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掘客,挖掘最耐看的心理学资讯!
首 页  | 分类 ·新闻·测验·量表·理论·人物·考试·视屏·书籍·应用·图片·软件·游戏 我要· 我要发布信息    

你好,请 登录注册
心理测试为什么那么准?
3
tupian 在2007/4/3 14:57:59发布说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这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觉得是否适合你呢?网上心理测试不可信,为什么还让人觉得那么准呢?

  “喂,网友发来一个测试,我试过了,非常准哦,你们要不要测?”办公室里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

  “我测”!“我测”!大家纷纷凑过来。“真准啊!”“太像了!”人群里不时发出这样的感叹。

  “哎,大家都说网上这种心理测试不准,不可信,不是专业的,测试结果为什么每个人都觉得很准呢?”其中一位同事问我。

  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这段话就是文章开头的那一段描述。那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

  人们在自我追寻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就开始问自己,然而都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然而,即便如此,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我的追寻。正因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当中,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从众心理便是典型的证明。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正因为如此,个人便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常常不能正确地知觉自己。

  其实,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比如,在公共汽车上,你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张大嘴,打个哈欠,他周围会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为他们受暗示性不强。

  哪些人受暗示性强呢?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检查出来。

  让一个人水平伸出双手,掌心朝上,闭上双眼。告诉他现在他的左手上系了一个氢气球,并且不断向上飘;他的右手上绑了一块大石头,向下坠。三分钟以后,看他双手之间的差距,距离越大,则暗示性越强。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准确揭示了自己的特点,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

  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打多相人格检查表”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来说,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和安全感。这样,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作者:刘芬  编辑:陈雪梅  来源:北京科技报




网站链接:http://jk.scol.com.cn/05/0527/10/69706492E85D5D21.

分类:理论 | Tags:理论 知识  心理测验 理论观点 
哪些人投了票
tupian  hipsy  hzlai  
找资源
527个掘客,提供了373个资源信息,分享了30条资源评论!

分享这个酷站。。。
复制这个链接发送给朋友>
 2280个掘客读过此条>


你可能对这些网站也感兴趣
进化心理学观点:男女审美标准基于生育能力考量
请拥抱痛苦----心理治疗新主张
催眠心理疗法是巫术吗
碰到女心理学家怎么办
相信自己被外星人绑架是什么心理
平衡
恋母情结发展的五个阶段
心灵成长的前三大定律
透视各年龄男人上网的隐秘心理
英国著名心理医生发明“电影疗法”


Tags......   Tags(标签云集)
 * 生活心理(31) * 心理应用(18) * 心理保健(14) * 心理生活(11) * 心理访谈(11) * 人物(10) * 心理书籍(8) * 理论(8) * 心理知识(8) * 心理健康(8) * 心理游戏(7) * 视屏(7) * 心理视屏(7) * 趣味心理(7) * 催眠(6) * 应用心理(6) * 李子勋(6) * 应用(6) * 女人(6) * 心理咨询(6) * 电影(6) * 心理学(5) * 爱情(5) * 央视(5) * 心理学家(5) * 性格(5) * 男人(5) * 心理咨询师(4) * 杨凤池(4) * 健康心理(4) 

About xindig · 关于心理掘客 · 掘客日志 · 站点反馈 · QQ:619938829
© 2005-2006 cnpsy.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