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对此时此地的评论要谨慎措辞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17:22:22  |
|
享受大师的礼物:二十一、对此时此地的评论要谨慎措辞(21)
--------------------------------------------------------------------------------
对“此时此地”的评论是治疗关系中的一个独特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分。我们很少被允许,更不要说被鼓励在人和人的交往情境中去评论对方做出的行为。这种体验让人感到解放、甚至会有些兴奋,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心小组对人具有如此深刻的影响。但是这种方式也让人觉得有危险,因为我们并不习惯给出或者接受反馈。
治疗师必须学会以一种关怀的和可接受的方式进行评论。让我们回顾一下上一节我在关系中感到厌烦时所给出的反馈:我避免使用厌烦这个词,这不是一个建设性的词语,听起来倒像是一种指责,可能有意无意地(或者应该)会引起一种类似于“我可不是为了娱乐你才花钱找你的”的反应。
我更倾向于使用类似于“有距离的”“被拒之门外的”或者“没有建立联结的”这样的词,这些词不但表达了希望更亲近、更联结、更投入的意思,病人也不会因为这些词而恼怒。换句话说,你只需要谈到自己是如何感受的,而不是病人做了些什么。 我们不习惯于在人际交往中评论对方和自己当时的表现和感受,因为这样做有风险。 如果评论的内容是积极的,那就有“拍马屁”的嫌疑;如果评论的内容是消极的,则往往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攻击性。——这两种方式,对于生活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都尤其感到不适应。
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两点建议: 1、谈自己的感受。我确实是这么感受的,这个不会“错”。 2、用有积极倾向的语汇,至少是中性的语汇。 总之,是“以一种关怀的和可接受的方式进行评论”。
有两种情况可以相对放开一点: 一是团体咨询时,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员之间有协议; 二是面询时,双方关系发展到不至于因为批评而破裂,即求助者对于咨询师的任何表达都有积极的理解。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分解目标
下一篇文章: 属于你的成语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