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第一章 楔 子           ★★★
第一章 楔 子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心理学图书在线阅读 >> 专业教材 >> 正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8 18:57:32
 

11.每个人都应该被分析吗?
  不是的。
  很多人可以从容地适应他们自己生活的世界,在他们没有为自己带来烦恼之前,精神分析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有许多人也许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无法分析得到帮助。他们或许太年老了,或许过于坚持自己的思想和感觉方式。除此之外,如宗教、环境的影响,或者个人的偏见都会造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治疗上的障碍。
  假如一个人,即使是由于错误的理由,强烈地感到分析不能给他带来丝毫的帮助,那么他这种想法或许是对的。分析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测量病人某部分的信任程度,再加以推测这种特殊治疗是否能对他产生补益。许多人不能达到这个最起码的要求,所以他们不能被分析。像宗教一样,对于新来的人,分析需要他们至少具有些微的谦卑之情,然后才能为他们带来真正的益处。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有些人的情绪构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在孩童时期损伤太大,于是问题受到冻结。对于这种人,精神分析要产生效果也是相当困难的。<心晴部落整理发布lijinquan.net>

12.童年经验为什么是重要的?
  精神分析认为:早年的儿童时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在出生后五年里发生的事情几乎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远离了童年之后,我们一直保有最初五年的生活经验,只不过我们没有根本地认识它罢了。按照弗洛伊德的意见,以个人一生中较迟发生的事,不论它们看起来多么重大,都不能抹煞那些早期的影响力量。当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Wordworth)说“孩子是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人的父亲”时,怕多少也有些类似的想法吧?
  儿童的第一年生活最没有防卫力?他完全依赖围绕着他的世界,从而取得美中需要的满足。他的需要不知是生理方面,也有情绪方面的。儿童在这段期间内特别以自我为中心,他不断地索取,而任何拒绝都可能伤害他。它不像是个有理性的人,只会听信自己的权利,为所欲为。这时候,儿童很容易陷入极其动荡的一组经验中,而这些正是他们难以忍受的。
  例如:孩子可能感到饿,但却没有人留意到。
  他需要温暖,却老是觉得寒冷。
  他需要溺爱,紧抱和亲吻,却不受注意,或者所给与的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反过来说,也可能造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过度的溺爱。(心晴部落整理发布www.lijinquan.net

  他可能有了新的妹妹或弟弟,突然分享了父母对他的关怀爱护。
  孩童的要求可能很多,对这些要求,父母以不同的方式作出反应,有时甚至加以否定。当世界对孩童海曼是新奇的时候,这些经验给他的感觉是非出重要的。
  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人对这些童年经验不会有意识的在收集。尽管如此,它们并没有遗忘。它们继续在潜意识里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一股强大的力量存在着。假如个人没有察觉它们,它们就用种种方法来维护自身。
  儿童在幼年期间对环境中的人、事或物的体验,多半会影响他称之后的生活方式。举个例说,这些体验能决定他将来是胆小的还是侵犯性的(或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平衡地存在),节俭的伙食慷慨的,自私的或是替人着想的,多疑的或是自信的,宽厚仁爱的或是愤怒、猜忌和憎恨的,合群开放的或是孤僻保守的。
  这些经验也能操中他的政治观点、职业选择,以致爱好清洁等等的习惯。几乎在他思想、感觉和行动的每一个领域都能觉察它们的存在。它们利用基本的原则,来塑造它如何思考自己,周围世界和身边的人们。
  就是爱上某个女孩子,他也很受过去某些影像的影响,这个女孩子可能全然不同于他年轻时梦想的理想对象。他或许很难像自己和朋友解释究竟在她身上发现了什么特别值得爱恋的地方,还是不由自主地选择她,而无暇顾及其他人疑虑。当有了子女以后,幼时的体验又会大大影响到他对待子女的反应方式。
  童年发生的事在仪式上被淡忘了,却强有力地被保留在潜意识里。弗洛伊德说:“只有通过精神分析,他才能知道这些事情。”

上一页  [1] [2] [3] [4]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