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15年7月16日 出处:互联网 作者:陆长河 编辑:shphao 有1355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导演李安的创作心理分析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主要理念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分析影视艺术中各个场境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从这一点出发,可以分析作品成型到各个阶段的心理规律,也可以从创作或者接受的角度分析,了解创作主体的心理结构,包括从生活体验到创作动机到创作初期到创作表达;也可以从艺术作品来分析其心理结构,包括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和潜意识的心理动机等;还可以从接受美学的心理角度出发来分析,包括从读解作品的二度创作来分析作品的接受和审美在创造过程;还有很多角度分析。在此只能选取一个角度,我选择从创作主体的生活经验和性格出发来分析创作主体的人格结构,从而对他的作品进行心理分析。

导演李安的作品实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是好莱坞叙事模式的延续,加上中国传统叙事文化的包容,李安用其独特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把自己敦儒的性格渗入到电影的叙事节奏中,从而自成一派,创作出了很多感人的好作品。

近年来李安近年斐声国际影坛,在太平洋两岸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毫不夸张地说,他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桥梁。从小在传统的家庭中长大,从199011月的第一部影片《推手》到之后的《喜筵》,《饮食男女》的父亲三部曲,以及大红大紫,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卧虎藏龙》等华语片以外,也拍出《理智与情感》等英语片,同时也拍摄了一些纯粹的商业片诸如《冰风暴》、《与魔鬼共骑》、《绿巨人》等。一直到去年的《色戒》。

李安以势不可挡之势冲击电影界,得到无数的赞誉,后来愈发不可收拾,现在仍是李安艺术生涯发展的高峰期。

李安1954年出生在台北,祖籍江西省德安县。1975年他自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他先是在伊利诺斯大学学习戏剧导演,获戏剧学士学位。后又前往纽约大学学习电影制作,并获得电影硕士学位。1984年以《分界线》(Fine Line)作为其毕业作品,从纽约大学毕业。该片获纽约大学生电影节金奖作品奖及最佳导演奖。之后他参加了著名黑人导演斯派克·李(Sp i k eLee)的反映学生生活的电影《Joe's Bed-Stuy Barbershop: We CutHeads》的摄制工作。

接下来的6年时间,他一直在美国从事电影剧本创作工作。期间,他仔细研究了好莱坞电影的剧本结构和制作方式,试图将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一些全新的作品。那段时间,李安完全靠妻子微薄的薪水度日,甚至当起了“家庭妇男”。他每天在家里带孩子、练习厨艺,闲下来就构想剧本。1990年完成了剧本《推手》(Pushing Hands),获台湾政府优秀剧作奖。该剧本不仅为李安赢得了40万元奖金,而且使他获得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的机会。1992年,他亲自执导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将《推手》搬上了银幕。之后终于有了导演机会的李安开始不断地给观众带来惊喜。

一、李安人格结构分析

人格即个性,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区别于他人的各种主要、持久、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包括一个人的气质、个性、能力、兴趣和习惯等因素。

一个人所持有的各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及其结合方式,就形成这个人的人格结构[1]。而创作主体的心理人格形成了其作品的气质。李安的性格温文尔雅,在众多人眼中是个好好先生,处人处事中他尽量面面俱到,凡是求全,顾全大局,仔细分析,对每个人都友好亲切,没有大的架子。凡事能忍耐,不常发脾气,但是在原则性问题上有自己的底线,能够用语言精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观察和思考,对家庭责任心强,对太太和孩子感激和爱,对电影,痴迷不悔,自信且执著,谦虚而谨慎。这都是成为一个好导演所必需具备的气质。这样的气质的养成,是和李安自小的人生经历分不开的。

(一)父权家庭的不孝子

李安出生在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里,其父亲曾经是一个国民党的县长,其幼时很长时间甚至还要进行跪拜礼。李安从小受的传统教育深入骨髓,对父亲的爱和尊,以及同父亲发自内心的价值观冲突在李安心中留下的烙印是极其深刻的。可1973年李安却做了一个让父亲非常愤怒的决定,考取了台湾艺专戏剧电影系。在父亲的思维里,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李安的父亲甚至在许多年之后还愤愤不已。就是这样父子的摩擦和父子之间的矛盾,在李安的早期作品中有有明显反映。

(二)吃软饭的居家男人

1984年,李安从美国纽约大学毕业后,由于没有机会锻炼,天天居家里研究美国好莱坞叙事剧本的写作,不愿意参加工作养家糊口,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电影梦想,所以只有用妻子微薄的薪水维持全家的生计。李安就在家里带孩子做保姆煮饭,做居家男人。六年时间,可以想象他当时郁郁不得志的心情。可也就是这样的磨难,形成了李安厚德重道,处变不惊,温文尔雅的人格习惯,承受压力的能力也培养出来,可以说,如果李安无法度过这生命中的六年低谷时期,他也就充其量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不是这样一个名垂史册的导演。

(三)年经不惑方起步的大导演

1990年,李安的剧本《推手》获得获台湾政府优秀剧作奖。该剧本不仅为李安赢得了40万元奖金,而且使他获得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的机会,终于有一次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而且对于一个导演一生来说,也许就只有这么一次机会,李安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起步往往是最艰难的,而李安别无选择,只有迎难而上,克服重重的困难,用他的话来说,将“推手”打了一个漂亮的安打。之后才能获得中影集团的重视才能一步步走向世界走向更高的艺术高度。无论是刚刚出道的中年导演,还是现在的奥斯卡大腕,李安永远用谦虚谨慎的态度要求自己,尊敬每一个人,没有丝毫的架子,对于一个导演来说这是非常可贵的。而李安的艺术思维虽然天马行空,从中国传统跨越到经典的好莱坞叙事情节,从古代飞跃到未来,影片中却始终呈现一种稳重的节奏,流畅的叙事,浑厚的抒情,后来在情节点出现之后,影片节奏加快,让人痛快淋漓,这就像李安的导演生涯,厚积而薄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二、李安作品中的心理状态

一个好的导演如何评价,自然是看他的作品。李安的作品几乎我都看过,从投资不到800万的小成本电影(在美国拍摄),到投资一亿六千万的好莱坞大片,李安一如既往,温文尔雅如君子一般,沉浸在电影梦幻中,倾心地同观众一齐分享他心目中的世界[4]。而李安的剧本和影片和童年经历最有关系的还是他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筵》和《饮食男女》,由于篇幅有限,就分析这三部作品中的两部,我觉得最能代表创作主体的人格心理特征的气质。首先看《推手》

(一)《推手》

推手是李安六年磨一剑的剧作作品。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儿子把国内常住的老父亲接到国外来生活,从而表现父亲和儿媳冲突,反映中西文化冲突的一个影片。这部影片代表了李安当时的思想状态。

首先,生活在美国多年,自然思想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的西方思想有过无数的冲击,大的冲突没有,是由于李安的性格就倾于忍耐和协调,用心理学人格结构来说属于“黏液质”。但是戏剧冲突是必要的,怎么办呢,李安就借用这个美国的儿媳妇来表现。一些小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来是李安的亲身经历,比如一张餐桌上共用筷子和刀叉的不协调,再比如说运动健身和太极拳。李安巧妙地把这些意识形态上的不协调视觉化了。

再次,父子矛盾的不协调也是《推手》这部电影重要表达的部分。由于李安早年在父权统治下的经历,加上李安叛逆的性格特征,养成了李安对父亲有些微的反抗,但是不愿意张扬出来,反映到李安的作品中,就形成了那个儿子的形象——成天疲于周旋在妻子和父亲之间,苦不堪言的儿子,承受着中西文化双重的冲击下难以协调,却又不得不协调(一个是妻子,一个是父亲),却又不得不协调,最后失控(父亲离家出走),儿子痛苦,但是没有办法。推手的主题:中西文化思想的冲突,还有,乐意干什么就干什么。都是李安当年心中憋闷了很久的话题。

(二)《饮食男女》

《饮食男女》是李安更加成熟的一个作品,影片中依然描写的是一个年老的,有着父权同志偏见的父亲,不过他已经不用太接近自己的性格特征来诠释剧中人物,而是刻画了三个性格各异的女人形象,却把自己表面看起来平静似水,内心却有着些许叛逆的性格赋予在了老父亲身上。

这个时期李安对自己人性赤裸的张扬比较在乎,刚刚拍了两部自己写的剧本以后第一次拍别人写的剧本,小试牛刀,有着不安全感,也有些微的成就感的他,此刻最需要的就是证明自己本质的一种力量,一种爆发式的张显。所以《饮食男女》剧中的所有人物,仿佛都有李安的影子,是那样的淋漓尽致。

还有李安六年的居家男人生涯,让他对厨房,对做菜有了很深刻的印象,这次就借用了大厨这个楔子,让一家人无法沟通的矛盾用厨师这个职业来艺术化地表达,突出主题“食色,性也”这个观念,实在很妙。而那个大厨父亲就是李安结合自己对父亲的印象加上自己的性格特色融合出来的一个人物,而这段时间,李安也在思考自己和父亲之间关系的一种协调,力图找到沟通的突破口,所以非常符合李安的创作心理状态。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105]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61]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1]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7]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5]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陆长河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