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教育类
    发表日期:2015年7月8日 出处:互联网 作者:王璐 编辑:shphao 有827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一)就业焦虑。焦虑是由于对未知结果的恐惧,从而出现不安、紧张、焦急的情绪体验和其他生理反应。有些大学生在临近毕业面对不同的就业选择,内心情绪复杂矛盾。有些大学生在就业、考研和考公务员的抉择中徘徊,担心选择上的失误,加之就业形势严峻,各种过分的担心造成焦虑不安、满然困惑。

(二)自负心理。持自负心理的大学生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实力,认为自己专业知识、个人才能和综合能力比一般劳动者高。在就业过程中,会表现出自命不凡、好高骛远的情况,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不能切合实际地分析就业形势。他们在就业时对于就业环境、就业岗位、就业待遇往往有着较高的要求,向往大城市,就业目标不切实际,错过很多就业机会。

(三)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自我的迷失,是消极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当前越发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给面临找工作的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心理压力。有些大学生往往用自身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进行比较,造成心理失衡,认为自己无能。有些大学生在求职中过度低估自己的能力,缺乏勇气和信心,不敢竞争。面对激烈的竞争,一旦就业屡屡受挫或达不到心理预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阻碍自身才能的正常发挥,进而出现沮丧、失望、精神不振等心理现象。

(四)盲从心理。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了在职场中争得一席之地而盲目地就业。很多大学生在求职前对自身的爱好、兴趣、专业技能和专业特长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求职过程中缺乏主见。同时很多大学生对就业环境认知不准确也导致了盲从心理的产生,很多大学生对就业环境、就业单位的客观了解不准确,只凭主观臆断,突出表现为期望到政府部门、跨国公司或高新技术公司等工作,对专业需求分析不透彻、就业环境分析不准确就盲目追求这些工作,导致就业失败或从业后稳定性差的不良后果。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途径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需要社会、高校和大学生协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实现。

(一)政府增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宏观调控和规划指导。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保证毕业生的基本利益,将毕业生就业纳入社会就业规范管理体系,推动公平竞争。采用行政调配和市场相结合,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合理调节毕业生流动,鼓励毕业生到特定地区、企业就业,合理补偿毕业生的收益差,通过政策促进劳动市场实现均衡。政府部门应根据《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与《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制定实施条例,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创造合理的法制环境。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内容大都是就业政策与形势,招聘信息与招聘会等就业服务,求职面试中的技巧等,忽视了学生潜能、个性、职业兴趣、职业爱好、创新技能的引导。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跑相关用人单位,为学生疏通就业渠道,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还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政府要建立并逐步完善大学生中介组织的功能,优化配置,在人才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就业资源的整合,增强高校就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构建学校之间、学校与人才市场之间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网络,从而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通过调控进一加强就业市场功能,促进就业市场更加规范。

(二)高校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增强就业服务水平。高校只有目标明确、定位准确,有独到的办学特色,才能培养出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大学生就业指导在注重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自身的职业兴趣、性格、价值观及技能选择就业方向,并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就业指导上升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将就业指导与就业市场需求相结合,让学生将就业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高校就业部门应进一步由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教育职能等职能转变。工作重心进一步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及培训教育转移,形成管理、教育、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因此,高校要健全大学生就业的服务体系,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拓展服务教育职能,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三)高校要开设职业生涯课程及组织相关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大一开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对职业兴趣、个人性格、价值观等各种职业测评和分析,帮助大学生客观评价自我、充分认识自我。使大学生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总要性,掌握规划职业生涯的理论和方法,合理制定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可以通过名家讲坛、团体辅导、小组讨论、资格认证考试辅导、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开展活动,活动的主线是营造一种重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氛围,引起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大一新生的就业指导重点是入学适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二就业指导的重点是了解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根据市场需求和个人特点规划自己的学习、工作计划。大三就业指导的重点是就业政策指导与技能培训。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最新的就业政策、就业趋势和就业程序。帮助学生结合个人情况选择就业岗位,并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大学生讲解面试经验和技巧,开展就业相关知识讲座和模拟面试比赛等,并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大四就业指导重点在于调整心态,升学指导、择业指导和创业指导,帮助并引导大学生实现角色转变,实现职业理想。并在此过程中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四)大学生要积极进行心理调适。大学生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的人才容量是有限的,相较之下,私营企业有较大的需求。大学生应该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到私营企业或者中小型企业同样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先就业,后择业。大学生在学期间应积极争取各种机会锻炼自身能力,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积累学习、生活和工作经验。大学生还要做好就业前相关心理知识的准备。一方面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自信的基础是在校期间的思考、积累与锻炼,因此大学生要多思考、多读书、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很多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社会经历较少,对自己定位不准确,不能客观自认自己。在求职前,必须要对自身有全面的认识,了解自身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准备。此外,还要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以及对应聘者素质的要求等。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10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6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3]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8]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6]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王璐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