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 学生考试心理 |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13 23:41:13 文章录入:朽木樱夜 责任编辑:朽木樱夜 | |
|
|
第五,家长望子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龙心切,压力过大,是导致中学生作弊心理产生的催 化剂。做家长的,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材的,而问题在于许多家长希望 孩子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材的唯一途径就是上大学。当家长因种种原因无法真正了解自己的孩 子是否在向这个目标努力时,就只能依据名次、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绩来了解自己的孩子。这 样,很多中学生一到考试就紧张,他们往往为了向家长有个好的交待而去作 弊。此外一些家长平时又不注意对孩子进行理想、道德、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材等方面的教育, 也在无形中促使了学生作弊心理的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这是导致中学生作弊心理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的家 庭因素。 第六,教师评价学生的错误导向,监考不严也是中学生作弊心理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的 一个重要因素。现在不少学校、教师把考试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 对尖子生或学习进步明显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对差生不予重视, 甚至讽刺、歧视,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对分数、名次的追求,从而使一些学生 走上了作弊的道路。另外,有的教师监考不严,也从客观上给作弊者提供了 机会。 最后,对作弊危害性认识的模糊,是导致学生作弊心理产生的不可忽视 的因素。按理说,中学生已基本能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能把学习和自己 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他们也明白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但同 时一些中学生头脑中还装着这样一种认识:中考、高考不考的科目(副科) 作点弊没关系,反正与升学关系不大,可以腾出时间把主科学好。更有甚者, 有的学生认为作弊不是错误,而是一种英雄行为,能在四只眼睛的“警察” 的监视之下自由自在地作弊,又不被发现,不被抓获,是一件很“了不起” 的事,可他们恰恰忘了这样做害人更害己。 从心理学看,儿童最初遵循的是“外部”因素:表现好是为了避免惩罚 或得到表扬,这就是小学生为什么作弊少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由他律 向自律的过渡,尤其是进入中学以后,不少学生对公认的道德规范产生了怀 疑,这就必然要导致他们评价体系混乱,是非界限的模糊。 目前,中学生的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愈演愈烈,手段也愈来愈现代化, 我们的学校教育正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那么,怎样才能纠正作弊这种不良 风气呢? 1.发挥导向功能,优化社会环境。 当前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中学 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中学生中的作弊现象,不能说与某些社会风气不正 无关。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强化自身的导向功能,主动 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学生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远大务实的理想追求,孜孜不倦的求 学精神,奋发进取的学习动力。这样,作弊就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就没有了市场。同时,学校教育也要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使家长对子女的 考试分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 下一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