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绕着“太阳”转——谈对孩子溺爱心理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16:45:15  |
|
我国有句古话:“自古纨绔少伟男”。就是说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懂一菜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更不懂珍惜父母劳动创造的财富和体谅别人,这样的孩子是很难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栋梁之材的。目前的独生子女,由于家庭负担相对较轻,具有较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和较好的学习环境,这对于她们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的确有些独生子女由于获得了较好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条件,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全面发展的佼佼者。这种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功告诉我们,对独生子女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营养条件和学习环境的同时,还应对其进行严格的要求,才能使其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才。“严是爱,娇是害”,一味地迁就、溺爱,正像小树一样不经过去杈剪枝的修理,是很难长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挺拔的大树的。这主要是因为溺爱的结果,是导致孩子的任性、骄狂、怕苦怕累、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凡事不遂己愿就大耍大闹,在家犹可,到了社会就必然脱离群众,给自己带来无尽的苦恼。 要想走出溺爱的修理误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从小培养独立的生活、学习能力。凡是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即使是有些困难,也要鼓励他(她)自己去做。譬如穿衣、叠床、洗脸、收拾用具、洗手绢、洗袜子等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定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决不能由父母或祖父母包办代替。二是从小培养独立的生活习惯。娇生惯养的孩子没有一个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的,他们是全家的核心,为所欲为,想吃就吃,想玩就玩,爱学就学,不爱学就放弃,起居无常,动静无序,弄得家长只得跟在他们屁股后边央求他们。窑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立的能力,就必须从改变这种放纵的生活态度入手。三是作为家长决不能“护短”。溺爱的最大危害是“护短”,即孩子做错了事,家长不问青红皂白一律站在自己孩子的一边。这种行为的心理动机是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其实容易产生误导,让孩子感觉到本来是自己不对,但在家长的强词夺理下却转败为胜。这就容易落入道德的误区,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道德的缺欠。看似是家长爱护孩子,从长远看是家长给孩子灌输了错误的道德意识,对孩子的未来是相当有害的。上一页 [1] [2]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只盼你生活得比我好——谈望子成龙心理
下一篇文章: 想干啥就干啥——谈孩子的任性心理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