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二十一、对此时此地的评论要谨慎措辞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17:22:22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享受大师的礼物:二十一、对此时此地的评论要谨慎措辞(21)

  --------------------------------------------------------------------------------

  对“此时此地”的评论是治疗关系中的一个独特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分。我们很少被允许,更不要说被鼓励在人和人的交往情境中去评论对方做出的行为。这种体验让人感到解放、甚至会有些兴奋,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心小组对人具有如此深刻的影响。但是这种方式也让人觉得有危险,因为我们并不习惯给出或者接受反馈。

  治疗师必须学会以一种关怀的和可接受的方式进行评论。让我们回顾一下上一节我在关系中感到厌烦时所给出的反馈:我避免使用厌烦这个词,这不是一个建设性的词语,听起来倒像是一种指责,可能有意无意地(或者应该)会引起一种类似于“我可不是为了娱乐你才花钱找你的”的反应。

  我更倾向于使用类似于“有距离的”“被拒之门外的”或者“没有建立联结的”这样的词,这些词不但表达了希望更亲近、更联结、更投入的意思,病人也不会因为这些词而恼怒。换句话说,你只需要谈到自己是如何感受的,而不是病人做了些什么。
  我们不习惯于在人际交往中评论对方和自己当时的表现和感受,因为这样做有风险。
  如果评论的内容是积极的,那就有“拍马屁”的嫌疑;如果评论的内容是消极的,则往往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攻击性。——这两种方式,对于生活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都尤其感到不适应。


  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两点建议:
  1、谈自己的感受。我确实是这么感受的,这个不会“错”。
  2、用有积极倾向的语汇,至少是中性的语汇。
  总之,是“以一种关怀的和可接受的方式进行评论”。

  有两种情况可以相对放开一点:
  一是团体咨询时,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员之间有协议;
  二是面询时,双方关系发展到不至于因为批评而破裂,即求助者对于咨询师的任何表达都有积极的理解。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