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掘客,挖掘最耐看的心理学资讯!
首 页  | 分类 ·新闻·测验·量表·理论·人物·考试·视屏·书籍·应用·图片·软件·游戏 我要· 我要发布信息    

你好,请 登录注册
读林孟平《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
3
xinwen 在2007/6/17 0:29:59发布说

对组长本身修养的反思

 成功的组长是什么样子?coreys and callanan(1988)认为应该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良好的意愿。2、有能力与人分忧共乐。3、认识并接纳个人的能力。4、一种个人性格的辅导风格。5、愿意开放与冒险。6、自我尊重和自我欣赏。7、愿意作当事人的典范。8、愿意冒上可能犯错之险,并承认曾经犯错。9、具有成长的取向。10、幽默感。

从上面10条来看我拥有8条特征,其中第5与8条自我感觉不能够打上满分。当然,林孟平则认为:

1、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拥有自爱和自信;2、敏锐的自觉;3、具有自我肯定;4、投入并参与;5、个人的协调和表里一致;6、愿意作典范、7、愿意接触和面对个人的需要;8、清楚了解个人的价值观;9、信任小组过程的功能;10、保重自己,不断更新成长;11、个人的力量与勇敢。

从这11条来则,第2、8、9、11条,我自认为不太满意。

两种分类,其实大同小异,对号入座,其实无所谓符不符合,关键在于个人感觉是否能达到。 

一、担心。

因为从来没有做过团体,特别在工作当中,对于管理似乎也缺乏某种能力,这使得我对于即将开展的团体训练表示担心,当然,这种担心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都是存在的,只是我的更为沉重一些。

二、似乎缺乏某种勇气,这与先天的气质可能显著相关。

有些小组长,可能以前没有做过专业个体咨询或者所了解的个体咨询理论相当的少,而带着极大的勇气去某些做团体,实在让人佩服。当然,精神可佳,效果如何,应该可想而知,必要的个体咨询的体验对团体辅导是非常重要的。舍本求未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点我了解,虽然个体咨询的经验我还是有一些。

三、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组长,需要更加努力,尤其要成长与挑战自我。这可能是我所需要的。

当然,突然有个疑问:团体辅导的督导怎么来做呢?是不是和个体辅导一样?

小组辅导前的准备工作!

成功的小组辅导,必然需要准备充分的前期工作。这些工作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细致的。从小组的人数、辅导次数到小组成员的选择,都必须严格细致。

按林孟平的看法,小组人数7-8人,外加1-2人防止中途有人退出,从而保障最终人数在7-8人左右。小组人数的界定主要是从小组成员沟通的效果这一层次分析的,没有沟通就没有支持,成员容易因此而受伤。

辅导次数、时间、频率是视情况而定的,一般而言,每周1次,每次90-120分钟。总次数8-12次。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场所也是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好的场所可以营造一个优良的辅导环境,有利于成员的沟通与交流。团体训练室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要有沙发等更精良的设备估计目前一时半会是达不到的。

开放的还是封闭式的小组?我更倾向于封闭式的小组,目前。因为所带的组为iad的治疗小组,又是在大学,应该有这个条件把成员控制在小组活动开展的始末。开放式的小组有时太难以控制了,成员过于松散,怎么能让成员真心表达呢?我想。

最后是小组成员的甄选。这相当于是一个实验设计选择被试的过程。显然,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智力、以前小组经验、心理健康程度、家庭情况、组员之间的关系等,都会影响到小组的成功,以及小组经验的推广价值。这也就要求有一个同质性的小组,这当然是最好的一种情况,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达到这种理想化的设置是有困难的,实质上也可能是不能达到的,更多是异质性的小组,这种异质我理解为,为共同的辅导问题而来,且控制了一定变量,则尽可能当成为同质,而一个问题,随机自由地选取被试,则当为异质。

选择小组成员的方法包括用个人资料、问卷测量、访谈等。

此外,要准备的还有,宣传资料、书写资料:目标、程序、组长背景、收费、跟进服务声明、保密、分工等。

总之吧,不同的前期准备对后期的工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做为一个初学者,我,应该认真参考这些先进的经验,并且,现在,突然觉得小组辅导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虽然,我仍,有些紧张。

好好准备,写个几十页的策划书出来,一起探讨,一起进步。
小组辅导的目标,也是小组辅导的指南。好的小组辅导显然需要好的目标。一般说来,目标分为一般目标和终极目标,一般性的目标,即直接目标,如网络成瘾的小组辅导,直接目标应该是帮助成员走出成瘾的阴影。那终极目标是什么?按马斯洛的观点,即自我实现。小组辅导的过程,也是个体成长的过程。从这一层次来说,许多小组辅导忽略了小组辅导的重要性。忽略这种终极目标,辅导往往会显得肤浅,治标不治本。

    重视终极目标,需牵涉辅导员的人生观。身为辅导员,其人生取向与生活方式是否和公众的目标协调一致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意味着,小组辅导的终极目标会受小组辅导员的人生观的影响,当这种人生观与社会一般的观念冲突时,这时辅导者如何处理?如,你在辅导中到底想做什么?进行辅导,期望的结果是什么?这些敏感的问题,需要我们必须正视。

    一般性的目标,需进一步细分。hansen(1980)把目标分为过程目标,辅导过程当中需要做的,如个人探索、挑战自己,也挑战他人、聆听别人的说话等。一般目标,小组共同的目标。个人目标,成员参加辅导设置的目标,如增加关心别人的能力,这种目标需要在组长的帮助下制定。   

显然,我们在学习当中,需要一个学习目标,辅导亦如此。它的作用也和学习目标一样:提供方向、集中精力、提供标准、发动成员等。

那对于每一次辅导是否都需要一个目标,而需按情况而定。一方面小组的性质和组长的风格与习惯会影响到目标的建立,同时,辅导过程中新的问题的出现也是应该重视的问题,因此,根据上次一辅导或以前的辅导过程所作的评估而决定是否有特别制订目标的必要,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当然,整个小组辅导之前应该建立终极目标、过程目标和一般目标,过程当中,还有组员的个体目标,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性质小组的目标:

 

这里只列出与非物质成瘾有关的几个特别性质小组的目标,以供参考。

 

戒酒小组:诱导组员界定自己酗酒的问题,为他们尝试戒除酒瘾和保持清醒,提供他们迫切需要的情绪上的支持,使他们从孤立自己及与别人在情感上分离的情况变得自觉,也知觉他人的存在,以致可以建立适当的人际关系。

 

药物滥用者:协助组员抗衡各种困难的课题和学习更有效应付生活中的压力,为组员提供一个支持网络,帮助他们学习适当的社交技巧。

 

*不同学派小组辅导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精神分析治疗小组:目前精神分析理论与治疗成为我日常工作与生活经常接触的话题。它聚集于个别组员与其他个体的互动,从而协助组员重新建造他的品格和性格系统。治疗过程集中于帮助组员重新创造、分析、讨论和解释过往的经历,也尝试处理组员在潜意识层面所产生的自卫和抗拒,以期组员最终可以化解自己由童年经验导致的适应失效生活模式。最终,他们可以根据新产生的领悟作出种种新抉择。

2、理性情绪治疗小组:显然,它的重点放在组员对世界的自我理性看法上。目的是教导组员学习如何可以有效理性的行为,同时学习接纳现实。上次在另一本书上把理性情绪治疗看作是认知行为疗法的一种,而我也希望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团体干预中,应用认知行为疗法,也需要帮助组员建立理性的行为,理性的看法。其中包括非语言的练习、周未马拉松小组和个人的互动内省等技术。

3、当事人中心治疗小组:当事人中心治疗,我们通常也称为人本主义治疗,强调个人价值和个人尊严。治疗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但小组长要为小组开创和维持一种充溢着真诚、尊重和同感的气氛,以便组员内在所拥有的潜能得到易化和发挥,导致个人的自我形象、基本态度和个人自主的行为有所改变,迈向成长。这相当于是小组的目标了。

4、行为治疗小组:辅导组员发展出一套自管性的方法,让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人生,有效地处理当前和未来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不需要治疗的帮助,个人可以自主、有效地面对生活,在人生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总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目标,小组辅导更甚。由于面临着网络成瘾的小组辅导工作,近日来也备感压力。作为小组长,我希望我的组员通过辅导,建立合理的看法和行为,或者说一种合理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或许是我的终极目标。当然,某种程度上理想化的目标提出来是非常容易的,然而进一步具体的操作实施,即过程目标和一般目标,那就显得非常复杂。我也需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小组辅导?小组辅导对网瘾有作用吗?有什么作用?等等。接下来的5-6天时间里,我迫切需要建立好我的小组整体计划,并与co-leader讨论。希望五一之后能把小组建立起来,行动起来。

之前我对于小组辅导的作用感到心虚:它是否能发挥特殊作用,引导成员健康成长呢?林孟平认为,一种安全而温暖的关系的建立能发生助人的作用。当然,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一系列的条件,显然,无论何门何派,真诚、尊重、同感是明显重复出现的。罗杰斯就认为,这三个条件足以使辅导产生成效,促使当事人改变和成长。于此,又应当首先检视个人在人性观这一重要课题上的信念,如:

我是否真挚地对人有兴趣?

作为组长,可以对我个人的需要带来什么满足?

在小组中,我是否能够真实开放,还是隐藏在我的“组长”角色背后?

我有能力接纳人,还是很想去指导他们的生活?

我愿花时间去了解别人,还是会强迫他们跟从我的议程?

我能够为小组提供一个适当的模范,期望组员仿效吗?

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模范?

显然,在这些问题上倘若没有绝对正面和乐观的回答,或程度太低,都会阻碍当事人的成长。从这些,我们又能得出:组长在小组中最基本的任务是确定良好的气氛。组长的作用又是那么的重要。按林孟平的思想,组长的个人修养确实是重中之重,而对我而言,我是否能达到个人修养的基本要求呢?

同感:辅导员乐意放下个人的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当事人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以致我们能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并且了解他们如何看自己,看周围的世界以及因此产生的独特感受。这几天,我在考虑如何做一个调查报告,关于网络成瘾的,主要是想分析哪些目前尚无人去调查的那些因素,但没有找到。

于是,我尝试去想,为什么会成瘾,我为什么那么喜欢网络及网络游戏,但我为什么没有成瘾?成瘾的感受等等问题,这使用对成瘾者的成因及感受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这些感受和亲身的体验我想将会成为我较好同感的重要元素。

尊重:视当事人为一个有价值而独特存在的个体,而接纳对方。没有接纳,就无法尊重。在此,罗杰斯“无条件积极关注”显然是尊重对方的重要条件,无论当事人的缺点或优点,都应给予接纳。通过接纳,使小组营造出一种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可以自由而安心地去探讨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里也有一点问题需要反思:我可以接纳对方吗?我可以向他传达我的态度吗?我是否有条件地接纳当事人?我是否只接纳当事人感受的某部分?同时对于小组,也应有所接纳。尊重是使小组辅导具有治疗效能的重要条件,会使当事人感受到辅导员真诚的尊重,会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自己的价值。因此他也会重新对自己产生信心,努力克服自己的失败和不足。

同样,我的感受是,我能够接纳网瘾者的任何观念,但似乎很难无条件地接纳当事人,尤其是在当事人有所阻抗的时候,我有时会比较烦燥,当然,有时也比较耐心,这种不稳定,不真挚的尊重,我想肯定会影响到小组辅导的效果。

真诚:对当事人真情流露的关爱和基于尊重和信任的坦诚。市场经济下的人们,彼此的信任慢慢流逝,并带来很多的问题。做为辅导员在小组中使组员真挚和坦诚,重拾信心。同时,辅导员也不能隐藏在专业角色后面,而是要在辅导关系中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开放和诚实。当然,开放与诚实——真诚,并不是不经辨识地直言心中所想、所感,也不是在组员分享触动了他内心的伤痛时,任辅导员随便发泄。事实上,我们牢记辅导过程的目标是为当事人好,因此一些可能会伤害组员的话是不能说的,同时,辅导员必须明白自己的职责,不要剥夺组员的时间和权利,作冗长的个人分享和任意发泄个人的情绪,也要谨慎在小组中的所言所行,避免出现破坏性的真诚。

考虑这点时,我不由想起老郭,她虽然未必能完全同感当事人,但她的尊重和真诚是她咨询效果的保证。这是我要提高的地方。

小组中产生的独特治疗功能,我罗列一下:

灌注希望

一般性:“大家同坐一艘船”和我是人类的一份子,我的问题和有些人是一样的等等。减少当事人的孤独与自卫。

现实验证:成员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在小组中加上探索与解决。小组成为成员进行现实验证的适当场所,逐渐改变行为。

利他主义:小组能够提供“无条件关注”彼此支持、互相建议,这些都利他的,当然,利他的同时,也有利于小组成长,也利已。

情绪抒泄:是开始,不是目的。

基本家庭群体的观念与行为的改变:小组为组员提供了一面镜子来看清楚自己,同时,小组中的交互作用会帮助组员明白自己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和行为态度态度。

知识传授

仿效行为

发展社交技巧




分类:书籍 | Tags:心理书籍 小组辅导 心理治疗 心理应用 咨询治疗 
哪些人投了票
xinwen  lilun  renwu  
找资源
527个掘客,提供了373个资源信息,分享了30条资源评论!

分享这个酷站。。。
复制这个链接发送给朋友>
 5406个掘客读过此条>


你可能对这些网站也感兴趣
返回石器时代的性爱
读林孟平《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
心理学流派综述
《心理禅》:禅是一种生活智慧
《欲望舞蹈——正常人的变态心理》目录
角色分析丛书—角色决定命运
《女心理师(下)》出版 毕淑敏继续心理励志
《超越心理障碍》


Tags......   Tags(标签云集)
 * 生活心理(31) * 心理应用(18) * 心理保健(14) * 心理生活(11) * 心理访谈(11) * 人物(10) * 心理书籍(8) * 理论(8) * 心理知识(8) * 心理健康(8) * 心理游戏(7) * 视屏(7) * 心理视屏(7) * 趣味心理(7) * 催眠(6) * 应用心理(6) * 李子勋(6) * 应用(6) * 女人(6) * 心理咨询(6) * 电影(6) * 心理学(5) * 爱情(5) * 央视(5) * 心理学家(5) * 性格(5) * 男人(5) * 心理咨询师(4) * 杨凤池(4) * 健康心理(4) 

About xindig · 关于心理掘客 · 掘客日志 · 站点反馈 · QQ:619938829
© 2005-2006 cnpsy.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