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对美术、电影及文学创作的影响           ★★★
对美术、电影及文学创作的影响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心理学图书在线阅读 >> 专业教材 >> 正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22:06:55
 

  布洛东说:这个世界必须由幻想的世界来取代。艺术就是以一种非逻辑性来调剂现实。这种无意识非理性非逻辑性是从一种扑朔迷离的境界或梦中提升升华而来的。艺术的目的是创造一个超越的现实,用一个奇幻的宇宙来取代现实。他们认为超现实的出现是一种革命,是艺术与生活的解放。他们企图将的语言推向潜意识的揭露中去,以非理性控制的自动性进行创作,玩弄主观的技巧,在作品中抒发出来。这种抒情的虚幻,潜意识里痉挛性的美之解放,到了杜尚那里,又有更极端的发展。他将一个小便壶送往巴黎独立沙龙展出,题名《泉》,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杜尚把反传统艺术又推到了极限,他认为一件实物分离了它的实用价值,便是艺术。小便壶这个实物,放在美术展览大厅,已剥光了它的实用、理性、价值的外壳,就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了一件作品。这种对物体观念的转变,对主题的轻视,对美学的歪曲,对伦理的藐视,是对人类心灵的一种挑战。这种对于习俗惯熟了的艺术观念之断然漠视,则是打着取得潜意识之和谐的旗号的。
  与超现实主义相类似,以瑞士的保罗古利为代表的抽象派画家主张让自己的创作思想畅游在人类精神的前意识领域。
  古利等人认为,前意识长久埋藏在内心深处,是一种心理的未决状态,它是潜伏于内心深处的意象记忆的残痕,它是外界事物对于艺术家的印象在头脑中积存的感知纪录。这些意象记忆的残痕是未经意识加工的,因此,前意识中的印象有非常生动的色彩。它好象一双隐藏在深谷里的苍鹰,遇到声波震荡,飞逸出来,在空中振翅翱翔。有些文学家借着前意识领域的探寻,使某些幻境与心灵的自我暗示状态得到自由伸展,产生出文学艺术上的童话与神话的幻想世界。它使人进入这个神妙浪漫的世界、流连其间,享受到比真实更美的幻境。其中有些富有想象力的画就是在忘怀意识的世界之后,将前意识这个独特的、奇丽的世界无止境地加以展现的结果。
  这种停留在前意识领域进行创作的抽象艺术最初开始于一九一零年,其代表人物有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马勒维奇和波洛克等人。一九二一年,德国的达达主义艺术家李斯特和埃格林把抽象艺术的原则首次搬上电影银幕,从而产生了抽象电影。这一流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经中断,战后又再度发展,在巴黎有新现实沙龙的组织,在美国更为风行,并波及印度和日本等国家。这些艺术派别否定具体形象和生活内容,主张绘画应以抽象的色彩、点线和画面来表现画家的情感,画面大多以色彩和线条来构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后来终于发展到利用驴子的尾巴、猩猩的巨掌、公鸡的脚爪等来作画。
  所有这些艺术派别,实际上分割了人类心理生活的各个层面,忘记了艺术家毕竟与精神病人不一样,他们可以找到从潜意识和前意识返回意识的道路,使艺术作品保持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反映客观生活的本质规律。只有经过对自然界与各种事物的正确观察和认识,才能建立一个有深度的创作主题,才能经过一系列经营、艺术加工以后变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和谐与统一的美术作品。
  从二十年代后期开始,善于追随哲学、文学和美术界新趋势的法国电影界人士最先着手将精神分析学应用于电影创作、导演和评论工作中。
  勒耐克莱,来自巴西的导演阿尔伯德卡华尔康迪以及印象派画家比尔奥古斯都韩诺瓦的儿子若望韩诺瓦便是这个新奇的艺术运动的先锋。
  勒耐克莱拍了不少超现实主义的短片。其中一部是描写一匹骆驼拖着一辆丧车穿过林荫大道。他还拍了许多描述梦的世界的片子,他用慢动作拍一个人辛辛苦苦地滑过无穷无尽的路,或是拍人变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动物,动物又变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人。拍这些镜头,没有别的什么目的,无非是要表现潜意识的活动。
  克莱等人的超现实主义影片,给一般的电影导演方法开辟了许多新路。例如,精神分析学指出了人的头脑的自由联想活动。假如我们随便让想象力驰骋,一些似乎不相干的字眼或情景就会从潜意识世界里浮现出来。克莱等人就用联想溶化的方法把这些现象搬上银幕。比如说,他们把腋下的毛溶化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蚂蚁的土堆。
  自然,在故事片中,联想溶化一定要合乎逻辑性。诸如表现一场战争的爆发,可以使军号口的特写溶化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大炮口,使电影更有戏剧性。
  经过一段实验,克莱拍出一部芭蕾舞喜剧片《意大利草帽》。这部电影充满了极不真实的梦的情调,克莱象一个万能的木偶戏大师,把木偶搬过来弄过去,自得其乐,并把电影中的人物变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一八八零年的法国中产阶级人物,让他们戴上有羽毛的帽子,长出可笑的胡子,弄得他们团团转,闹出无数笑料。
  在克莱等人影响下,一九二七年法德两国联合拍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娜娜》,描写一个胸前挂满勋章的古板大管家,狂恋着娜娜,爬在地上,跟在娜娜背后象一条狗似的,从她手上吃一块巧克力糖。这部根据左拉小说改编的电影表现了许多诸如此类的近乎于噩梦的镜头。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