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教育类
    发表日期:2015年9月9日 编辑:shphao 有739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占中”学子心理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2014 年国庆,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爆发了“占领中环”非法集会,其全名是“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学生们采取占领香港金融区中环的交通要道的方式,来争取符合《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立法会普选。此次“占中”行动以学生罢课拉开序幕,由最初宣称的4000 人参与活动发展到了13 万人之多,其中的主流群体是香港在校大学生。为何这群学生愿意牺牲上课时间来同香港政府抗争,甚至不惜扰乱香港秩序?如此知法犯法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法治社会下香港社会的正常运转。在这个经济繁荣的弹丸之地培养出的新一代为何有如此激进的负性情绪?本文从香港学子的心理特征着手,着重把握特殊心理特征并分析其成因,以期促进大陆对香港社会以及港民群体有一个更全面的更深入的了解。

一、“占中”学子的心理特征

参与“占中”活动的主要是香港在校大学生,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是90 后,20 出头的年纪有着这个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发展心理学中将人的一生划分为婴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和中老年期。90 后群体属于青少年期中的青年。个体随着年岁的增长,在不同的阶段会表现出同其他个体相似的并有规律可循的特点,这便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香港地域的特殊性,香港“占中”学子的心理特征又会有别于其他地区90 后。香港学子会选择“公民抗命”的形式表达自身诉求,与其特定年纪下的心理特点及香港的社会特点是分不开的。

(一)英雄情结,冲动又好强

90 后出生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千古传诵的英雄故事通过媒体呈现在我们面前。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让我们看到学生运动在历史中的作用。一堆热血青年走上街头,表达诉求,改变这个社会的发展,励志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群学生也被标榜成英雄,成为后人钦佩的对象。正是怀揣着这份“英雄情结”,“占中”学子给自己披上了“舍己救国”的铠甲,显得既冲动又好强。90 后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处世方式不够成熟,这种不成熟的“英雄主义”的实现更多依靠于激进的口号和“非理性”的冲突。“占中”学子以占道的方式表达诉求,并抱着誓不罢休的心态投入运动中,是90 后学子“缺乏深思熟虑,盲目冲锋陷阵”的真实写照。

(二)强调个性,自我为中心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市场规律和利益导向规律的作用下,优胜劣汰的生存环境完全改变了过去传统意义上不张扬不夸张的个性观念。标新立异在这个时代不再受到社会舆论的过多指责。他们反而强调个性,主张特别。现今的90 后相比80 后而言更加自我,他们强调自身喜好多过于满足他人的审美。强调“以我为主”的同时,也意味着集体意识的欠缺。“占中”的发生,由开始的“实现全民普法”到后来变相地支持“港独”,已经远远背离了“占中”运动的初衷。有无数人将自身的情感上升到社会情感层面,借由“占中”发泄不满情绪,堵塞交通,影响香港秩序。这种自我意志忽略了社会成员的集体利益,显得十分自私。

(三)提倡自由,习惯性依赖

当下的中国社会相对过去更加宽容和开放,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主张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建立起我们该有的民主与自由。但是教育中宣扬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对于求职高压的恐惧,部分90 后会寄希望于长辈通过关系帮忙介绍满意的工作;对于共患难的婚姻的担忧,他们会将对方的家庭背景放在首要参考的因素,因而相亲成了当下子女谈婚论嫁的重要渠道。他们一方面强调自由,一方对自身在关系社会的立足又有强烈的依赖他人的心理。正如“占中”学子将自身所面临的社会生存压力归结为政府的治理不善,并希望政府来改善港民生活。面临困难寻求外界帮助的思想无可厚非,但是一味的怪罪及推卸责任只会让自身失去更多的发展机会。

(四)情感丰富,情绪波动大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逐渐形成的过程中,这段时期固定下的思维会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并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对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它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在校的90 后还是学生,即将面临着学生到社会人身份的转变,这个时期他们有对未来生活方向的迷茫,有实现宏图大志的美好心愿,也有能力不足的担忧。大学生处在“对未来感到迷茫”的特殊阶段,容易出现“对现实感到不满”的情绪。即便不存在负面情绪,也容易在集体活动中受他人情绪感染而迷失自我。因而,当一群“占中”学子走上街头,将个人诉求通过集体渠道表达出来,所选择的“公民抗命”形式是受群体煽动后采取的非理智行为,它本身就是情绪的产物。

(五)占尽地利,优越感明显

在过去“遍地是黄金”的香港,一大批有志青年齐心协力把弹丸之地发展成国际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香港的繁荣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岛型地势成为内地与西方经贸交流的中转站。这在过去环境闭塞的中国来说是唯一与国际接轨的途径。再加上香港过去多年的殖民统治历史,形成了独有的“港式文化”。西式的文化与教育,让香港与本土中国的思维差距甚远。他们的观念中,大陆是欠发达的地方,其开放程度与同世界接轨的程度决定了大陆人思维的狭隘与眼界的狭窄。港民以“香港人”自居,并因其经济繁荣、政治民主和文化开放等相较于大陆居民的优质社会生活而产生了优越感。年轻一代的香港人就是在这种优越感的熏陶下长大的,在他们眼中,香港的发达程度要远比大陆更进一步。

(六)生存高压,多负面心态

香港曾是有能力便有出路的地方,而今国际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使其逐渐告别了过去的“黄金时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陆能够自如地同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香港作为中转站的优势不再明显。港民的社会生活也面临诸多压力。一方面,“精英教育”下的香港人才辈出,诸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外来人口扎根香港,如今香港常住人口达到了700 多万,社会竞争非常残酷;另一方面,受多年的房地产泡沫的影响,一路高涨的房租成了困扰香港白领生活质量的死结。香港青年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在这种环境下产生了极度矛盾的心理。他们一边是充满城市优越感的“香港人”,一面又是饱受生活考验的老板姓。优越感被打破后,是对整个社会的不满,及在如此高压环境下的无助感。

二、产生特殊心理特征的原因分析

(一)历史原因

香港受英国殖民统治长达150 多年之久,英国殖民统治期间,香港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英国在改善了香港经济环境的同时,也因其欧式的开放与自由影响香港本土的文化,港民心里是把香港贡为“民主自由的圣地”,并以殖民文化为荣。英国在殖民期间确实给香港的经济、政治及文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同时也给香港很多的限制,严重阻隔了大陆与香港的往来。大陆在英国的限制下逐渐淡化了对香港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许多大陆人希望到香港去改变命运,由于当时的香港对大陆的严禁,大陆人甚至选择偷渡,而在此过程中丧命的大陆人不计其数。香港的殖民历史是让港人引以为豪的过去,殖民时代下的香港是一个高度繁荣的社会。虽然香港回归祖国,许多港民仍对过去的殖民时代心生留恋,以各种理由抵制来自大陆的影响。

(二)政治原因现今保持高度自治的香港面临着诸多来自国际社会的诸多威胁。就此次因对普选制度的不满爆发的“占中”运动,部分港民认为现有的普选制度是中央企图控制香港政府,要求获得普选自由。而从客观角度看,让香港在短期内实现普选自由本身就是不现实的。普选制度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占中”人士在普选问题上钻“牛角尖”。不可否认的是,此次“占中”事件会扩散到这么严重的地步,跟国外敌对势力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美国和英国的政要纷纷表态支持“占中”活动,部分境外敌对分子还以物质支持学生“占中”,早前就有媒体爆出,“占中”学子一天可以领取一定的工资,“占中”现场还有水和粮食供应,“占中”活动走向职业化。“占中”事件发展至今已严重违背改良香港社会的初衷,成了一场港人主导的“闹剧”。香港的安稳应该由我国全权来维护,西方分子的搅局是在变相干预中国内政。

(三)经济原因香港曾是80 年代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如今香港的经济地位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2008 年金融危机的重创,让香港的金融行业逐渐走下坡路。香港其实是一个外表繁华下的高压社会,年轻一代承受着高昂的房价,他们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与生活压力,这是掩藏在优越感下的无奈。而“占中”是年轻一代将经济上的不满转移到政治层面,以此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其次,香港自从开放自由行以来,极大地带动了香港的旅游业及消费产业的发展,但因大陆给香港带来的经济效益没有落到百姓本身,而让那些未受益却要接受香港因大陆人的涌进而变得拥堵的老百姓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情绪。他们一方面看到所谓的“大陆客”拥有强大的购买力,映射到大陆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香港的经济优势不再明显,港民心理不平衡。另一方面港民本身的优越感,习惯性地否认大陆带来经济效益,而看重香港秩序的混乱,大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严重影响了香港的市容,港民本身也在夸大对大陆的负面报道。部分港民认为即便没有大陆的经济支持,香港一样可以高速发展。

(四)文化原因香港文化富有特色,既因为二千多年来,香港人口以华人为主,深受中华文化影响;亦因为在过去百多年间曾经成为英国殖民地,故此同时受到西方文化影响,酿造成为中西融合的独特文化。香港文化在殖民文化入侵以后才出现了“洋化”。香港的民主文化是在中英两国联合发表《中英联合声明》后才被港英政府大肆宣扬,他们给未来要回归中国的香港设了一个理想国,一个充满极度民主与自由的社会,香港的民主在回归前的10 年得到膨胀式的发展。香港的民主文化本身就是缺乏历史检验的“狂欢式”民主,其本身存在的漏洞会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步呈现。而英国在离开香港前给香港社会的民主幻想,让港民把民主与自由的荣誉都归功为英国,但是民主的漏洞却由中央与现在的香港政府承担,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其次,由于英国殖民统治期间对大众传媒的控制,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极力打压亲共报纸,大众媒体一边倒向了“宣扬英国,抹黑大陆”的局面,这种隔阂与对立逐渐在媒体中形成传统,给香港的文化带来了根深蒂固的影响。随着老一辈爱国人士的老去,在这种排华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人,更是在心底难以认可大陆的进步,并以其曾被“西化”的优越感反感一切来自大陆的影响,港民并未把心也回归祖国。(五)教育原因1. 历史教育的相对缺失香港回归前的1972 年,香港课程发展议会成立,并在此后分别制定了“历史科”和“中国历史科”课程纲要。这便形成了香港历史教育的最鲜明的特色,“历史科”和“中国历史科”完全成为相互独立的科目。早期的港英政府还是非常重视教育体系中的中国历史,直到回归前夕,香港高中的课程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所修课程,中国历史科便成了文科类学生中少数学生的选择,这类学生的数目还在逐年减少。中国历史科逐渐沦为闲科。香港学子从课本知识了解到的大陆微乎其微。历史教育的相对缺失,让土生土长香港学生缺乏对祖国的认识,因为陌生与不了解带来了对祖国的不认可。2. 国民教育引发社会矛盾前任香港特首曾荫权曾在执政期间推行与大陆德育想契合的国民教育,旨在提高学生对国家的认识及国民身份的认同。这项建议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支持者认为香港是国家的领土之一,提高国民认识是凝聚民心的重要步骤。而反对者却站在民主与自由的层面反对与大陆接轨的“洗脑式”教育,并发起多次游行集会活动表示抗议。无奈之下,香港政府只能暂且搁置该项计划,德育与国民教育计划搁浅。因为香港和大陆历史背景的差异,很难让香港认可大陆的教育理念,他们对于“港式教育”的荣誉感,及对大陆文化渗透的反感,让香港和大陆之间的隔阂有难以逾越的鸿沟。香港本土宣传的爱国理念是指爱港,而不是热爱中国。对历史的不重视和对国民教育的不满,实质上是港民在心里对中国的不认同,更不愿意接受中央对香港的任何事务进行干预。

三、关于“占中”事件的启示

(一)中央的“冷”处理体现高自信“占中”事件的爆发,激化了香港与大陆间的矛盾,“港独”分子借机发挥,这明显为两地的友好发展铺了个绊脚石。自“占中”爆发已经过去半年的时间,社会各界对大陆可能采取的行动给予多方关注,我们尚未看到中央对“占中”事件的明确处理意见。中央授权香港政府妥善处理此次恶性事件,并坚定表示已经确立的法案将不会因为“占中”事件而改变。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中央始终坚持“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保持香港的高度自治,不干预此次事件,体现了中央的信用与坚定的立场。另一方面,中央的“冷”处理让“占中”事件逐渐暴露其被不法分子蛊惑的原形,“占中”本质的自我暴露使得香港人对此次事件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原本支持“占中”的群体逐渐反对此次非理性行为。这是中央战略上的胜利,体现了大国的自信与气度。

(二)法制社会的弊端需高度重视香港历来都是以法制社会为荣的城市,香港的民主氛围与参政议政的意识在此次“占中”事件中得到充分体现。港人爱港,关心香港政治,为了香港的未来而“呼喊”。在充分关注到香港公民的合理诉求的同时,香港青年学子在用实际行动挑战法制。任何的民主抗议活动都不应该在损害社会利益的情况下进行,而“占中”却是个反例。青年学子占领中环期间,香港的高校教育受到严重影响,学校不得不暂时停课。而被占领的中环正是香港政治与经济的中心,香港的政府受到极大的挑战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香港的经济,香港社会一度陷入瘫痪。法制社会下的香港因其制度上的民主而让“占中”发展到猖獗的地步,这既是香港青年学子对于“法制”理解的不到位,也体现了香港制度本身的弊端,需要香港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两地矛盾的化解,任重而道远“占中”是不法分子借势将香港与大陆的矛盾搬上台面,是香港社会情绪的集体爆发。“占中”事件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脆弱与不安,也让潜藏的香港社会矛盾逐渐浮出水面。矛盾的产生并非一时,矛盾的化解也难以一蹴而就,我们既需要坚定立场,也需要保持耐心;既要看到“占中”事件是我们遇到的危机,也要看到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难得机遇。香港地域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谨慎处理“占中”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占中”运动只是一个开始,“占中”事件的爆发给我们两岸的关系敲了个警钟,这既需要我们积极面对,也需要我们冷静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改革开放30 年,中国社会进入发展的深水区,“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社会将面临更大的发展难题,任重而道远。两地矛盾的化解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香港与大陆的共同努力。

四、结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前进的道路都必然面临诸多的阻碍。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的进步考验的是人民的智慧与勇气,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我们都应积极面对并永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香港问题有其历史原因,一味地将矛盾归结于中央的领导或“占中”学子的鲁莽行为显然都是不理智的。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无论何时遇到何种问题,两地都应共同面对并理智解决。我们要客观看待香港问题,中国是一个不容分割的整体,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需要两地的包容与合作。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95]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5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0]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5]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