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16年2月20日 作者:谢真龙 编辑:shphao 有832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心理学视角下涉军网络谣言传播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越来越超出虚拟世界的范畴,深刻地影响着现实生活,堪称今日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最大变量”。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编写的国家安全蓝皮书: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2014将国内网络谣言所引发的社会震荡及其对公共安全的危害列为2013 年与中国互联网相关的三大热点问题之一,体现出从国家安全战略层面对网络谣言的重视

涉军网络谣言作为一类特殊的网络谣言,其传播对军队形象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及国家安全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做好涉军网络谣言传播的控制工作,不仅关系到军队的形象,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按照涉军网络谣言的传播内容,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以下3类:与军事人员相关有的是恶意造谣中伤军队人员,如2013 7 月网上有传言称在英国犯罪留学生钟轩宇的父亲为副司令员钟志明;有的是伪造军人身份招摇撞骗,如2013 10 月假冒军人虚构身份和简历,自称27 岁拥有副师级上校军衔总参一姐任婕与军事事件相关这是在涉军网络谣言中所占比例较高的一部分,经常由各大军事论坛或是境外媒体刊发,时效性强,随着事态演进很容易被识破,但其恶劣影响不容小觑2013 4 月,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不断有外国媒体炒作解放军大量坦克向中朝边境集结”。与军事历史相关这是涉军网络谣言中迷惑性较强的一部分,经常打着还原历史的口号,由于与历史相关,辟谣相对困难,往往在互联网上长期存在出兵朝鲜影响解放台湾”“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国军队曾进入印度境内西沙海战蒋介石曾协助过大陆

1 涉军网络谣言传播的心理学原因分析

有学者将网络谣言传播的受众心理过程分为网络谣言发布轻信增添扩散和焦点5 个环节并认为在这5 个过程中,受众心理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既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也不是由着某种单一的心理状态所主宰,而是在接受和反应信息时,受众有着相互纠结的复杂心理状态。”在这5 个过程中,受众相互纠结的复杂心理状态对涉军网络谣言的传播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这为分析涉军网络谣言其得以迅速传播且影响巨大的原因提供新的视角

1.1 从众与依从心理

1.1.1 从众心理:从众是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方向变化的现象”。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众心理表明,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体总是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个体和整个社会群体的影响特别在网络社会中,由于人与人相互间联系的实时性和便捷性,网民个体间联系的广度和范围越来越大,网民能很清楚方便地看到某个信息在整个网络中的流行程度,即由谁传播出这个信息,又有多少人转发了这条信息涉军网络谣言作为一类特殊的网络信息,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它的背后往往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采用网络水军造势等方式在网上形成舆论浪潮,一旦被制造出来就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多次出现,使其出现具有爆炸性的特点

在这样的强势观点下,大部分网民出于行为参照偏离恐惧或是人际适应等动机,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轻信谣言传播谣言而另一部分不同意谣言的网民大多选择沉默,即使有的提出不同意见,也由于力量较小而在谣言偏激辛辣尖酸的言语压力下逐渐失去声音

1.1.2 意见领袖的依从心理:依从比从众更进一步,它的影响源(在这里体现为某些意见领袖)是有意对行为者施加直接的或隐含的影响,但与服从不同的是,个体的依从行为是以自主为特征的在网络中,网民对于意见领袖往往更加喜爱和熟悉,对他们也有着更加积极的评价和情感唤起状态,这使得具有权威的意见领袖在涉军谣言的制作与传播过程中对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意见领袖的权威性,网民很少或根本不会去怀疑其所传递的信息的真实性,从而造成了网民对涉军网络谣言的轻信另一方面,有些作为谣言制作者或转发者的意见领袖,在制作增添谣言的过程中,往往会加上自己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倾向,如鼓动性话语大家转发起来等,虽然不是直接的命令,但其中暗含的号召性和鼓动性会使网民潜意识产生依从心理

1.2 负面情绪的唤醒与基于网络匿名传播的宣泄

1.2.1 涉军谣言唤醒网民的负面情绪进而促进谣言的传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先进网络分析研究小组(group of advanced network analysisGANA)在对微博内容的情感分类和波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各种情绪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机制,结果发现,愤怒的情绪更容易在社交网络中传播当个体被某条涉军网络谣言激发起某种负面情绪时,通常会选择一定的形式宣泄,在网络上,宣泄的方式往往是对该信息的转发评论或是再加工,这样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就增添上了每一个个体的认知和情感,使之进一步畸形扭曲涉军网络谣言内容的传播和其所承载的情绪的传播具有一致性,情绪本身是内容的一类属性,而这类属性会在某些情况下(如愤怒的情绪)加速内容的传播,从而使涉军谣言在网络中广泛地扩散并形成公共话题或者网络事件

1.2.2 网络匿名传播为网民负面情绪的宣泄提供了条件:当个体的负面情绪被涉军网络谣言唤醒之后,自然而然会找寻渠道发泄,网络传播的匿名性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无所顾忌的平台,网民通过网络把加上了自己的态度倾向和情绪感受的涉军谣言传播出去,达到宣泄的目的

互联网络给了人们更多交流的权利与空间,使人们能够在虚拟世界中畅所欲言,但正是这种网络匿名传播使网络成为涉军谣言传播推波助澜的工具正如那句话,在网络中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参与传播活动的网民其主体身份处于一定程度的隐匿状态之中,这种匿名性直接导致网民的社会控制弱化和责任意识淡薄。“网络成了一个道德和责任的真空,成了传播者情绪发泄率性而为的自由隐蔽角落。”在涉军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中,网民感受不到他人和社会道德和法律对他的约束,因此网民对于一些引起负面情绪唤醒的涉军谣言往往会不加验证就将其传播出去

1.3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信息对个体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更大首先接触到的信息对后来获得的信息的理解和组织有着强烈的定向作用,个体为了保持心理上的认知平衡和情感平衡,必须使后来获得的信息的意义与已经建立起来的观念保持一致由于首因效应的存在,对于某一涉军事件,如果网民第一次接触到的是关于它的网络谣言,则印象会更为深刻,而且如果相信这个谣言的话,对这个谣言的信任程度也会大大增加

当网民关于某条涉军网络谣言的首因效应形成,即对其产生了轻信,逆火效应the backfire effect)就在辟谣时起作用了逆火效应是指,如果辟谣的信息与个体之前接受的谣言信息相违背,反而会加深人们对谣言信息的信任即当人们的观念已经形成,任何一个反驳都可能成为反过来伤到自己的子弹”。另一方面,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还发现,人们在听到一个消息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忘记它的来源,再次听到时觉得很熟悉,就会相信,他们做了一个实验,让人们阅读一些信息并告诉真假,结果发现,阅读3 遍的信息,17%被误记为真的,3 d 后,这个数字上升到40%这表明,一旦某个涉军网络谣言出现,并且为一部分网民所接受和相信,即网民已经在认知中建构起关于这个谣言的相关结构后,我们再对该谣言进行辟谣将会变得十分困难

2 遏制涉军网络谣言传播的对策分析

在对涉军网络谣言传播的心理学原因有所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方面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遏制涉军网络谣言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2.1 引导有益从众,增强网民对主流媒体的依从

2.1.1 塑造军队良好形象,积极引导有益从众:面对严峻的挑战,军队应当直面正视和用好涉军舆情,布事实于天下,还真相于网民,不断加强军队形象塑造在当前和平环境下,要大力宣传军队执行抢险救灾护航维和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体现出的战斗能力和顽强作风;要主动展示军队开展演习演练等完成多样化军事斗争准备的实战化努力和战斗力标准;要积极体现军队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价值取向和根本宗旨,积极主动塑造军队形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答网友疑问回击西方攻击,不断增强民众对于军队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与此同时,主流媒体要加大对军队积极形象的宣传力度,努力克服目前存在的滞后性和被动性的问题,牢牢掌握网络宣传方面的话语权在当前这个自媒体时代,失语就是失职,对于网络上出现的涉军谣言,要及时予以解释辩驳和回击主流媒体必须成为网络舆论的主流,成为网络中各种声音的绝大多数”。只有如此,网民才会在从众的角度上对军队正面地宣传接纳和认同

2.1.2 培育社会信任资本,提升主流媒体权威性可信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建立在农耕经济之上的亲戚熟人信任关系逐渐瓦解而现代社会所依赖的广泛而开放的社会信任基础孕育充满风险。“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我国社会诚信资本不足越来越引起政府与公民个人社会群体或组织的网络关系的不和谐。”这种不和谐体现为网民所持有和传播的观点与军队政府主流舆论的矛盾,具体表现为涉军网络谣言传播的广泛性和辟谣的艰巨性

对于军队媒体而言,要增强自身舆论发布的权威性,不断提高信息发布质量,牢牢掌握军事信息发布的主导权和权威性要不断整合现有力量,加大与新媒体的融合力度,以创新的形式增强网民对军队媒体发布信息的信任感2014 1 1 日,中国军网全新改版上线就是军队媒体改造升级的有益尝试改版后的中国军网增强了新闻的贴近性与亲和力,并通过色彩明朗简洁大方的浏览页面增强视觉冲击力,优化用户体验特别是英文板块,通过高质量新闻内容的呈现,客观准确地向世界展示真实的人民军队,为向世界宣传军队让世界了解军队提供了一个宽阔的窗口

2.2 健全网络空间法制,规范网络信息发布和传播

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制度,按照对人约束方式的不同将制度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内在制度是群体内随经验演化的结果,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自动获得的,历史继承性和一致性较强,其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对于网络社会而言,互联网的兴起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和广泛的网络人际交往开始的时间更加短暂网民个体规范自身行为的内在制度的建立尚需时日因此,目前最紧迫的是建立健全网络空间法制,以完善的外在制度将网民的行为置于可控范围之内与此同时,外在制度的存在会使个体体会到一种认同感和安全感,通过不断的强化将外在制度内化为内在制度

2013 9 9 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 000 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 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 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从法律上明确了对谣言制造者的惩罚标准,以建立外在制度的方式对网络信息的发布进行了规范,对于打击涉军网络谣言传播同样有巨大意义

2.3 抢占首因效应制高点,提高信息发布主动性

既然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对网民的影响更大,那么我们仍然可以利用首因效应,通过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建立起对舆论的积极影响

与其他网上舆情相比,涉军舆情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和探究因此,国家军队方面及时有效地发布相关信息,消除群众认知上的不确定性,抢占首因效应的制高点,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要把握舆论发布和舆情引导主动权,尽可能在保密规定允许的范围内,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并利用多种渠道将信息快速有效地传播出去,最大限度挤压涉军网络谣言传播的空间对于不便告知的情况,也要尽快亮明立场和观点,防止因无声带来的矛盾升级,不给涉军网络谣言以可乘之机

作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舆论交锋的主阵地,网络舆论对舆情的影响越来越大,涉军网络谣言作为其中一支重要力量,其传播对整个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冲击都是巨大的涉军网络谣言的传播归根到底要落到每一个活生生的网民个体身上,其中的心理因素不容忽视,遏制涉军网络谣言传播也应结合受众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使网络空间更加干净,军队形象更加良好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105]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61]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1]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7]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5]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谢真龙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