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今生是亲人》里的杨抗震,是三四岁时由继母抚养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人的。这位继母为人厚道,对抗震与自己亲生的女儿一样对待,没有一点偏心,可是抗震的奶奶却总觉得他是后妈,对这个20岁的孙子百般呵护,惟恐他受到委屈。杨抗震虽说没有与继母发生矛盾,但他对继母的关心、照顾都视若平常,有时间去帮助亲妈干活,却从来不替继母分忧,更没有叫过继母一声“妈”。在继母患绝症危在旦夕时,她对抗震的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他叫我声妈”。叫声“爸”或叫声“妈”,对亲生子女来说根本不是什么奢望,可是对继父继母来说,这可是一种十分沉重的声音。可见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是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的。 我国有首民歌,唱的是一个叫“小白菜”的女孩子在三岁时,爸爸娶了后妈。后妈又刁钻、古怪,对她进行百般的虐待。爸爸屈从于后妈的压力,使她的处境十分悲惨。这首流传久远的民歌一直对继父母有着心理暗示作用,使得人们一提到继父母就联想到这个“小白菜”的人生遭际。目前离婚率直挺上升,造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较前更多、更严重的继父母与继子女(即继父子、继父女、继母女、继母子)的复杂关系。这就将我国历史上的“后妈现象”、“继父现象”,更加严重地摆在这些破损家庭的面前。 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之所以容易出现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亲情的抵触。继子女出于血缘的亲情,对亡故或离婚的父亲或母亲有着思念的骨肉之情。对进入家庭的继父或继母替代了生父或生母的地位,从感情上、心理上总有一种隔膜感,总容易接受“小白菜”的心理暗示。如果继父或继母对继子女的这种感情和心理理解不够,尊重不力,就容易使得继子女更加思念亲人,激起他们心理上的抵触情绪。二是感情的戒备。对继父或继母这样的家庭“外来人”,继子女需要一个熟悉、了解和接纳的过程。特别是由于传统的习惯势力的影响和人际关系相处的规律,继子女对继父或继母总会心存戒备,需要经过观察了解,亲身体验,才能将感情的“鸿沟”填平。这是个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有的继父或继母在同生母或生父结婚前就与孩子相处很好,就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就容易缩短感情戒备的过程。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