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犯罪心理学目录
最悲惨的故事在心理室的…
第十五章 我的故事
心理学的故事第十九章  …
心理学的故事第十八章  …
心理学的故事第十七章  …
心理学的故事第十六章  …
心理学的故事第十五章  …
心理学的故事第十三章  …
心理学的故事第十二章  …
  心理学的故事第十四章  知觉心理学家           ★★★
心理学的故事第十四章 知觉心理学家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心理学图书在线阅读 >> 经典名著 >> 正文
作者:墨顿.亨特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 16:49:52
 

  他们还理清了大部分复杂的连接线路图,柱体和锥体就是通过这些线路图将脉冲传送入大脑的。一丛丛视神经纤维从视网膜一路行进至视觉皮层,这是大脑后部较低地方的一个区域。这些携带有来自每只眼睛的视觉区左右半区信息的纤维一路上被分类和分发。来自每只眼睛的右半边视觉区的信息在左视觉皮层中结束,左半边视觉区的信息在右侧视觉皮层中停止。(进化为什么要按这种交叉的方式进行安排,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人能说出一点皮毛。)

  许多心理学家长期以来都不太愿意接受视觉功能定位在视皮层中这样一个证据;这样一种定位几近颅相学。可是,在19世纪晚期,大脑定位法又获得了一定的声誉——不是颅相学那种定位,而只是指部分功能——这是在维尼克和布洛克发现言语功能是在大脑左半球的两个小区域内进行的之后。这激发起研究者们寻找一个可以接收和理解信息的大脑区域,而且,他们通过对大脑受过损伤的人类进行的尸检和对猴子进行的手术发现了这个区域,按一般的话来说,就是人的后脑。

  视皮层更为精确的定位,是1904-1905年俄日战争军备的副产品。在那次冲突中,俄国引进了一种新型来福枪,即毛瑟91型步枪,这种枪射出的子弹比以前小些,可射出的速度快些。子弹常常可以容进头颅而不会把头打开花,在有些情况下,这种子弹能部分或者全部摧毁受害者的视力但却不会使其致死。一位整治受伤士兵的年轻日本军医绘制出每位伤员每只眼睛的视觉区域受损害的程度,因而根据子弹的进口和出口确定了大脑受损害的部位,把这些数据综合在一起之后,他就辨认出了视皮层的准确部位。

  他还发现,接受视网膜信息的视皮层区域与接受视网膜图象信息的区域的尺寸极不相称。有极大的一个部分接受来自视觉中心,即视网膜上视力最为清晰的那个部分的中心小区域,而只有极小的一个部分接受来自较大的周边区域的信息。(后来的研究发现,比例不协调的程度为35:1。)这就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到达大脑的东西在版面上并不是对应于视网膜上的图象的那个图象。

  这位日本军医和其他人的发现的含义,不可避免地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慢慢为人所接受。其含义在于,视网膜细胞是“转换器”,它们可以将光信号转变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一种不同的能量——一阵阵的神经冲动——而且,这些“编了码的”脉冲或者信号在被大脑接受到的时候,不会退回到视皮层中的图象,尽管被“看见”在那里,或者在大脑别的什么地方。它们是怎样被看见的,这一点仍然是个谜,可是,知觉心理学家们逃开了这个问题。他们考查观看的方式只处理神经脉冲的流动,并在思维的边缘上突然打住。

  另一种所谓的知觉研究的风格——它只是与知觉沾一点边——是冯特式的传统方法。它的实践者研究了感觉(对声音、光线和碰触的直接简单反应),他们认为这些感觉是反射型的、基本的和可以进行科学调查的。他们还研究了这些简单感觉的感知。可是,他们忽略了知觉所有复杂的解释性的方面,对此,他们正确地认为,这时思维对感觉进行处理的结果,他们还不正确地以为,是超出客观细察的范围的。这个方法在20世纪早期比较风行,它得出了有关感觉的大量资料,可是,它对知觉心理学的理解并没有增加任何新东西。

  再有一种知觉研究风格。那就是心理物理学,它也只是研究心理过程而已。费希纳及其追随者如我们所见的,测量了感觉临界值(最微弱的声音、光线、或者一位受试者可以感觉到的其它刺激)和在两种刺激之间“仅仅能注意到的差别”。当这样一些研究接触到有意识的心理过程时,心理物理学家们并没有针对受试者如何注意到一个刺激,或者如何判断差别说点什么,他们只是紧贴着客观数据——刺激的强度和受试者在感觉或者没有感觉到一种刺激,或者两种刺激之间的某个差别时所说的话。因此,心理物理学在行为主义处于鼎盛时期时还可以接受,当时,感觉还为人们所忽视,因为它假设,对世界的重新存在于思维之中,这是行为主义者们所排斥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