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第十章 身心障碍
作者:王登峰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7 12:46:4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三)住院者的心理妒理
         研究表明,多数患者在住院期间产生轻度至重度的应激反应和一些行为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患者与亲人分离,不熟悉医院和医疗程序。对此,学者们提出许多心理干预措施,如改变住院程序,让患者和亲人先参观,了解有关信息,亲人陪同患者住院,设立家庭病床等等。这些措施使患者的焦虑和恐惧行为减少。要使医院环境适合患者心身特点,医务人员要和蔼可亲,减少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还要创造条件使重症患者和轻症患者分开,减少相互干扰,帮助家属提高护理技能。家庭病床对一些慢性病患者可能比住院更适宜一些。

五 躯体残疾后的心理问题                                                                                       

         残疾是指身心方面有缺陷,即由于生理和心理上遭受有害因素的创伤性剌激,导致躯体器官的缺失或机能瘫痪以及心理上的不可逆转的缺损,部分或全部地失去活动能力,在生活上需要得到他人照顾。残疾分为躯体残疾和心理残疾,这里重点阐述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和肢体残疾者的心理问题。

(一)视力残疾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视野缩小,难做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我国提出的视力残疾分级标准参见表10-20
表10-2我国视力残疾分级标准
分级                    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
一级盲                  <0.02~无光感;或视野半径<5.
二级盲                  <0.05~0.02;或视野半径<10。
一级低视力          <0.1~0.05
二级低视力           <0.3~0.1

(据沈家英等,1993)

         视力残疾的原因有很多,视觉器官的病变是常见原因,如先天性白内障或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变性、角膜病或沙眼、屈光不正和弱视等。家族遗传史、近亲婚配、围产期遭受伤害以及患全身性疾病均可导致视觉问题。后天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眼外伤,应当加强防护。心理与环境因素也是重要原因,如情绪困扰、亲人死亡与离异、学业或事业失败、强烈精神刺激、精神发育迟滞、瘾症等均可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视力残疾。
         视力残疾者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由于感知觉受限,造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学习和生活的困难,易受他人歧视,自信心不足等。在情绪与社会发展方面,视力残疾者多显得被动、依赖,会产生无助感,行动缺乏安全感,恐遭遇危险,与人沟通困难,无法运用表情和手势语,对他人的交谈也缺乏全面理解,人际交往受阻,社会上对盲人的歧视或怜悯态度会加重他们的适应困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