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保健1 - 心理保健1
    发表日期:2015年9月2日 作者:海生 编辑:shphao 有2603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心理暗示治病效果好

理作用会对治疗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最典型的例子是安慰剂效应。心理学家已经做过很多这样的实验:比如,某个人得了不治之症,眼看只能等死了。这时医生给他开了一些药,告诉他这是新研制出专治他这种病的特效药。过了一段时间,他的病果真好了。他以为是药到病除。但医生心里却笑了,因为他很清楚,那不过是普普通通的淀粉片或者糖丸。所以,病人的痊愈完全是心理作用的结果。

与此相对的是反安慰剂效应。比如由于一些医生误诊,把小病诊成大病,导致病人病情急剧恶化,甚至一命呜呼。

不过,安慰剂和反安慰剂效应涉及的都是人的有意识行为,即病人在听了医生的话之后,产生有意识的期望或者失望。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效应仅在我们意识到的时候,才会发生作用。但现在发现,无意识行为也一样能产生类似的效应。

最近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招募了40名志愿者,让他们分别看电脑屏幕上甲乙两张图片,在这同时,给他们的手臂一阵热刺激,从而产生灼痛感。比如看甲图片时,刺激强烈一些,灼痛感重些;而在看乙图片时,刺激和缓些,灼痛感要轻些。

现在再把志愿者分成两组,每组20个人。让第一组的人还是分别看甲乙图片,但这时刺激已调到了相同的强度。按理说,这时不论看的是哪一张图片,他们感受到的灼痛感应该是一样的才对,可结果这些志愿者声称,在看甲图片时比看乙图片时,灼痛感依然要重些。我们可以把这解释为意识对感觉的作用。

再来看另一组的20个人。也还是让他们分别“看”甲乙图片,而且刺激也调到相同强度,只是屏幕上的图片以每次只停留12微秒的速度在不断闪烁着。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我们大脑的意识中枢几乎还来不及形成一张图片,所以志愿者眼前实际看到的是黑屏。可有意思的是,当屏幕上闪烁的是甲图片时,志愿者声称灼痛感要重一些,而闪烁乙图片时,则灼痛感要轻一些。总之,跟上一组的结果完全相同。心理学家认为,这是潜意识对感觉产生了作用,因为闪烁的图片尽管没有进入意识,但已经进入我们的潜意识。

这样看来,不论意识还是潜意识,都会对感觉发挥作用。这个发现对于我们改善医疗条件和医疗过程,减轻病人痛苦,加速康复有一定的启发。

譬如,在拔牙的时候,如果把病人的耳朵塞上,眼睛闭上,不让他看到牙医手上的锤子、凿子,或者不让他听到凿牙的声音,那么他感觉到的疼痛就会减轻。再比如,许多人的潜意识里会把黑色和死亡联系在一起,那么对于那些重病人,在他周围就应该尽量避免出现黑色的东西。甚至有些病人敏感到这样的程度,医生简简单单跟他握个手,他也会在潜意识里猜疑:医生对我的病情究竟抱乐观还是悲观的态度?倘若这个握手是坚定有力的,那就会增加病人的信心……总之,这一切都值得医护人员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改善。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89]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50]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8]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3]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3]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海生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