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掘客,挖掘最耐看的心理学资讯!
首 页  | 分类 ·新闻·测验·量表·理论·人物·考试·视屏·书籍·应用·图片·软件·游戏 我要· 我要发布信息    

你好,请 登录注册
央视心理专家:培养孩子最好不定规矩
1
renwu 在2007/8/26 16:48:59发布说
孩子六七岁时就要培养规矩,而最好的规矩是不定规矩。

  规则有内心规则和外部规则。假如给一个5岁孩子定太多规则,那么这些规则对孩子来说是无效的。如果只定一条规矩,就是孩子要尊重爸爸妈妈、姐姐哥哥。他将记得很熟,而且他也知道只要做到这一点他就是好孩子。

  美欧文化很少给孩子定规则,但是却很少看到有人闯红灯,这并不是外部的规则限制他,而是内心的素养让他们守规则。李子勋说,他在北京做过调查,在北京四中等学校,发现好的学校规矩少,学生却遵守得很好;而差的中学规则多,孩子记得少,更不会遵守规则。

  家庭在定规则时,经常会争吵,妈妈认为自己是对的,爸爸觉得他才是对的,双方处于一种拔河状态,两个人都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发展到一种极端。其实父母不要争吵,爸爸严厉,妈妈宠爱,结果孩子夹在中间就受苦了,不明白谁对谁错,总觉得是自己的错。

  ■专家建议

  不一样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孩子如果没有对照,没有一个分歧,他就无法形成自己的适应,不能建构自己的思维和方法。我觉得,爸爸妈妈要保持差距,但不互相攻击,比如爸爸非常节俭,妈妈心软,孩子找妈妈要钱的时候,记得嘱咐爸爸的教育,认真对待金钱,学会严谨。这就是并存主义的教育。你如果跟孩子说,钱我给你,但你不能让爸爸知道,这样孩子就处在被动的教育里面,找不到成长的方向。两口子争吵,结果受伤的只是孩子。

  在孩子一岁时别离开他心理学研究,1岁前,父母对孩子怎么爱都可以,那时候孩子渴望得到妈妈的爱。100天后,孩子的知觉发展到能看到半米远的距离了,他可以观察妈妈的脸,这个时候就要请漂亮的阿姨带他。2岁以前,妈妈要尽量多跟孩子接触,培养“共情”能力,形成深层的依恋。

  在2岁前的关键期,有两件事要做:一是接触大自然,刺激眼睛,自然界的事件本身就是丰富的,它教会孩子怎么把控存在环境。天才维持知觉,天才的创意是知觉带来的而非理性,数学家没知觉也不会发展。所以不要太早教给孩子“1+1=2”了。另一就是形成对母亲的依恋,产生“共情”,有“共情”的人长大以后会比较善良,一般不会侵犯别人,当他一拳头打到别人身上,他会产生“共情”自己也会觉得很难受,自身产生抵抗。

  ■专家建议

  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善良博爱的人,在1岁的时候千万别离开他。要多爱他,多亲他,多抱他,多用他的“咿咿呀呀”跟他交流,不要用成型的语言。有的家长说孩子5岁就会背唐诗,长大后要么成为文学家,要么什么都不会,因为孩子过早把事件变成语言。

  多鼓励让孩子喜欢学习

  怎么让孩子喜欢学习?上学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就是社会过程化,是孩子开始独立应对社会,要让他对学习产生兴趣。孩子上学,假如他上学不愉快或被批评,总是被抱怨,而没及时的奖励,孩子肯定不会喜欢学习。

  李子勋说,他曾经谈了一个海豚训练的例子,就是训练员拿着鞭子啪啪的击打水面,但从不会打在海豚身上,如果表演成功就给它一条小鱼,失败了就拍拍它的头作为安抚,但不打它,结果动物都能做那么复杂的空中翻越。对于海豚还说,无论表演如何,横竖都好,都舒服。人类教育海豚尚如此,教育孩子呢?好的时候给他一把糖,坏的时候给他一巴掌,他就搞不清楚学习对他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尤其是六七岁的时候,正是建立学习兴趣的时候,希望能得到表扬,没有表扬也不能让他觉得不舒服,那么孩子在学习道路上,就是轻快的。

  ■专家建议

  爸爸妈妈不要替代孩子读书。很多家长帮孩子抄作业画画,这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父母要尽量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家长总希望孩子能全面发展,事实上,孩子的智力是不均衡的,所以在孩子早期要容忍他某一方面发展不好。

  给孩子足够的信息刺激

  孩子在3岁至6岁之间,要尽量接受各种各样的刺激,包括美学、英语、逻辑等。人是信息的载体,是能量的折叠体,在一个敏感期,孩子接受一种刺激,将潜藏在他的头脑里面。

  这里介绍一个名词,即初始条件。初始条件不一样的孩子,未来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孩子在农村,在一个完全消息闭塞的地方,他10岁以后来到城市,他想成为一个艺术家、音乐家恐怕就不行了,但是要成为清华大学的学生是可以的,因为那个资本在农村也可以得到,智力是足够的。但是对艺术,对政治氛围,对文化的刺激就比较少。他成年后要发展,不管他怎么刻苦,永远会比同样在城市长大的孩子要慢,发展的成就水平也要低。

  ■专家建议

  孩子的智力需要全方位发展,在10岁以前片面强调一种能力,可能得到的优势远比失去的少得多。父母要把成长的选择还给孩子。家长要尽量保持孩子的直觉。家长经常说孩子撒谎,会让孩子产生强迫症,会焦虑,怕被妈妈骂,放弃想像。

  关键词信息补偿

  问:我儿子16岁了,特别喜欢历史地理,非常爱国,很痛恨日本人,还曾绝食一天,我觉得过头了。

  李:这是这个年龄孩子绝对思维的表现,想问题容易产生绝对化。他会封闭其他信息视而不见,极端地追随对错,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他也不管你的理由。这个没关系,孩子的偏执会随成长消失,随着积累大量不同的信息而淡化。父母要做的,就是信息补偿,给孩子不同的信息,打开他的眼界,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极端的知识需要另一种极端的知识来平衡。你可以放本人文小故事书在他床头,告诉他人类都是一家的。如果孩子看到各种各样的书,给他各种并存的、不同的信息,他的视觉打开,就会从一种极端走向平和。

  举了个例子,有一个武士挑战大和尚,打了大和尚一耳光,武士很得意大和尚没有还手。武士回去后继续苦练,为人也越来越好,觉得自己不该无缘无故地打大和尚一耳光,应该找大和尚道歉,所以又回去请求大和尚打他一个耳光。谁知大和尚说,我不是十年前的我,你也不是十年前的你,所以你没有欠我什么。

  关键词学生早恋

  问:对于中学生早恋现象你怎么看?父母要怎么做才能把这个关系处理好?

  李:恋爱其实太自然了,要不是学校的体制强制剥夺了孩子所有的时间,任何心理学都主张孩子自由来往。我们讲青梅竹马,男孩女孩要一起交朋友,男女一起才能长大。十二三岁的孩子恋爱的概念和成人是不同的,孩子的交往并不一定是我们大人意义上的交往。

  一个男孩爱上一个女孩,或者女孩爱上男孩,太自然了。现在的生物学引导我们科学思想,人类要回到真实自然的生长里来。妈妈要告诉女儿怎么保护自己,比如说身体有衣服遮盖的地方不要随便让男孩子碰哦,因为这是你的尊严;晚上晚点回来要打个电话给妈妈,别到黑暗的地方;男孩提什么要求你别答应,男孩有什么举动要告诉妈妈。不是说不许恋爱,而是要用利于成长又安全的方法去做。这是作为妈妈的要做的,不是要制止她,而是告诉她一些基本的原则。而作为爸爸要说什么呢?儿子有女朋友啦?不错嘛,比老爸还早两年呢!(全场笑)

  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要负责引导他们,而不是告诉孩子有几件事你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你越禁止他,他越跟你对着做,如果搞成“地下党”那就失控了。(全场笑)

  关键词啃老族

  问:现在有“啃老族”,有什么办法能防止孩子加入这个行列?

  李:这个不好说。因为中国的文化,父母的就是孩子的,凭什么孩子就不能吃一点喝一点的?如果孩子只想吃父母的,那肯定是不好。

  现在有一大批人不属“啃老族”,但却是“挥霍族”,工作三个月,赚到钱不干了,辞职出去玩;然后再工作三五个月,就飞到欧洲度假去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复杂,难以描述归纳,所以我觉得看年轻人应该用新的语言系统、归纳系统来描述。就像森林,有参天大树,也有藤蔓,还有小灌木小草等,一个社会也是这样丰富多彩的,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是郎朗,每个人都是丁俊晖。

  如果你孩子是“啃老族”,惟一的办法就是像孟母教子,父母也把工作辞了,大家看到的就那五斗米,吃吧!(全场笑)

  关键词关于诚实

  问:我的女儿9岁了,我教育她要诚实,不要上网查资料做手抄报,后来没有获奖,她怪我是因我不让她上网造成的。她说她诚实都是自己做的,可是老师不喜欢。

  李:诚实在你家里很重要吗?你会发现你身边的人都不诚实。其实在网上找知识是诚实,美国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在网上搜集资料做作业,整合好网上递交。你让9岁的孩子独创理论是不可能的,这种诚实是毫无意义的,是傻,有那么多资源可以用。

  如果有能力买电脑,让她用核心词搜索,自己思考,组成自己的东西,这就是学习。网络就是老师,包括博士生写论文都在网上找有用的资料,这些资料都是诚实的。我们强调诚实却经常发现不诚实,是因为我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真实上,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实。关键词个性成长

  问:我孩子5岁了,男孩子,教育孩子我也照你说的做,但是我担心顺着他的个性成长,以后会不会不适应主流社会?

  李:孩子是否成为佼佼者不是由父母来决定的,也不是教育决定的。只要你的方法对了,最后的结果怎么样是孩子决定的。按社会动力学说法,贫穷的家庭出一个富翁,是因为世代贫穷的压力,就像驱动力,他就会想赚钱。毛泽东主席世代也没有什么名人,但出了他这么个伟人。

  作为父母,你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无知谦虚而不是权威,孩子有一天将超越你。父母总是太聪明,就会一点点削弱孩子的动力,因为孩子的聪明在你面前得不到表扬。孩子的发展是不可预知的。你的孩子才5岁,我们不能做出判断,甚至十四五岁都不能判断什么,因为变化是不可预测的。我们陪孩子长大,要保持一颗无知的心,是跟着他走,而不是带着他跑,你不阻碍他就成了。

  关键词亲子交流

  问:儿子16岁了,快上高二了,进入高中以来学习方面和父母交流特别少,与学校同学的交往等其他方面还可以。如何帮助孩子跟父母亲更好地沟通?

  李:我觉得你的孩子很好啊!现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不同,现在孩子一定要有自主能力,现在的孩子不应只是乖孩子,他们有自我能力和强烈的观点。我是那孩子我也不跟你说。(全场笑)




网站链接:http://www.dnzb.com.cn/gb/content/2007-08/26/conte

分类:应用 | Tags:央视 心理专家 规矩 心理新闻 理论观点 
哪些人投了票
renwu  
找资源
527个掘客,提供了373个资源信息,分享了30条资源评论!

分享这个酷站。。。
复制这个链接发送给朋友>
 2744个掘客读过此条>


你可能对这些网站也感兴趣
第三只眼看破关系的迷雾
网恋心理测试
都是“恋父情结”作的怪
“一棵树”泄露你的内心秘密
成为一名杰出领导者的秘诀
性格决定你的讲故事方式
拉拉队式伴侣恋情最稳固
看鞋识男人的心理学依据!
美国心理学:丈夫性格改变妻子容貌
从潜意识里挖掘性秘密
失眠时心理治疗不容忽视
多元思考法
营销境界:找到让人顺从的武器


Tags......   Tags(标签云集)
 * 生活心理(31) * 心理应用(18) * 心理保健(14) * 心理生活(11) * 心理访谈(11) * 人物(10) * 心理书籍(8) * 理论(8) * 心理知识(8) * 心理健康(8) * 心理游戏(7) * 视屏(7) * 心理视屏(7) * 趣味心理(7) * 催眠(6) * 应用心理(6) * 李子勋(6) * 应用(6) * 女人(6) * 心理咨询(6) * 电影(6) * 心理学(5) * 爱情(5) * 央视(5) * 心理学家(5) * 性格(5) * 男人(5) * 心理咨询师(4) * 杨凤池(4) * 健康心理(4) 

About xindig · 关于心理掘客 · 掘客日志 · 站点反馈 · QQ:619938829
© 2005-2006 cnpsy.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