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第6节 观相术与骨相学           ★★★
第6节 观相术与骨相学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心理学图书在线阅读 >> 应用心理 >> 正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8 19:18:55
 

我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绝大部分是与观相学(根据相貌特征判断性格的一种古老的方法)有关。也许,最早写出这个主题——观相术的人要算是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芬克与瓦格诺尔斯新标准百科》一书中提到,这门技术是以信念为基础的,人们认为在面部特征和表情与思想的品行品质和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观相术由来已久,流传极广。

  瑞士神学家约翰·卡斯帕·拉瓦特(1741--1801)1789年发表了《观相术文选》,进一步促进了观相术的发展。书中,他试图说明,外部信号是怎样反映人的内心世界的。他认为,人的特有的习性对其相貌起到一种模制的作用,特定的相貌构造与组合反映出不同的性格。所以,拉瓦特就是依据面部特征来进行性格分析的。

  遗憾的是,许多人则把拉瓦特根据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来推断性格的合理的尝试与另一种完全没有科学基础的理论相提并论,这就是骨相学。骨相学是由德国的一名解剖学家弗朗兹·约瑟夫·高尔(1785--1828)和他的副手约翰·止斯帕泽姆提出的。这两个人认为,颅骨的轮廓(头盖骨上的隆起部分)反映出一个人的特殊才能和性格特征。

  上面的那幅过时的图解可追溯到19世纪头10年的后期。正像图解表示的那样,骨相学认为,人的大脑大约有30来个(不同的系统数目也不一样)不同的部位显示出智力;不同的智力位于大脑的不同的部位;根据在每一种智力特定位置上面的颅骨的形状可以判断这些智力的发展程度。人们发现,把大脑的功能与头部的形状之间直接加以联系的这一整套学说无论从生理学角度还是从解剖学角度看都是没有根据的。然而,就在骨相学的名声扫地的同时,观相术随之也陷入同样的境遇——凭联想而招牵连。后来,观相术继续得到一些研究人员的探究。著名的沃纳·沃尔夫博士再次而且更坚定地为从面部表情推断性格和人格的方法确立了合理的理论基础。

  作为研究情绪,脾气和性格物质特质的学问,观相术在过去的50多年中受到某种权威科学的后盾支持。早期德国格式塔派心理学家对外形,包括面部表情在内的那些外形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观相术的人中,沃尔夫博士是比较突出的一位。本世纪三十年代,他先是在柏林开始这一研究的,到了西班牙又继续进行研究,最后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期间,当他在巴德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期间,他也没有中断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哈佛大学有位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戈登·W.奥尔波特和PE.弗农一道在三十年代最先把沃尔夫的研究介绍到美国的心理学界。

  从那时起,由于其他一些人也加入了沃尔夫所从事的这一主题的研究行列,从而加速并进一步深化了观相术的研究,其中以哈佛大学的亨特利的研究最为突出。奈特,邓拉普以及其他一些学者也对面部表情,尤其是对嘴部的形状及特征进行了研究。

  可惜的是,尽管沃尔夫的研究是相当突出的,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但是他受到了他所无法控制的各种因素的限制。例如,他没有利用到当前心理分析思想(有关性格及其在情绪方面的,知识方面的,行为方面,生理方面和结构方面的表现的知识)所提供的理论结构和认识。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研究人员,他还缺乏利用近10年来大脑研究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果的许多有利条件,他终于因在英年早逝而未能完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他的研究。本书是根据他所留下的那些静静地放了40多年的知识进行更新,修订写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的。

  到1940年,令人遗憾的是,美国的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对于象观相术这样身体表情的研究失去了兴趣。其它一些学科(一方面是行为主义,另一方面是心理分析,随同象罗夏墨迹测验这样的投射技术一道)吸引并牢牢控制了在心理卫生领域的人们的注意力。

  结果,可以使人从各种面部的和身体的表情做出推论的表达式技巧(与投射式技巧相对)毫无根据地受到了冷落。例如,能反映个性中许多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份的字迹不再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现象在美国尤为突出。笔迹学(把字迹作为书写人性格的一种表现进行的研究)即使在今天的整个欧洲仍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作用,这是相当明显的。任何一家在欧洲的银行几乎没有不雇有一名懂笔迹分析的雇员,而美国的银行对此事就连想都不想。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