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十章 身心障碍 | |
作者:王登峰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7 12:46:4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第十章 心身障碍 心理和身体是统一的整体,二者联系平衡,才能称得上是健康状态,心身联系失调,就失去了健康。心身障碍是变态心理研究的重要组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部分。本章首先阐述心身的联系、心身障碍的作用机制、分类、评估和干预,再介绍几种常见的心身疾病的表现与防治措施,并讨论一定身体状态下的负性心理影响和应对方法。 一 心身联系与心身障碍 心理与身体的联系古代文献中就有专门的记载,如《内经》就提出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之说,明确提出心理因素能导致躯体疾病的产生。作为一门身心医学学科的研究,是从本世纪初才开始的,Cannon提出了情绪心理学说,Selye提出应激理论,30年代Dunbar在美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身医学会",70年代Enge1提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使心身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传统上所称谓的心身障碍即心身疾病,是指一组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近几十年来,心身障碍的命名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有的将它改称为“影响生理状态的心理因素",即强调病因中的多种心理因素的作用。这些术语的改变反映了脑一体联系上存在的长期争论和人类对健康与疾病观念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关注生理状态中的心理因素,关注生理状态的心理发展结果,关注生理状态的心理治疗,以及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工作中的心理变量的作用。当今的心身障碍研究不仅包括心身疾病,还包括躯体患病和残疾后的负性心理影响。心身障碍研究领域的发展,是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明显标志。目前与心身医学相关的学科命名还有很多,如行为医学、健康心理学等等,可见这些学科之间存在甚多联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