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父亲的12个障碍(8)
父亲的12个障碍(6)
:父亲的12个障碍(5)
父亲的12个障碍(4)
父亲的12个障碍(3)
父亲的12个障碍(2)
父亲的12个障碍(1)
一、 移除成长的障碍
第十章    身心障碍
  父亲的12个障碍(7)           ★★★
第11节:第1章:父亲的12个障碍(7)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心理学图书在线阅读 >> 应用心理 >> 正文
作者:汉斯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8 19:57:31
 
        为什么你应该和孩子更多地相处

  你将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能力

  你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越多,你将越了解他们日益表现出来的能力。那些和孩子相处时间很少的父亲经常要么低估、要么高估了他们儿子或女儿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如果你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你将不能给予他们足够的挑战或激励,你的孩子将因此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如果你高估了孩子的能力,你对他过高的期望无论对你还是对他都将是一种令人倍感沮丧和不悦的经历。不论上述哪种情形,都会使你的孩子将来缺乏动力和你交流相处。

  你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越长,你将越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们的能力,你也将越清醒地意识到他们具有某些特殊的才能和敏感性。因此,你将拥有最佳的机会去和他们进行富有挑战性和令人鼓舞的交流。你会发现他们不仅对做什么感兴趣,而且对怎么做也感兴趣。举个例子,当你和一个6岁的孩子做游戏的时候,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人的一些规则就不再适用了,你可能会有100种不同的玩篮球的方法。

  还有,别忘了一定要让你的孩子赢,至少在某些时候要让他们赢,没有人会对一些自己老输的活动感到有兴趣。

  你要提高孩子的自尊心

  你的时间对你和孩子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你乐意把宝贵的时间分给他,实际上就向他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他十分重要。一个乐于奉献自己的父亲实际上在向孩子暗暗传递他对他们的关爱和尊敬。在孩子眼里,你是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人。如果你认为孩子值得你为他奉献自己完整的关爱,你的孩子将充分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也许,对于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我已没有必要再提及,即对于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健康的自尊更有价值的了。你能够给予孩子自尊,当孩子长大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人以后,你将会为自己在塑造培养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而倍感自豪。

  你也许能预防一些"儿童症"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更多地支配和控制自己孩子的生活,但事实上,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更讨人喜欢,希望他们不那么笨拙。当看到他们受到伤害,或遭到同伴的抛弃时,我们的心同样痛楚。我们希望自己有能力保护他们免受那样的伤害,但是却无能为力。然而,我们和孩子的关系越亲密,我们向他们提供自尊和自我接受的机会就越大。那些很少和孩子相处的父亲也许会产生相反的影响。举个例子来说,在最近的《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路易斯·斯里文斯坦博士写道:"研究清楚证明了:男孩子中高比例的攻击行为、女孩子中高比例的性早熟行为,以及两者僵硬的性习惯,都和缺乏父爱有着直接的关联。"

  你将对他们产生更大的影响

  你的孩子在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过程中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你的年龄越大,就越有可能采取同龄人的行为标准来作为参照系。你和孩子的关系越亲密,你的孩子越可能一如既往地继续认同你。因此,条件对你极为有利。你可以向他逐渐灌输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增加他们将来被社会认同的可能性。你的孩子对你的爱和尊敬(而不是畏惧和愤怒)越多,那么他把对你的感觉融入他自身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他的一举一动都将越来越像你。

  你总是期望你的儿子会比女儿更加认同你,与你更亲近。但是,对你的女儿来说,你将依然是她生命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她感到你们之间维系着爱的纽带,在她将来的生活中,她将更可能选择一位能体现你那些优秀特质的男人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

  孩子将提高你的自尊

  你和你的小宝宝或5岁的孩子相处的时间越长,你将在为人之父方面做得愈加出色。假设为人之父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它必须靠后天习得,那么当你在这方面变得愈加熟练和擅长的时候,你就将获得更大的自我满足感。

  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十分适用于你和孩子相处的情形,即"存之愈多,取之愈丰",孩子觉得你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你能真切感受到孩子这一心理,你的自尊感也必然随之增加。

  你的墓志铭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