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15年1月23日 编辑:shphao 有1777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积极心理学的启示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有关非常重要的启示 :

一、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心理问题化解二者兼顾

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到整合,即培养全体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帮助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解决问题这两个方面。兼顾这两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才会在本质上得到提升。针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学生个人应在平常的生活中关注并注重培养自身的积极品质,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在遇到问题时也要积极的去面对解决。积极的个体体验有助于积极品质的培养,所以学生们在学校生活中应多参加一些积极体验的活动,通过积极体验的积累促进积极品质的培养。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对积极品质培养这一环节,对教育方法进行更新,不再只是关注少数问题学生,而是全员学生共同发展,培养积极的品质。从学校层面上来说就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进行目标的整合。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这一目标比仅仅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具有意义。积极的心理品质本身就具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只要个体得到积极的发展,使其自身的潜在积极因素得到激发,自然而然就可以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学生如果缺乏积极的心理品质,造成内驱动力的不足反而会作用于外作用力,外作用力也就是外在的表现,是否有自信心,是否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是否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是否能更好地控制情绪。因此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它对一个人有内到外都很重要。学校将积极品质的培养放到教育目标的重点当中去,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实现价值。

 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怎么样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只注重消极的层面,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围绕着消极层面展开的,多是对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的一种治疗和解决。积极心理学提供了一个可实行性观点,提出了积极的心理品质,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就得到了丰富,因为它增加了积极层面的关注,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要靠学生、教师、学校三方的努力。学生要注重关注自身的积极品质,在平常的生活中就注重积累。教师在其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就应体现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内容。在课外的一些活动中也注重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重新定位就能很好的促进各方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二)增强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

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也是一种体验的过程,只有外在的积极体验才能作用于内部对心理品质逐渐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体验中去,让学生在体验中积极主动的关注自身的心理发展。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自助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体验,而且这种自助性体验更能让学生体会深刻。譬如提出一个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关的课题,由学生自己研究,这样在研究过程中,一是学生可以学到很多的心理学知识,二是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同时对待问题也能积极的寻求解决办法,三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渐的到结果,这一探索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地积极体验。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该问题的研究也会深入的记在学生的脑海当中。东北师大开展的特色是心理剧大赛,这属于自助式烦人心理训练---通过集体的扮演角色,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塑造经验,在经验中感受体验,体验深化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也可采用自助式心理辅导每一个同学在接受心理辅导的同时也去辅导其他人,这样使得学生既是辅导者也是被辅导者,这样的角色转换,使得学生们能扮好每一个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是一种体验;而同学之间也进行自助行鼓励,相互的激励,共同促进对方的发展。社团组织也可以多开展一些积极体验的活动,使学生们在团体活动中也能更好地提高自身心理品质。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拓宽

(一)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国外早就有之。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高校都开设了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手段之一,国外的积极心理学教育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课程需要有积极心理学背景的教师来授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同时学生的授课书本也要有所改观,不能还是原来的书本,而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心理健康书籍。在积极心理课堂上将传播很多的积极理念,如何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如何使自己身心健康,如何获得长久的友谊,如何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些问题都在积极课程上得到解答,积极课堂除了在知识上进行理论指导,在实践上也要丰富学生的体验,要学生亲身的感受,在体验中培养积极的品质。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好的发挥它的功能。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各科教学中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各门学科都发挥其最大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更好的体现它的功能,多学科间相互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励并支持的教学环境,竭力通过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等途径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以及在学科上的探索,在平等、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中,完成教学任务,有的课程相对枯燥学生听不进去,那么教师就要改变其教学方法,采用一种积极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获得知识。这样老师教课也轻松,学生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增高,各个学科都有心理健康的影子,那么对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更好实施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外在的环境在上文中提到过,对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对于学生来说,最直接的外在环境不是社会,而是学校的校园生活。故此丰富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升有着潜在的动力。校园文化作为学校隐性课程一部分,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品质,学生的整个心理健康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高兴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当只是校园的建设,而是要在建设中体现积极心理学的因素。校园环境的美化,校园中的活动增多,多一些积极的体验活动,多一些积极的社团组织,学校的图书馆,应在图书馆多一些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书籍。在学校的宣传板报中多体现一些积极的因素,一些积极的实例小故事等等,这些都能在各个方面丰富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体现,从小处关注到大处,使得积极心理学更好的在校园传播。

(四)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心理咨询工作共同发展

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采用两种方式: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的必修、选修、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咨询中心的辅导采用的就是单一寻求帮助,咨询中心的解决方法范式比较老套,主要是以治疗为主,采用“病理式“的治疗方法,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两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给出一些意见及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咨询中心可以联合辅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首先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要有所改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转变,倾向对学生正向积极力量的培养,教学也不拘于只是在课堂上教授知识,授课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丰富的积极心理体验活动,心理讲座聘请一些积极心理学研究专家,为大家科普积极心理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解,同时也是为了提升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课内授课课外活动并存的模式,而心理健康辅导,因很多学生不喜欢去咨询中心进行辅导,认为有问题的人才会去,所以采用集体的方式去进行积极的心理咨询,在那里不区分谁有问题谁没有问题,人人都可以提问,人人可以咨询。这是一种积极的体验,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对心理咨询也没有那么的排斥,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这两者共同作用,更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发挥。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是连接学生与学校之前的桥梁,是重要的媒介传播者,为此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化师资的专业理论与心理咨询的技能

在心理健康教育调查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的专业性有些许质疑。有的心理健康教师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有的算是半路出家。再有就是心理健康教师在心理健教育中的授课方法方式。咨询中心的教师应体现其技能,能够让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并且积极的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以及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培养自身的专业技能。学习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向,同时这两方面的教师都能够更好的学习积极心理学,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到积极心理学的实践,这样使得自身在教学工作中,不是只关注学生的消极层面,教学及治疗的手段也是积极的,这样能更好地体现学校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二)培养教师积极的工作心态

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他们的工作理念,而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为了更好地教书传道授业解惑,首先也要培养自己的积极品质。作为一名人们教师,他首先也是一个普通人,跟我们学生一样,他也有困惑,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面对挫折的时候也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而因为教师的重要性所以这就对高校和教师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一方面,从高校的角度上,校领导应“以人为本”,在体谅教师辛苦的同时还要主动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改善工作环境,在经济上对于需要特殊照顾的教师给予帮助和支持,学校还应将积极的因素主要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光是学生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同样也需要。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充分挖掘教师的积极力量,培养其积极品质,增加教师中的积极体验。让教师也能够发现自身的优点,能够更好的工作,在教师工作中体会到事业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这使得教师能从自身感受到的积极因素,去教授学生同样去体验这种积极感觉。也使得教师教课更得心应手。而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教师应该能够很好地自我调节情绪,不断地提升自我,可以多参加一些心理学的研讨会,多读书多学习,丰富自身的底蕴,在对待学生方面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不光是了解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情况,同时也要对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积极听取意见,使得心理健康课程更好的实施下去。

(三) 融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的心理学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教师就是传授知识,而学生就是接受知识的,教师就是负责解决治疗心理问题的。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下,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存在的,谁都可以是教师,谁都可以是学生,都是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互相发掘对方的积极品质。教师要培养自身的积极品质,教授学生知识时,采用平等的措辞,让学生觉得老师之间是平等的,更亲近,这样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学生接受知识也更快,更好的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教师以身作则 促进学生发掘自身的美好品质,更积极的面对困难,面对生活。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环境的构建

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从原来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向积极心理学进行转变。这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它不再只是关注消极下的事物,而是关注积极的一面,由此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学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改革。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直接的联系就是在学校,学校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最直接因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却又不是只在学校体现,它在家庭、社会上都处处体现着,要想更好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应该这三个环节都做出努力,形成一个整合性的积极环境。在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于其他学校工作而单独存在的,我们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是一切要素都为我所用。在之前提到的学生层面、教师层面中所做出的相应努力都是为了更好和校园层面紧紧相扣。这三个层面紧紧的结合才能更好地推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家庭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及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家长对于孩子来说是长辈,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一个很好的榜样,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于孩子来说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家长要引导孩子培养他积极的品质,在平常的生活中要一点一点的渗透。培养他的抗挫折能力,培养他在逆境中的抗压能力,同时也培养他在顺境时不骄傲,不自满。而对于这些品质的培养应该是引导的方式,家长对于孩子来说虽然是长辈也可以成为朋友,不要一直以一个高姿态来面对孩子,有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的是一个知心的伙伴。其次家长要与学校积极的沟通,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动向,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同步的状态,要使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同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家庭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也有义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负责。

家长在与学生的沟通上要选择正确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和学生的沟通方式也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地改变使之能够更好的适应孩子的需求。和孩子做知心伙伴,让孩子能够把知心话和家长进行交流,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这样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家长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注重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孩子的积极品质,提高并完善他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二)社会教育发挥功能

社会是一个整体,它从各个方面都能影响着个体。人也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去研究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大学时期是学生的转折点,尽管大学只是一个象牙塔,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面对了一个小社会,而与此同时,当学生在毕业面对社会时,又是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要面临真正的社会。在当前社会压力下,随着大学生步入社会发生了很多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有的不能够适应社会,有的不能找到好的工作而一蹶不振,有的同学干脆直接在家当起了啃老族,还有的同学虽然步入社会但却没有很好的处理好上下级之前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都体现出,学生在刚步入社会的时候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这个大熔炉,不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一变化。所以提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对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而提前做这些努力还要靠学校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在学校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让学生接触不同领域的社会人士,通过与这些人的沟通,使得学生能够建立起自信,能够发掘自身的积极品质,更好的为步入社会做准备。同时社会各界,媒体、政府以及一些其他机构,都应对这些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给予支持和鼓励,特别是贫困生和身体有残疾的学生,他们的身心本就很脆弱,我们更应该帮助他们鼓励他们,譬如一些招聘单位在招聘时就不应有一些歧视性的条件。学校也应该积极的与校外沟通,校外的一些心理辅导机构、居委会以及校外的一些志愿者服务队,要让学生参与到校外的活动当中去,去提早的感知社会,也同样是去积极的体验,这样才能培养自己积极的品质。我们要坚信在社会主义当中我们会健康的成长。

学校、家庭、社会这三者相互结合,在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不断地磨合尝试,达到一种全新的模式状态,只有这个机制运营好了,才能在本质上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得积极心理学更好的体现。

    积极心理学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本质性的改变,它改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再只是关注问题而是积极预防与积极解决二者并存,积极心理学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着重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强积极心理体验,使其在今后遇到问题时可以积极的面对。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的学习和参与。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可实行性教育对策。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由只注重解决问题,到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与解决问题二者兼顾并存,改变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注重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及增加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将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而不是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体现,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在课堂内外都融入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心理咨询工作二者搭配,都采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形式及方法,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用积极的形式来进行心理咨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用更加专业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教学,同时要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工作,与学生以平等平行的方式进行教课以及交流,使学生和教师可以更好地沟通交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完善不是只有高校做出努力,家庭以及社会都要以积极的方式来进行配合,三者成为一个运行流畅的体系,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发展

积极心理学是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而存在的,他就是为了让我们生活的更幸福,发现自身更多美好的品质,发掘自身的积极力量。当前的积极心理学由西方传到我国,我国对于积极心理学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者认为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一种改革。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贯彻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去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文首先对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做了相应的文献综述。接下来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积极有一个大体的概括,积极心理学兴起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积极心理学都有哪些主要观点,积极心理学的特征以及积极心理学的功能。对积极心理学能够更好的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去。

接下来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调查研究,对此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对 5 所学校的 300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 30 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对 10 名学生和 10 名教师进行深入访谈,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以及教师队伍与学生关系现状的调查,分析针对研究结果进行三个层面的分析讨论: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学校层面。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体现在目标的整合、健康水平的提高、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谐的教育环境的完善。积极心理学在学生层面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在教师层面教师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同时也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与学生不再处于对立的状态。在学校层面上,首先学校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将培养积极的品质与化解心理问题二者兼顾,因目标的整合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野得到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得到丰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努力共同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当然这些只是笔者提供的一些对策性建议,积极心理学在中国心理学界发展的年头并不长,我国对于积极心理学还处于初级探究阶段,一些理论基础的实践还停留在萌芽阶段。

 对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下的研究,不足的原因在于积极心理学是在西方心理学发展过来的,东西方具有文化差异,西方发展过来的研究对于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一定能完全的适合。由于积极心理学处于发展成长阶段,加之笔者能力有限,本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改进弥补不足。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105]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61]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1]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7]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5]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