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他叫我声妈”——谈继父母心理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18:01:39  |
|
要协调好继父母和继子女的关系,首要的一点是继父或继母首先要理解继子女的心理和感情,能够设身处地地进行角色互换。譬如,你小时候家里来了后爹或后妈,你会怎么办?这种反躬自问会使你学会从继子女的视角观察问题,理解继子女的生硬态度和行为。要是继父母对继子女的心理和感情能够理解,并付出更多的爱,就使继子女感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双方的心理上的隔阂、抵触和戒备自然容易消除。当然也需要继子女对继父或继母的理解,如能从关爱父母的心理或身体健康,以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方面考虑,就能够理解父母。通常是结了婚的子女,由于生活经验丰富,对继父母就容易理解。因此国内外都流行这样的谚语:“孩子结婚时要同父母商量,父母再婚时要同子女商量”。得到子女认可、理解的再婚,继父母的心理障碍也就淡化或消失了。 另一点是对继子女不要抱任何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见,{整理发布心晴部落Www.lijinquan.net}更不要以自己的好恶来影响丈夫对亲生子女的感情。俗话说的“有后爹就有后妈”,就反映了继母不理解继子女,反而以夫妻情影响孩子的生父偏袒自己,导致生父也与子女的关系僵化的恶果。人是感情动物,继父或继母与继子女要是做到以心换心的感情交流,不分亲生和庶出,“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何其芳诗),那么这样的家庭生活就会“充满快乐和宝藏”的。 再一点是处理好家庭的敏感性问题。这里所说的“敏感性”问题,最突出的是关系表现在继子女和亲子女的关系上。重组家庭常常遇到夫妻双方都有亲生子女,这样亲疏的问题就不好处理。根据国家政策,再婚夫妻可以生一个自己的孩子,这也涉及亲生子女和继子女的问题。对这类事,既要做到亲疏有别,又要做到亲疏无别。所谓亲疏有别,就是严格要求亲生子女,教育他们尊重、爱护异胞弟兄姐妹,而对继子女要宽容,爱护。宽容,不是迁就、放纵,做到古人说的“攻人之过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过高,要令其可从”。这样严格与宽容并举,就做到亲疏有别了。所谓亲疏无别,就是在培养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材、物质关怀和情感关爱方面,做到一视同仁,端平一碗水,不分亲疏,等同对待。当然要做到这些,必须夫妻同步,携手共进。这就需要通过人的感情的互导性,夫妻双方用自己的良好道德影响对方,实现家庭的和谐融洽。上一页 [1] [2]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在爹妈跟前总也长不大—— 谈两代人的隔阂心理
下一篇文章: 生男生女都一样——谈重男轻女心理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