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第十四章第二节 以人为中心的有关理论           ★★★
第十四章第二节 以人为中心的有关理论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心理学图书在线阅读 >> 专业教材 >> 正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5 21:16:30
 

  当然,对儿童来说,也存在着另外一种可能性,即他会感到他的那种要从某些对他来说是重要的人那里得到积极的评价的需要会与他自身的体验发生矛盾和冲突。罗杰斯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男孩觉得打他的小弟弟使他感到很快活,但他的父母却对他这样说:你很坏,这种行为很坏,你这样做一点也不可爱。这个男孩打小弟弟的行为没有得到积极的评价,却体验到了负的消极的评价,因为他的父母不喜欢他这样做,而他需要正的积极的评价。这样,他可能产生不正确的、歪曲的言语评价,如我觉得这种行为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而此时,正确的体验的言语化应为在我干这种事时,我感到高兴而我的父母感到不满。那种不正确的评价不是建立在个体自身的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之上的,而是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的,这就被称之为价值的条件化[1]。有非常多的时候,个体被其文化条件化了,对其行为的奖励、强化等,事实上影响了其固有的实现倾向的自然取向3]。

  价值的条件化这一概念在自我概念理论中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意味着个体存在两种评价过程。第一种是有机体的评价过程.这种过程可以真实地反映实现的倾向。第二种是价值的条件化的过程,这是建立在对他人评价的内化或对他人评价的内投射的基础之上的,这一过程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个体的实现倾向,相反却在妨碍着这种倾向[4]。当个体采用第二种评价过程反映现实时,就会产生错误的知觉,而这可能更多地是为了避免出错而不是为了自己真正的需要。


4.
在自我概念中价值条件作用的影响


  不同个体在价值条件作用内化的程度上各不相同,这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及他们对积极的评价需要的程度有关。对某些人来说,他们的自我概念可以发展到能够准确地感知许多他们自身的经验与体验的程度。然而,没有人能够达到完全排除价值条件作用的程度。对不同个体来说,其区别仅在于一些人将价值条件作用较多地内化到自我概念中而另一些人则内化的较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