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史
    发表日期:2014年12月26日 编辑:shphao 有238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价值论

价值论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其目标在于重新探索和确立人类生活的最佳生活方式。马斯洛坚信:人可以通过自身的理性努力而达到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在价值论丧的时代背景下,研究马斯洛的价值论具有深远且重大的意义。

价值论涉及讨论关于价值的基本问题(比如性质、构成及标准),这是一门古老的哲学学说,其以价值观为核心,中西方的哲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较早的深入探讨。在我国古代,孔子提倡以“仁”为本的价值观,孟子进而继承并发展成为四种德行,即“四端说”,其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以及是非之心。此外,孔孟均认为道德天赋,并且每个人具有发现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可能和能力。此外,由于自然科学的不发达,面对宇宙自然的种种神异,本土宗教(比如道教)和外来宗教(比如佛教)相继兴起和渗透。近代以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科学兴起,然而恰逢封建主义王朝的衰败和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入侵,因此近代中国的价值变化以“向西方学习”为主导,“师夷长技”、“科学万能”……其最终形成二元对立的科学价值取向。

在古代西方,柏拉图将理念的本质视为价值,并且其所构成的等级体系只有通过直觉才能觉察;而亚里士多德则将人的兴趣妇于价值,并且至善是最高的价值。中世纪的基督哲学认为最高的价值在于上帝,人类对于上帝的追求过程体现其最大价值。文艺复兴时期批判基督教的神学体系,其重新举起理性大旗,倡导人的自由与平等、尊严和地位,重新树立起人的最高价值。17世纪近代西方科学兴起,并且关于科,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看法:一种观点持乐观态度,其认为是科学带来便利的技术和产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观点则持悲观态度,其认为科学发展导致环境破坏、灾难频发,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痛苦;最后一种观点持中立态度,其认为科学是客观的,需要以某种态度立场加以评价。

综上所述,中西方关于价值的表述十分丰富,如朵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价值观:第一种价值论以“道德”为基本取向,其认为价值在于个人或者集体的道德,我们可以成为道德价值论;第二种价值论以“信仰”为基本取向,认为价值在于对“神”的虔诚和敬畏,我们可以成为宗教价值论;第三种价值论以“科学”为基本取向,其认为价值在于遵循客观性客场,我们可以成为科学价值论。

.进一步探讨,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什么是价值?一般来说,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具体言之,价值就是在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生成的,主体需要是衡量价值的尺度和主客关系的核心。同时,实践是价值形成的现实基础,在实践中,通过主体对客体进行合乎目的性的选择和改造,能在主客体之间建立起现实的价值关系。通过对价值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点:一方面价值确立的基点在于主体的需要,反观道德价值论、宗教价值论以及科学价值论,其无不在寻求人类安生立命的基本的出发点以及毕生发展方向。“道德”、“信仰”、“科学”,虽然看似是人类生存内容的不同方面,但是进一步推导不难看出,三者均是人类生活的某种“需要”。人类交往需要“道德”,人类存在寻求“信仰”,人类发展关注“科学”,因此“需要”成为了人类价值的基础。另一方面,价值形成的过程需要不断实践,反观道德价值论、宗教价值论以及科学价值论,其无不在过程中不断得到实现。“道德”、“信仰”、“科学”,虽然从静态用度来理解只是一种状态,但是其达到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类通过修己达人以至不断趋近更高的“道德”,人类需要诚信敬业从而不断强化自己的“信仰”,人类发现探索钻研以求达到更深的“科学”,因此“实践”成为了人类价值的过程。因此,马斯洛说道:我们可以通过对主体需要层次的研究,考察种种客体对主体的构成意义关系,从而建立一个科学的价值体系。首先,马斯洛批判传统的道德价值论。一方面马斯洛认为道德是文化的体现,其具有极大的变动性。具体来讲,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甚至不同气候,其文化的形成及其内容绝对不同,由此设定的道德标准更是迥然不同。山此观之,道德价位论并没有深刻揭示价值的深层内涵。另一方面,马斯洛认为道德的基本内涵是价值的核心要义之一,只是道德的具体内容因人而异,在具体看待价值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其次,马斯洛批判古老的宗教价值论。一方面,马斯洛反对将人类的价值体系建立在“毫无根基”的信仰之上,其并不是人类价值的核心本质。因为,信仰乃是人类意识受到外力(说教或者现象)而建立的一个价值体系,其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和模糊性。马斯洛批判宗教价值论者从人类自身之外所获得的关于全人类的价值观,因为这种价值在现代社会已经被证明是荒唐的。另一方面,虽然马斯洛一生坚持无神论立场,但是其生命后期却走向形而上学,提出超越性动机,某种程度上预示马斯洛具有某种宗教情结,只不过这种情结出发点不是外在于自己的事物,而是人本身以及宇宙大自然。

最后,马斯洛批判科学价值论。一方面,马斯洛坚决反对撇开价值观念来研究人的行为,他认为行为科学家要想解决人类问题,价值问题就不但不可避免,而且应成为行为科学的精髓。马斯洛说道:“对科学的心理学解释起源于这样一种敏锐的认识,即科学是人类的创造物,而不是自动发生的、与人无关的或具有自身固有规律的纯粹“事物”。`因此,马斯洛认为科学的价值观可以从人性中找到,最高的价值就蕴藏在人性之中,我们可以从剖析人类的需要中发现一个科学的价值系统。另一方面,马斯洛高度赞扬科学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实际上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一直寻求得到科学的确证,然而由于其经验立场过强,至今成为一个困扰人本主义的难题。

通过对历史观点的批判,我们不难发现,马斯洛的价值论是建立在“需要”基础之上的,并且其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此外,马斯洛坚信人类价值的不断实现必然带来道德层次不断提高,并且这种价值的实现是主体的一种内在过程,推动其前进的动力根源于主体自身。

与此同时,马斯洛不但要批判地看待历史上中西方的各种价值论,而且更要直面自己领域的主要对象: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马斯洛所建构的人本主义价值观,其与行为主义和精祌分析的价值观有很大的不同:精神分析是以生物本能说为基础的内化价值观,实质上是从人的生物性本能出发,认为满足生物的本能欲望是一切价值的源头,其它的一切价值,如社会价值、文化价值,都是这种价值追求激发下产生的附属产品。因此,马斯洛认为这种价值观否定了人对动物的超越性特征,把人的价值追求等同于动物的本能追求,而没有突出的人的价值观的独特性。而以刺激强化说为基础的行为主义,其人类价值归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进而否定个体的内在价值。行为主义的价值理论强调的是人对环境的适应,强调社会文化对人的行为的控制,认为理想的文化就是话于生存的文化,理想的社会就是善于运用行为科学塑造人的行为以适应社会本身生存价值的社会。因此,马斯洛认为这种价值观强调外在的社会整体,否定了个人机体的内在动机和自主的价值选择的可能性。通过对当下主流心理学理论(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批判,我们不难发现,马斯洛延续人道主义的精神,其既肯定人的生物基础在人的价值追求中的基础作用,又充分突出了人的自主价值追求中的个体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因此,马斯洛倡导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其与消极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价值观形成鲜明对比。

至此,马斯洛的价值论批判已经十分充分,然而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重要问题:马斯洛价值论研究及实践的载体对象是谁?显然易见,关于人的价值应从人类1^1身中去寻找,只是马斯洛的路径是从观察人类最优秀的人物入手。马斯洛发现,以往人们常犯的错误就是把常人与病人,好人与坏人的价值观折衷起来,取其在统计学上具有普遍性的人群作为价值的标准,这样就可能造成把平庸的当作是榜样的危险。马斯洛认为只有健康人(杰出人物)的选择和爱好对于人类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的参考价值。此外,从跨文化的相关研究看来,自我实现者的价值观念具有惊人的相似性。通过进一步研究,马斯洛发现:人类社会苦苦追寻的价值观,它不但包含真、善、美等古老的价值,同时也包括幸福、愉快、正义和欢乐等价值,而且这些价值属于人类生而有之但须后天获得,其具有“类本能”的性质。

马斯洛认为人类拥有高于动物的主体需求,其包括真善美,同时这种主体需求受到个体内在且固有的动力操控,并且自我实现亦是人类“本能”之一。因此,马斯洛指出:自然与主体相互联系,主体的成长必然需要1?然的环境,人类的发展造成“非自然”的产生。进而言之,人与自然存在天然的相互联系,没有自然亦没有人类。此外,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满足不能代表信仰的建构,其具有更多的内在性。因此,在他看来,人性成长中的“需要”是价值的内在的自然基础,价值的实现就是人的需要的满足。由此观之,与动物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人有多种需要,亦有多种追求。因此,人类需要的满足以及价值的实现,这是人性发展的自然倾向。

总而言之,马斯洛的价值论建立在需要层次论和人性论基础之上。一方面,人的价值观念随着需要层次的提高而不断变化。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导致高层次的需要出现,与之对应,较低价值的实现引起较高价值的追求。此外,人追求的价值层次越高,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就会越趋向一致。因此,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个体“自我实现”中达到完美统一。另一方面,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的最高层次,其也是价值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在马斯洛后期代表作《人性所能达的境界》中,其进一步指出:存在价值(其山成长性需要构成)是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是人类本质真正的理想的存在状态,是人性多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10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60]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1]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7]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