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心理学全国统考考研真题与答案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13 19:00:44  |
|
21.根据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恋母情结”出现的阶段是() A.口唇期 B.肛门期 C.潜伏期 D.性器期 22.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和组织分化非常迅速,并对环境极为敏感的时期是() A.第1~2周 B.第2~8周 C.第9~15周 D.第21~30周 23.安斯沃斯(M.Ainsworth)等人研究婴儿依恋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 A.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B.视觉偏爱法 C.陌生情境技术 D.照镜子法 2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A.可逆性 B.守恒性 C.形象性 D.互反性 25.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A.自主感 B.亲密感 C.勤奋感 D.同一感 26.在间歇强化条件下,行为反应的特点是() A.建立快,消退也快 B.建立快,消退慢 C.建立慢,消退快 D.建立慢,消退也慢 27.根据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就目标定向理论,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为目标的个体,倾向于选择() A.最低难度的任务 B.中等难度的任务 C.最高难度的任务 D.最高或最低难度的任务 2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维纳提出的归因纬度的是() A.内在性 B.普遍性 C.可控性 D.稳定性 29.最早明确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观点的学者是()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詹姆斯 D.桑代克 30.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用于调节学习者内部注意、记忆和思维过程的能力称为() A.言语信息 B.认知策略 C.智力技能 D.运动技能 31.布鲁纳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认知目的说 B.认知同化说 C.认知发现说 D.认知接受说 32.在唐德斯(F.C.Donders)的减法反应时实验中,A、B、C三种反应时分别代表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它们的关系为() A.RTB>RTA>RTC B.RTC>RTB>RTA C.RTC>RTA>RTB D.RTB>RTC>RTA 33.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的心理学家是() A.史蒂文斯 B.费希纳 C.韦伯 D.冯特 34.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实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 A.第一次非正到正的对应值 B.第一次非负到负的对应值 C.最后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 D.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 35.托尔曼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认知地图。他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来自于() A.顿悟学习实验 B.位置学习实验 C.系列学习实验 D.对偶学习实验 36.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其他条件不变,只大幅提高对被试击中目标的奖励,则可推测() A.β增大,d’增大 B.β增大,d’不变 C.β增大,d’减小 D.两者均不变 37.要获得任一种色调的混合色光,需要单色仪的台数至少是() A.2台 B.3台 C.4台 D.5台 38.人们注视黄色背景上的一小块灰色纸片几分钟后,会感觉到灰色的纸片呈蓝色。这种现象称为() A.颜色适应 B.颜色恒常 C.颜色对比 D.颜色混合 39.棒框仪通常用来研究的问题是() A.注意分配 B.手眼协调 C.知觉——动作学习 D.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40.在一项研究情绪的实验中,要求A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观看恐怖电影,要求B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休息,则A组被试通常被看做是() A.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
B.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 C.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 D.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
文章录入:anyida 责任编辑:anyida |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