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医学类
    发表日期:2015年1月22日 编辑:shphao 有1525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抑郁症的认知偏差

抑郁症的认知偏差

 

摘要:抑郁症的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思维、推理、态度和解释,以及采择和回忆信息的方式,都会增加抑郁症的患病风险。本文中,讨论了抑郁症的概况,抑郁症的认知理论,最主要的讨论了抑郁症病人的认知偏差表现在四个方面:负性归因方式、负性自我图式、负性自动思维、负性应对方式。并且,过去的研究亦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我们应采用更好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抑郁症的认知偏差, 为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更有力的帮助 。

一、抑郁症概况

重度抑郁症(MDD)是以行为、情感、认知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包括精神运动性激越或发育迟缓,体重下降,失眠或睡眠过度,食欲下降,疲劳,极度有罪感或毫无价值感,集中困难,与自杀意念。根据DSM-IV-TR的标准,以上症状同时出现两周以上可以诊断为抑郁症。抑郁症主要是一种情绪调节异常和持续负性影响的病症,抑郁症的诊断需要持续的负负性影响或愉快感的缺失。然而,抑郁症这一术语的使用通常是不严密的,从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人到正常个体的暂时心境低落都可能使用。抑郁症是最普遍的精神疾病之一。一项调查显示,接近20%的美国人,或者说三百万美国人在他们的一生中某段时间曾经经历过可以临床诊断的抑郁症。世界卫生组织疾病负担研究曾将抑郁症列为中年时期负担最为繁重的疾病之一。抑郁症还易于同其他精神或躯体疾病同时存在,最主要的为焦虑症,但也有心脏疾病和吸烟成瘾等。所以,对抑郁症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另外,抑郁症有着很高的复发率。超过75%的抑郁症病人有不止一次的抑郁经历,通常在抑郁症痊愈的两年之内复发。

二、抑郁症的认知理论

抑郁症的认知理论在四十年前首次提出,尽管这些理论为非常高效的研究提供了动力,并试图为他们的研究提供经验证据,但这些研究没有为抑郁症的认知模型带来实质的改变。心理学家Beck1976)提出存在一种记忆表征或模式,引导个体过滤掉环境中的刺激,使他们的注意集中于同自己记忆模式一致的信息。他认为抑郁症病人的这种记忆模式主要包括缺失、分离、失败、无价值感和拒绝,抑郁症个体在加工环境中的刺激和信息时会存在一种系统的偏差,与他们的记忆模式有关。因为这种偏差,抑郁症个体会选择性地加工环境中的负性刺激并把中性和正性刺激也按照自己的记忆模式来解释,这种功能异常的模式加工偏差是一种稳定的结构。当功能异常的模式被压力源所激活,特殊的负性认知就会产生,占据自动思维的形式,释放出对于个体、世界、未来的消极观点。在这一模式最近的研究中,Beck将它区分为社会性依据和自主性。总的来说,Beck的认知特异性假说认为,这一加工模式被负性生活事件所激活,因此启动了负性自动思维,加工偏差和抑郁心境的负性循环。

三、抑郁症的认知偏差

1、抑郁症的归因方式存在偏差。1975 年, Martin Seligman提出抑郁症与动物的习得性无助有些类似,指出与习得性无助一样, 抑郁症是对不能逃脱的应激的反应, 应激源不断强化病人,他们对此无法控制, 也无法摆脱, 因而患者变得沮丧, 放弃可能摆脱应激的各种尝试。这一观点很好地解释了抑郁症患者被动性这一个性特征,但不能解释诸如悲观、绝望、负罪感及自杀等症状,也不能解释为什么不同的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与持续时间大不相同。为了弥补这些缺陷,Abramson等提出了抑郁症的无望理论,即抑郁症患者认为应激源不可控制,而且这些负性事件会持续存在或再度发生。当个体认为负性事件将会发生,而自己对之毫无办法, 他就会变得无望, 从而导致抑郁。根据这一理论,Abramson等提出了著名的归因假设:病人倾向于将负性事件归因为自身的、 整体的、 持久的, 而将正性事件归因为他人的、局部的、暂时的,这与正常人群的归因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这样, Abramson 等就将抑郁症定义为无望的抑郁症,可概括为一个比较明确的认知公 式: 病因(对应激的负性归因方式)、症状(被动性、悲观、自我评价低、自杀倾向等)和恰当的治疗。

2、负性自我图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关于自身、周围世界及未来的自我图式,这个图式常影响人们的思维、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抑郁症患者的自我图式存在负性偏差, 应激很容易激活这一负性自我图式,导致抑郁发作,而抑郁发作反过 来又强化了这一图式,导致恶性循环。近来, 许多研究证实抑郁症患者确实存在这一独特的负性自我图式。Neshat-Doost HT等用情绪词对一些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了研究, 他们将其分为两组-抑郁症病人组和非抑郁的控制组。情绪词包含三组-正性词、中性词和负性词,它们在电脑上随机呈现,然后让被试回忆及再认,结果发现病人组回忆及再认出的负性词明显多于正性词,而控制组回忆及再认出的 正性词与负性词大致相当。有研究也表明,抑郁症患者偏好于与自身情绪有关的负性信息。抑郁症患者存在两个本质的负性自我图式:一为依赖性,一为自我指责。有强的依赖性的人面对应激性生活事件时,常会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处境的变化,导致抑郁发作。而对那些经常自我指责的个体来说,他们常常要求自己完美无缺,因而自己现今的一切均意味着失败,这也会导致抑郁发作。

3、自动思维。自动思维是指抑郁症患者处于特殊的情境中时出现的一些习惯性思维活动,其出现是自动的、不随意的、持续存在的,常常伴有失落感。这些思维活动存在于激发事 件与消极情感反应之间,可以是消极的自我陈述或心理现象。自动思维出现的频度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而且抑郁症患者报告的负性自动思维明显多于非抑郁症的一般人群。然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可能是抑郁导致自动思维更严重更频繁,自动思维反过来导致抑郁发作或使抑郁症状恶化,它们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而且,自动思维与抑郁症的负性自我图式亦存在明显相关,抑郁症患者对自身、周围事物及未来的自我认知过程存在许多自动思维,并对认知的结果产生影响。自动思维在负性自我认知及抑郁症状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对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4、消极的应付方式。应付作为应激过程的中介因素之一, 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和强度,从而调节着应激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抑郁症作为应激反应的一种,其发病又可作 为应激源, 因而应付方式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应付方式 是应激源与抑郁症之间的一个重要的中间变量, 在抑郁症的形成和 发展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与抑郁情绪相关, 能预测抑郁症的严重程度。抑郁症患者常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 较少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 而改变患者的应付方式有助于减轻病情、缩短病程。Muris P等对373 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发现抑郁症患者大多数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如病理性投射,很少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Bifulco A 等对150名母亲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调查,发现三种消极的应付方式(否认、自 责、悲观)增加了抑郁症发病的危险性。然而,Schilling L等却发现 沉溺于抑郁症状(消极的应付方式)并不比分散注意抑郁症状(积极 的应付方式)增加抑郁症发病的危险性。

四、小结

抑郁症的认知过程存在偏差, 这一点已得到了许多研究的证实。抑郁症的归因方式与正常人群存在差别, 其自我图式是负性的, 常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这些认知偏差在抑郁症的病因、治疗、预后及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过去的研究亦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我们应采用更好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抑郁症的认知偏差, 为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更有力的帮助 。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6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37]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0]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1]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36]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