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教育类
    发表日期:2015年8月23日 编辑:shphao 有1348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积极心理取向的高校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织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形成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是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重要保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人生发展。人的心理素质以先天素质为基础并受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20 世纪末心理学界兴起的积极心理学,重视人的积极心理素质成长,成为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的超越和补充,它使传统心理学长期被忽视的另外两个使命又重新得到重视。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该扮演的重要使命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获得健康成长与发展”。积极心理取向的心理素质教育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视野,使学校心理学的许多领域也转向人的积极层面的研究,改变了人们在传统意义上把心理学仅仅认为是解决心理障碍、治疗心理疾病的片面认识,使原来具有片面性的消极取向心理学变得更完整、更平衡了。因此,建构积极心理取向的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看,没有很好地重视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培养,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 目标狭窄,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消除少数学生的“心理障碍”为最终归宿

据调查,相当多的教育行政职能部门提出了大学生心理问题“非正常死亡”的“零指标”任务,因此,各高校也对各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提出“零指标”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机构(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和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相应地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投注在少数心理障碍学生的心理问题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被理解成为不使学生出现“非正常死亡”即可。由此导致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狭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心都放在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解决上。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忽视了广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就从实际上削弱了学生预防心理问题和适应社会变革的基础。

2. 内容贫乏,以传授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与消极心理应对策略为主

个体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消极心理的减少,更是积极心理素质的增多。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关注如何降低和减少大学生的消极心理,课堂上把大量时间花在心理健康理论的讲授和如何应对消极心理上,只过分关注大学生的负面消极心理,忽视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养成与提高。

3. 途径单一,以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和心理干预为主要途径

当下,各级政府和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很多高校明确规定必须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实施日常心理咨询活动。调查表明,大多数心理学课堂过分注重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理论的讲授,忽略心理素质的实践训练和素质培养。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很多大学生认为是思想政治理论的说教课,课堂缺乏吸引力,他们不愿意听课,不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把主要的精力消耗在学生的心理健康课堂和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上,较少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较少去营造积极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较少开展积极的心理活动,较少发挥网络的心理自助互助和求助功能,使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形式化、课程化和医学化倾向。这使得不具备医学背景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疲于奔命。

二、积极取向的心理素质教育成为必然

要解决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目标狭窄、内容贫乏、途径单一等突出问题,积极取向的心理素质教育成为必然。

1. 积极取向的心理素质教育特点

积极取向的心理素质教育具备以下特点:

1)积极乐观积极取向的心理素质教育往往渗透着积极乐观精神。把积极乐观渗透在日常的教学和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以积极心态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即使面对消极事件时也能积极面对。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乐观素质,而且拓展了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2)素质养成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强调养成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丰富心理教育内容。在积极的日常心理教学活动中注意以形成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为目标,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学生的积极认知、积极情绪、积极意志行为与积极个性等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3)全员参与积极心理素质教育不仅针对个别心理障碍学生,注意拓展心理教育广度,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改善和提高自身,促进全体学生全面提高。

2. 积极取向的心理素质教育原则

1)积极性原则实施积极心理取向的学校心理素质教育首要遵循的是积极性原则。积极性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积极的价值观,教育应从原来过分关注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转而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养成,这本来就应该是教育所追求的核心价值;二是倡导积极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环境建设;三是强调用积极的方式重新诠释“人”的问题,从积极的视角和观点来看待人的问题和缺点,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人的问题,从问题本身获得积极体验,寻找积极和消极之间的关联,并学会创造一定条件来促使消极向积极转化。

2)发展性原则人具有发展性,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应该是一个发展性的教育,因此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有两个方面的意蕴:一是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人的心理现象,一个人心理品质的形成不是静态的,应该考虑其历史状况并预测其未来发展;二是积极心理取向的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是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要求从实际出发来制定目标,然后再在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正。

3)自主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自主的人必须是自由本性的人,他既没有受到外界强制力量的支配,也没有受到外界荣誉、利益的诱惑,他所作的决定都是自由地运用自己本性的力量;二是自主的人具有自我选择的能力,能够有理性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即自己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性,活出自己的生命状态。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强调人都是积极的、理性的,而且人都能积极、自主、理性地做决定,并乐于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以及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生活目标。由此,积极心理取向的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应该尊重学生自主、自由的天性,使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成为自主性的人。

4)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也称为整体性原则,强调把决策对象视为一个整体系统,整体系统与各部分协调优化,实现系统完整平衡。在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就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学生;这个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还会受到包括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积极心理取向的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应该把管理、社会、心理、教育等的因素看成是整体的要素,既彼此联系,又互为条件。所以积极心理取向的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在学校内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和运行机制,教学、管理等要素都应该能保证系统连贯运行,同时也能和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有良好互动。

实现上述心理素质教育的四个原则必然会进一步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范围,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途径,促进学生的素质的养成与提高。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AI时代英语学习新革命,三天掌握三年单词(2025/8/3 12:46:23)[84]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461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2634]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2052]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547]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