06岁左右的儿童,其对于声音和音乐的早期反应能够直观体现儿童的发展心理情况。首先,对于非乐音的反应情况,出生一周内的婴儿能够分辨出不同声学特性的声音,对不同强度、频率和节奏声音的表现有着很大的区别。出生11周到12周时,其能够辨别声源中的人声,尤其对母亲的声音更加敏感。其次,对于乐音的反应情况,三到六个月的婴儿对于音乐能够做出积极主动的反应,并表现在身体的活动上;12岁儿童的活动反应更加明显和频繁,3-5岁的儿童反应主要表现为运动种类增多。

2.节奏韵律技能的发展。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对于声音和音乐有明显反应,且表现出对节奏和韵律的显著反应。对于乐音的反应,婴儿会表现出点头、晃动和摇摆等直观表现,表明其对于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有较强的心理感受,并直观地呈现在身体表现上。对早期婴儿进行相关的训练,其在身体运动上的节奏能够与音乐的节奏有效配合,而随着训练时间的不断推进,儿童的音乐和运动之间的协调性没有较为显著的改善,主要因其在模仿游戏和发挥想象力方面能力的发展更加突出。在具体的表现上,儿童对于节奏会表现出具体的肢体动作,如敲击物体或拍打双手,配合节奏和韵律的律动。相关实验时表明,学前儿童能够主动提高自身能力完成节奏击打实验,而持续时间则只在一个半小时左右。

三、发展心理学角度下学龄儿童的音乐发展

1.旋律技能及和声能力的发展。学龄儿童在音乐发展上的表现更加突出,其对于旋律有更加明显的认知表现,旋律技能也有很大的突破和发展。这主要变现在高音辨别、绝对音高和调性的获得三个方面。一段旋律有着高低音的区别,能够准确辨别出旋律中的音高,也就能够有效进行音乐学习,抓住音乐的重点。学龄儿童在音高辨别的能力较学前儿童更加突出。同时,绝对音高即正确识别音乐名称、指定高频率的能力。绝对音高又被称为完美音高,是音乐旋律中的重要指标。学龄儿童在绝对音高上的表现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能够准确识别音乐并指出其中的高频率。据相关研究表明,儿童从六岁左右开始,就形成了调性的概念,并对调性的变化和结构有清晰的判别。2.儿童的音乐表现和音乐发展影响因素。随着儿童音乐能力的不断发展,其对于音乐的表现能力也更加突出,表明其心理学发展更加显著,其心理能力在音乐方面的成长表现突出。儿童能够运用符号来对音乐进行表达,将心中的音乐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就其音乐发展的影响因素而言,儿童受到家庭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较大,后天的培训和练习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如家庭中有家庭成员具备音乐表现能力,如歌唱和乐器演奏等,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能够逐渐形成音乐理解和音乐发展,其音乐能力较其他孩子更加突出。同时,经由专门的培训和练习,也能显著提升儿童的音乐发展能力。通过主动的音乐心理干预,使得儿童对于音乐更加敏感,其音乐素养更加优秀。

四、发展心理学与音乐教育的结合应用

1.发展心理学指导下的音乐课程设置。基于儿童音乐发展的研究,结合学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音乐发展特征,表明儿童的音乐和心理发展的可塑性极强。教师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将其切实应用于音乐教学当中,通过有效的心理引导和控制,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由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在音乐学习上更加快捷和高效。利用发展心理学指导音乐教育,应首先做好音乐课程设置,结合不同年龄层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置。低年级对于简单事物和有趣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故对其开展音乐教学,需要注重情境的创建,利用游戏和娱乐方式开展教学;中年级儿童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进步当中,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参与意识和思维运作;高年级儿童的情感和意志均有很大发展,故其课程应更注重艺术性和抽象思维。

2.发展心理学指导下的音乐教学方法。结合儿童心理学研究,要想有效开展音乐教学,应当注重音乐教学方法的设计,使其符合不同年龄层儿童的心理特点,顺应其心理发展规律,使其能够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到音乐教学当中。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应首先注重教学主体的转换。基于儿童的心理特点,其主动意识较强,对于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教师应避免单方面授课,拒绝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结合学生具体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在引导和辅助下实现学生音乐的学习和音乐能力的发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并成为教学的主导。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结合情境创造,使学生在自我探索和求知、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实现音乐的高效学习。

同时,应当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方法和形式可多样化,但应当以儿童发展心理学为指引,不偏离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儿童对于音乐的兴趣,从学前时期就有充分展现,其对于律动和旋律有深刻感受,且随着年龄不断增大,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也会越来越强。教师应当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利用其对于音乐的敏感,可积极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的表演展示,使其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对于音乐的记忆和理解也更加深刻。同时,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设置并营造良好情景,使学生在声音和画面的共同作用下,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刻,在音乐欣赏和学习上更加高效。

五、结语

在音乐视阈下开展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既能从侧面反应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特点和内涵,还能为儿童音乐教育提供有效参考,使得儿童·音乐教育能够充分遵循儿童心理特征,实现音乐教育水平和效率的极大提升。基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能够让教学拥有更好的音乐教学自觉性,使其更加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树立音乐学习理念,确保学习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同时,通过实际教学总结研究,将儿童发展心理学与音乐的联系更加紧密,为儿童的音乐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保障。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89]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4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8]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3]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1]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胡焱平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