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指东,我偏往西”——谈逆反心理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18:15:20  |
|
那么,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逆反心理的行为,该如何调整其心态呢?
第一,认识事物时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客观地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做到对任何事物都能冷静地分析其利弊、优劣,决不能情绪化地对待,更不能出于好奇或标新立异而我行我素。人,作为社会的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员,对社会具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公认的正确的事物,应积极地支持、扶植,不应站在对立面的立足点上 以自己的情绪化行为来寻求刺激,给社会造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不良影响。
第二,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涉及社会的,如美国“垮掉一代”的全裸行为,英国青年的以穿囚服赶时髦;有涉及单位的,如每周的政治学习走过场,以聊天当作学习;有涉及家庭的,如夫妻间因不信任而总是盘问对方,导致一旦盘问就反感丛生,又如,家长批评孩子,引起孩子反感而达不到教育效果,等等。尽管这些逆反心理的表现都是属于对某种行为厌烦、反感的情绪化反映,但是在调整这种逆反心理时,要采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从具体的问题的表现出发,因势利导地做好思想疏导工作,使对方认识到逆反心理所造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的严重后果。特别是对孩子的逆反心理,要注意辨识它的积极因素,不要一触及逆反心理就暴跳如雷,将孩子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潜力毁灭在萌芽之中。
第三,在进行思想疏导时,要注意工作方法,不要一揽子地讲大道理,更不要实行高压政策,让对方越听越反感,这反而助长了逆反心理。应该通过具体的个案分析帮助其认识问题的利弊,特别是要遵循对方的思路进行开导。这样,在平等的思想交流中,就容易与对方达到思想共识,达到思想疏导的目的。
上一页 [1] [2]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别理我,烦着呢!”——谈抑郁心理
下一篇文章: 宁伤君子,不伤“小人”——谈“小人”心理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