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用心理学分析人类的谎言:揭开谎言的秘密
作者:朽木樱夜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19 13:35:07  文章录入:朽木樱夜  责任编辑:朽木樱夜

1

 

    “一根链条的牢固程度取决于它最薄弱的那一环。”这是一句古老的谚语,从它所阐明的道理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谎言中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都可能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他人识破谎言的关键。所以,哪怕是一个最微不足道的细节也应设计周密,做到天衣无缝、滴水不漏才行。

 

光绪二十四年(1899年)六月十一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推行变法,引起了封建顽固势力极大的震惊与忌恨。六月十五日,慈禧太后为破坏变法和翦除光绪帝的羽翼,逼迫光绪帝下谕旨,将支持变法的帝党人物翁同龢免官回籍。同时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帅北洋三军。这样,京师及近畿的清军主力全部落入荣禄的掌握之中。当顽固派正在为眼前的胜利暗自得意弹冠相庆之际,荣禄却煞有介事地演出了一场悲悲切切的“送别”戏。他赠给削官免职将回籍的翁同龢许多银两,并拉着翁同龢的手失声痛哭,问他是什么原因得罪了皇上,落到这步田地,同情悲切之情溢于言表。观其所为,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荣禄是十分同情维新变法的新派人物呢。

 

其实,荣禄的悲切是猫哭耗子假慈悲,洒下的只是几滴麻痹维新派、欺骗世人的鳄鱼眼泪而已。当时,荣禄、慈禧太后等顽固派已经准备对光绪帝及维新人士下毒手了。他们既定的阴谋是,在天津举行阅兵典礼,请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到天津去阅兵。待慈禧太后进入荣禄的兵营以后,他立刻宣布废黜光绪帝,另立新君,然后再捕杀维新派。在这种杀机已了然在胸的情况下,荣禄却能假惺惺地来一出“送别”,其心之歹毒即可见一斑了,而其制造谎言的技巧即可见技高一筹了。

 

同年九月初,顽固派大臣怀塔布、杨崇伊等与荣禄有两次秘密接触,密谈内容极为保密,然而,从以后的事态发展来看,完全可以证明荣禄已同这批顽固派核心人物商量好了对维新派的反扑。接着,荣禄便把他一手培植起来的董福祥军调到北京外围的长辛店。这一行动,矛头直指光绪帝和维新派,实际上等于已经开动了政变的机器。

 

在荣禄等顽固势力的进攻和重压之下,光绪帝极为恐惧焦灼,连降两道密谕,要康有为等人密筹办法救驾。维新派派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劝袁世凯站在光绪帝一边助行新政,想利用袁世凯的武卫右军跟荣禄对抗,并且提出派兵包围颐和园之议。结果,事情不但未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反被袁世凯出卖。荣禄在得到袁世凯的密报时,表演得颇为出色。他装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大惊失色的样子,连声喊冤说:“荣禄若有丝毫犯上心,天必诛我。”然而在打发走了袁世凯之后,却连夜赶往北京,直奔颐和园报告慈禧太后。

 

第二天,荣禄的一队卫兵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慈禧太后宣布再次训政,同时调兵遣将,捕杀维新派人士。四天后,就在谭嗣同等六人喋血菜市口之际,荣禄奉召入京,临行时还制造谎言:“誓死以保全皇上。”直到此时,他仍不忘要确保以前造的谎天衣无缝、滴水不漏,不出细节上的失误。

 

维新志士的鲜血染红了荣禄的顶戴花翎。政变后不到两个月,荣禄便升任军机大臣,同时受命执掌兵部,节制北洋海、陆各军。一时间他权倾朝野,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慈禧太后最为宠信倚重的心腹近臣。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造谎本领强的不止荣禄一人,安禄山也是其中之一。

 

揭开谎言的秘密 第四章 造谎有术 二、天衣无缝,滴水不漏2

 

    安禄山原是唐朝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的胡人,玄宗天宝年间担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他与史思明率十五万大军于范阳起兵叛唐,史称“安史之乱”。这场长达七年多的武装叛乱,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极大损失,给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严重破坏,使大唐帝国的统治秩序陷于一片混乱,曾经强盛一时的唐王朝从此走向衰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安禄山反叛,也是“谋逆十余年”。但这个乱世奸雄在异志初萌、贼心始起时,就使出浑身解数,在唐玄宗面前大造谎言,把自己打扮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大唐的忠臣义士。他的谋反之心越是急不可耐,谎言就编织得越逼真,真是做到天衣无缝、滴水不漏了。

 

安禄山制造谎言、藏匿反迹的手法之一,是用“外若凝直”的表象来掩盖“内实狡黠”的居心。他利用自己的胡人身份,故意在玄宗面前装出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以装疯卖傻来骗取玄宗的宠信。

 

有一次,玄宗引他与太子李亨相见。安禄山故意直立不拜。左右催他行礼,他却故作糊涂地反问:“臣蕃人,不识朝仪,不知太子是何官。”

 

玄宗信以为真,便告诉他太子是储君,“朕百岁以后,传位于太子”。

 

安禄山这才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谢罪说:“臣愚,只知陛下,不知太子。臣今当万死。”一边说,一边对太子行礼。

 

玄宗见此,感叹不已,“尤嘉其纯诚”。

 

对玄宗极尽阿谀逢迎之巧以赚其情感是安禄山藏匿反迹的手法之二。他是个“腹垂过膝”的大胖子,走路都需要两人扶持才迈得动脚步,但在唐玄宗面前跳起旋舞时,却是“其疾如风”。他曾屡次对玄宗表###迹:“臣蕃戎贱臣,受之宠荣过甚,臣无异才为陛下用,愿以此身为陛下死。”

 

有一次,玄宗指着他那硕大的肚子笑着问道:“此胡腹中何所有?其大乃尔!”

 

 <<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下一页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