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第十章 身心障碍
作者:王登峰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7 12:46:4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第十章 心身障碍                                                                                             

       心理和身体是统一的整体,二者联系平衡,才能称得上是健康状态,心身联系失调,就失去了健康。心身障碍是变态心理研究的重要组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部分。本章首先阐述心身的联系、心身障碍的作用机制、分类、评估和干预,再介绍几种常见的心身疾病的表现与防治措施,并讨论一定身体状态下的负性心理影响和应对方法。

一 心身联系与心身障碍                                                                                     

        心理与身体的联系古代文献中就有专门的记载,如《内经》就提出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之说,明确提出心理因素能导致躯体疾病的产生。作为一门身心医学学科的研究,是从本世纪初才开始的,Cannon提出了情绪心理学说,Selye提出应激理论,30年代Dunbar在美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身医学会",70年代Enge1提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使心身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传统上所称谓的心身障碍即心身疾病,是指一组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近几十年来,心身障碍的命名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有的将它改称为“影响生理状态的心理因素",即强调病因中的多种心理因素的作用。这些术语的改变反映了脑一体联系上存在的长期争论和人类对健康与疾病观念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关注生理状态中的心理因素,关注生理状态的心理发展结果,关注生理状态的心理治疗,以及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工作中的心理变量的作用。当今的心身障碍研究不仅包括心身疾病,还包括躯体患病和残疾后的负性心理影响。心身障碍研究领域的发展,是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明显标志。目前与心身医学相关的学科命名还有很多,如行为医学、健康心理学等等,可见这些学科之间存在甚多联系。
        心理因素如何导致躯体变化?其作用机制是什么?这些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不同的心理学派对心身障碍的作用机制解释不同,目前均趋向于用综合的观点来解释,即心理因素通过人的认知作用于机体的整个系统,尤其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它第一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的变化,第二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的改变,第三会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躯体疾病的发生。其间还有许多反馈调节机制尚须进一步阐明。目前研究比较深入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情绪与躯体功能
        心理因素可通过情绪活动作为媒介,来影响躯体内脏器官功能。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积极的情绪对人体生命活动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脑力和体力活动的强度和效率,使人保持健康;消极的情绪过度或持续太久,会导致神经活动机能失调,造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某些器官和系统的疾病。有人用实验表明,胃是表现情绪的器官之一,焦虑、忧郁、愤怒等情绪可以使胃的消化功能受到抑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