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对社会支持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
(1)在认知方面,己有不少研究证实个体的社会支持对其自我效能感、自我和谐、自我概念和自尊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
(2)在情绪情感方面,社会支持和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及生活满意度等积极情绪情感都有显著正相关,而与个体的孤独、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绪情感都有显著负相关。(3)在行为方面,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个体的适应性行为、学习倦怠、社交回避和自杀等行为均有积极的影响。
(4)关于大学生社会支持领域,我国学者于2007年通过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的系统分析后提出,我国大学生社会支持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虽然没有表现出令人担忧的缺乏情况,但也并不理想。国外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年轻人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较高,但需求表达却较少,因而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社会支持整体水平偏低。
未来的社会支持研究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对社会支持概念与维度的探讨,从而得出科学的操作定义,以利于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
(2)探索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之间是否会相互影响。已有研究显示,当青少年逐渐成年吋,他们会越来越多地向同龄人寻求情感支持,而非他们的父母与家人,这可能是由于与同龄人相比,家庭成员所提供的支持更多的是承担发展性的功能。
(3)注重跨文化因素。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社会支持进行了研究,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采用的是西方的观点,却忽视了文化对社会支持的使用与效果的影响。(4)以前的研究多将社会支持当做是连续变量,进而考察其相关变量,未来的研究也可将其看成是非连续变量,考察其高、中、低不同社会支持的个体心理健康指数的差异。
(5)社会支持是一个外界主动给予的过程,因此,未来的研究也应当多重视支持给予者的心理健康,这样才能做到更加科学与客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