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教育类
    发表日期:2016年3月25日 作者:凌宗伟 编辑:shphao 有45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教育者都要懂点心理学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这个《指南》的颁布值得鼓掌。或许有人会说,《指南》是指南,但在实际工作中落到实处还是有困难的。是的,如果总以为颁布个什么文件就能解决教育实践中的许多问题的话,无疑是痴人说梦。但作为教育人,对于教育科学理论知与不知是不一样的。无知而为或许可以理解,知而妄为那就可怕了。

笔者以为《指南》颁布的一个意义在于推动学校和教师恪守职业伦理,从脑神经科学和心理学视角出发,妥善处理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孩子可能出现成人视角无法理解的问题,最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让他们在等待与呵护中顺利而健康地生长。

现行学校教育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存在的问题就是只重视知识灌输和应试技能的训练,即便是所谓的智力开发也是直指这两个方面的,普遍忽略了学生的生理实际和心理状况。加之对脑神经科学研究的缺失,使得学校教育在许多情况下只有管束而无引导和帮助,更无视个人的尊严。学生一旦出现与成人世界相悖的言论和行为,学校要么选择性忽略,要么严惩不贷。殊不知这两个极端给学生带来的只有伤害,绝不可能达到我们“为他好”的目的。

国外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理性思维大致要到20岁左右才能发育健全,在这个年龄前的言行总是感性主导的。学生许多知识与情感的分离,是有特定的生理机制的。一个人如果知识与情感分离,有可能是因为他的脑内侧前额叶到边缘系统的神经回路被切断了,而额叶是情绪传到意识界的地方,边缘系统位于无意识的皮质下,是情绪产生的地方,一旦被切断了,知识与情绪就分离了。如果了解了这些,或许我们对学生的那些怪诞的言行就可以理解了。问题是,我们这些教育人很少知道这些。

据此,要让《指南》落到实处的前提不只在于“辅导室”硬件的建设,更在软件的提升,目前最急需做的恐怕是,教育人必须掌握一点心理学知识和脑神经科学知识,无知难免蛮干,更会让人感情用事。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的举措,往往就是因为无知与感情用事。

为什么在学生可能出现自伤、他伤等极端行为时,应突破保密原则,及时告知班主任及其监护人?《大地在心》的作者大卫·W·奥尔的话语或许会给我们带来启发:“作为老师、教育工作者和具有爱心的公民,我们有义务将我们看到的如实说出来,尽管我们自己还没有看透彻。”尽管“有些东西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去感受,这些东西在我们心里”,教育人,要有一点职业敏感。这敏感,不仅来自经验,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了解与教育有关的乃至看起来无关的知识。如果我们意识到学生的某种言行可能酿成某种祸端而不及时告知相关人员的话,就是失责。

为什么要禁止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给学生贴上“心理疾病”的标签?或许我们会以为,让学生接受心理测试之类是为了寻找某种帮助和“疗救”的依据,并没有什么恶意,殊不知,许多时候成人对孩子们的伤害往往正是在“善意”下发生的,而这样的伤害远甚于明火执仗的挞伐。心理测验会给孩子某种暗示:你的心理可能出问题了。强迫测试的同时已经给他们贴上标签了。许多案例早已表明标签致伤的威力是巨大的,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后是一辈子难以摘去的。这种伤害是一种隐藏很深、持久性强的伤害,它是结构性暴力伤害的结果。

总之,《指南》的颁布至少可以让我们这些教育人意识到,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不可或缺,而且需要摆到重要位置上来。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126]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64]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3]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8]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6]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凌宗伟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