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16年2月14日 作者:符绵学 编辑:shphao 有635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心理学视域下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网络越来越依赖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4 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 亿,手机网民规模5.27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其中10-19 岁网民占24.5%,规模达到近1.5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能给青少年学生提供诸多方便和正面知识的同时,也会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

1.网络成瘾的定义和特征网络成瘾也称网络成瘾综合症,最早由纽约的精神医生Goldbegr 1994 年提出,然后由美国匹兹堡大学的Dr.Kimberly Young 进一步发展完善网络成瘾在临床上也称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网络成瘾者花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会出现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类似戒断症状

2.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但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又相对薄弱,因此,面对无处不在的网络,有些青少年无法正视网络的作用,反而易被各种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从而过分沉迷网络并形成网瘾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9 年对全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人数的14.1%,人数约为2404.2万;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 1823 岁的青少年网民网瘾比例最高,达15.6%;其次是2429 岁的和1317 岁的,网瘾比例分别为14.6%14.3%青少年网瘾比例高,俨然成了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而且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开始出现从城市向农村比例逐渐倾斜的趋势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

1.个性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情感的发展与现实有着各种矛盾, 从而容易形成焦虑和依赖等各种不良情绪, 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积极评价台湾大学的林以正教授通过研究发现网络成瘾与低自尊高焦虑自我概念不明确等个性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并且其相关性与成瘾程度成正比;美国匹兹堡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研究发现网络成瘾患者往往具有孤独警觉抑郁倾向于抽象思维不服从社会规范等人格特点国内的不少研究也发现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普遍具有寂寞感忧郁感较强,自我概念较低,人际交往技巧缺乏等个性心理特征

2.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内在根源在于其个性心理因素,但是我们不能把网络成瘾的症结完全归罪于网络的使用者,还要考虑到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化大环境日趋复杂,拜金主义浮夸主义享乐主义充斥其中,青少年容易受到社会上这些不健康思想的影响而对现实产生不满,导致希望在网络中得到满足;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重视教书而忽略育人,重考试科目知识而忽视媒介素养教育,导致许多青少年不能正视网络的作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期望过高,而又为了生计整日奔波,顾不上孩子或对孩子关注不够,青少年成才的压力大,一旦受到挫折,就容易到虚拟的网络空间寻找成就感此外,社会上提供给青少年娱乐休闲的资源贫乏,以及媒体对青少年网络的片面解读,都是造成青少年网络依赖的原因

人本主义视域下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解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人的需要依照从低到高性质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青少年为什么会对网络成瘾?我们可以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找到相应的解析

1.满足网瘾青少年的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而性便是生理需求之一Greenfie1d 的研究显示,在网络成瘾者中经常浏览色情网站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2%,且他们每周浏览色情网站的时间不低于4 个小时青少年正处在性意识从萌发到日渐明确和成熟的阶段,他们产生了了解异性,追求异性的欲望,对性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然而,由于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他们的这种性心理发展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之下,网络却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性知识和宣泄性欲望的渠道面对互联网上到处充斥着的色情内容,对于这些相对幼稚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能力较差意志力不够坚定的青少年来讲,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就容易受到色情网站的侵害,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成了网络色情成瘾症患者

2.满足网瘾青少年的安全需要安全的需要属于低层次的需要,包括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和疾病等等以同伴关系为主导地位的青少年,他们普遍害怕被排斥和被孤立,承受着巨大的同伴压力如果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受到老师的不公平对待,学习生活的稳定甚至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他会变得不敢表现自己,害怕交往,甚至开始怀疑社会社交对于他来说是危险的,因此他就会倾向于把自己禁闭起来,以免受到他人的伤害正常的交往受到抑制,负面情绪累积,网络于是成了最好的宣泄口,借此来保障自身的安全

3.满足网瘾青少年归宿与爱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交往需要最强烈的时期,他们觉得只有同龄人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因此,在心情烦闷或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家长和老师,而是同伴他们会选择找同伴倾诉,从中得到安慰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对于一些被孤立或者性格过于自卑内向的同学来讲,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可倾诉的对象,他们只能在网络上寻找知心朋友,在网络上寻找关怀支持和信任与现实生活相比,网上的人际关系容易处理得多,特别是对于性格自卑内向的青少年,网络的匿名性能够让他们摆脱许多现实交往的限制,因此而产生对网络的强烈依赖

4.满足网瘾青少年自尊的需要按照指向的对象来分,自尊可分为高层次自尊与低层次自尊低层次自尊指向他人,是指他人对于自己的尊重与肯定;高层次自尊指向自己,是指自己对自己的尊重和肯定网络使用者因网络而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赞赏,是网络给他提供的低层次自尊;网络使用者因网络而获得的自我满足, 是网络所提供的高层次自尊青少年好幻想,渴望自己能够具备超强能力,能以英雄自居,网络游戏恰好能够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给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表现渠道

5.满足网瘾青少年自我实现的需要现实世界中,我们的许多需求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得到满足,可是在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里且显得那么轻而易举对于网络使用者来说,网络能够给他们提供寻求认同实现梦想,乃至开发潜能等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目标,使他们能够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达成自我实现青少年渴望成功,他们追求成功的人格品质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相对缺乏竞争力的青少年往往会选择上网以求得暂时的解脱,他们不仅把网络当作一个避难的港湾,甚至把它当作自己发现自我改造自我的场域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对策

1.鉴别网络成瘾的高风险人群,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定的引导措施防治青少年网络成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永远是被动的,重在预防网络成瘾症与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有一定的关系,专家们研究发现具有抑郁焦虑喜怒无常自制力不强,或正在戒断其他不良嗜好等个性心理特点的人易患网络成瘾症不少专家根据这些特点,编制了一些网络成瘾鉴别量表,如:网络成瘾量表(IAT)就是一个信度效度都比较高的筛选量表社会研究机构或者教育部门,尤其是学校要有规律的开展青少年网络使用情况普查,及时发现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防患于未然

2.构建群体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网瘾倾向青少年的回归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社会重视制度健全措施得力科学高效的防治体系国家要出台相关法律来规范网络管理,加强网络信息监控,净化青少年的上网环境,同时注入资金大力推进生活娱乐设施的建设,引导学生发展网络以外的娱乐活动;家长应该努力构建和谐的家庭支持系统,多点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变化,改进亲子关系互动,让孩子感受到爱,这样孩子有问题能及时向父母寻求帮助;学校要通过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和监督,规范管理校园网,及时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从中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网络观

3.运用积极心理学,促进自身形成积极品质,提升幸福感积极心理学抛弃以往心理学只关注心理疾病的做法,主张研究积极情绪积极特质和积极组织系统,致力于帮助人们发现并培育自己的优势与美德青少年易于沉迷网络而形成网瘾主要由于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主观幸福感较低因此,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治,积极心理学反对医疗卫生行业依靠外科手术和药物来解决的做法,认为除了从以网络使用方面改变为目标实施干预外,还应该在行为和认识方面的自我逃离倾向下工夫网络成瘾防治难在于克服心理上的依赖,青少年要懂得及时地调整自身的思想动态,有意识去提高自身自我调节能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强对网络不良影响的免疫力;要懂得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自我暗示,培养自身的积极的人格特质,找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要加强人际交往技巧的训练,学会与人沟通相处,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提升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感和归属感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105]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61]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1]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7]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5]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符绵学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