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16年2月26日 作者:李秀 编辑:shphao 有56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医患沟通与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心理学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987年卫生部规定医学心理学要成为医科院校的必修课30年来,我国卫生医疗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但医患关系紧张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当今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医患沟通作为医患关系的重要组成因素,是医学心理学课程的研究内容之一,也是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核心理念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是医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培养和发展医学生的相关人文素质,对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意义极其深远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引发的对医学心理学的思考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为提高全球医学教育质量,制定出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标准要求本科医学的人才培养环节必须将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二者并重起来培养,同时,还应建立与现代医学模式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交流与沟通技能项目在该标准中被特别重视,并独立作为一大领域,共设9条标准,主要包括与病患及其亲属同事和其他专业人员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书写表达能力等为促进中国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规范医学教育管理,我国于2002年成立医学教育标准课题组,研究与思考我国医学教育标准的问题20099月,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对照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分析中国医学心理学教育的现状,发现我国医学心理学教学与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确实存在较大差距

(一)学科定位不准

为了临床专业学生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目前我国医学高校的医学心理学课程的内容主要按照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心理学考试大纲的要求来设置,涉及八大部分内容:绪论医学心理学基础心理卫生心身疾病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医患关系和患者心理问题其中,医学心理学基础心理卫生心身疾病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尤其花费较多时间讲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占了很大篇幅,而与医患沟通极为重要的医患关系和患者心理问题等内容基本不讲授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核心是要求学生形成与病人同事的沟通能力这说明,我们花费较多时间讲的神秘内容与教育部卫生部要培养合格医生的目标没有太大关系,医学心理学的课程定位与教育部和卫生部的要求是脱离的

(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在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下,它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如何在健康和疾病中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智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最终使医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人际沟通思维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而不仅仅是通过执业医师考试针对医学心理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重新探索临床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模式是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的目的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的著名的福岗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当前医学心理学教学的最大缺陷是只传授知识,不训练技能医学生面临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例如,医学生在校接受的是医患沟通的理论学习,这些理论大多源于西方文化土壤,在临床实习时可能并不适用临床医师只有具备丰富的本土化的医学人文知识和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善于理解病人的心情和处境,以患者能理解的语言与其沟通,才能建立有效的医患交流平台善用肢体语言,学会用病人和病人家属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才会获得患者的理解信任与配合

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课程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医生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要求临床专业学生经过5年的培养,应该实现三大目标: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项目有12条,其中包括医学生应关爱病人,有交流沟通的意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尊重个人信仰,有团队合作精神项等内容,这与医学心理学密切相关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共有23条,其中涉及医患沟通的有5根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医学心理学的课程目标在思想观念层面应全面提升医学生的人文情怀,牢固树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思想,在技能层面加强人际沟通和医患沟通技巧,以培养人文技能为目标,培养合格的医生

(二)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能形成与病人及同事的沟通能力;懂得尊重生命,具有人文情怀这就要求医学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需要重新调整和完善一是在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部分适当增加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技巧和团体意识的养成等内容二是在临床心理部分加上医患沟通技巧训练,在病人心理章节增加临终关怀内容此外,将课程教学时间调整为两阶段教学,基础知识部分放在大一第一学期,临床部分内容放在大四第二学期,将部分实验课内容放在临床见习中讲授通过加强医患沟通的实训化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医学生的人文技能

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一)教学方法改革

医学心理学教师要带头开展启发式教学情境模拟教学标准病人教学等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医患关系的内容来进行情境模拟教学例如,给学生制造一个临床中传递坏消息的医疗活动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或医生护士等不同角色,参与模拟的传递坏消息的医疗服务情境中来,通过情境模拟以及角色互换,使学生真正体会患者的痛苦,认识医务人员在面对现代医学的有限与无奈时需要医患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医生希望共同承担,必须应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准确地表达内心愿望,以此获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在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的病人课程,鼓励有兴趣的学生接受各类标准化病人培训,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价值,给学生换位思考的机会,使学生从患者角度来感受和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对今后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大有好处此外,应建立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医学心理学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学习

(二)评价方式改革

考核与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教学评价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充分体现灵活性与全面性等特点考核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其能有效地考查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教学评价可兼顾课堂讨论结业考试论文撰写等形式,不仅要考核理论知识,还要结合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和患者评价等考核实践技能积极探索和推行医学心理学教育考试评价制度,建立以考核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考核内容体系,改变传统的试卷形式,从而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人文素质水平

(三)加强人文实践

医学心理学教师应采取各种形式的人文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例如,可以在新生入学和实习前,组织宣读医学生誓词;定期举办人文社科系列讲座医学人文论坛等活动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医疗咨询服务与留守儿童或空巢老人结对服务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尊重生命和热爱生活的人文精神医学是一门人性化的科学,医患关系是医疗中的根本关系因此,医学心理学课程承担重要的培养任务,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应以学生为本,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指导,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保证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4224]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231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818]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308]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3101]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李秀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