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心理咨询发展简史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17:23:12  |
|
四、初步发展阶段(1987年至今)
1987年以后,我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事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其主要标志是:
1.公开发表的有关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论著在数量和质量上较之以前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在数量方面,钟友彬对1990年以前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87年发表的文章数量首次超过了10篇,以后连年递增,至1990年达到20篇[12]。钱铭怡曾对《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和《健康心理学杂志》这三种专业杂志中的文章进行过统计,1994年和1998年先后两次出现发表数量的高峰[13]。
在质量方面,能昌华等对1982~1994年我国专业杂志中发表的心理治疗文章的类型进行过统计,在这些文章中最多的是个案报告及案例观察,对照研究文章仅29篇[14]。而钱铭怡对《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这两本专业杂志1998年发表的有关心理治疗的文章的统计发现,仅这两本杂志在这一年中发表的研究论文已超过1982~1994年共13年的半数以上(对照研究文章总数为16篇)[15]。这一数字反映了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工作者水平的提高及研究工作的深化。
除了上述情况之外,专业杂志所发表的文章的主题与内容的变化也反映了这一领域新的进展。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有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关系及其性质的讨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出现对心理治疗中影响疗效和治疗改变的因素等讨论的论文。此类文章的出现表明我国心理咨询和治疗者的工作日趋深入与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熟。
另外,1987年以后除了不断有国外心理治疗名著被翻译出版外,由我国专家自己著述及编著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著作也陆续问世。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钟友彬所著的《中国心理分析——认识领悟心理疗法》、鲁龙光所著的《疏导心理疗法》和许又新所著的《神经症》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第二章 心理咨询过程和作用机制
下一篇文章: 第四章 心理咨询工作对从业者的要求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