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心理 - 大学生
    发表日期:2010年8月27日 编辑:shphao 有6748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女大学生被包养的真实案例与女大学生被包养原因分析

近年来关于女大学生当“二奶”、女大学生被包养的新闻总是不时地出现,而笔者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接触到的女大学生们,她们朝气蓬勃、清纯可爱,拥有着智慧与美貌,自尊自强。笔者实在不愿意去联想、去承认这么一群天使中,会有人在堕落——寻求包养、被包养着。但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确有一些女大学生被包养着,请看以下实例:

[女大学生被包养个案1] 2007年12月19,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19岁大二女生张超,和她的男朋友等人,将包养她的当地大款木鸿章杀害、分尸,并用DV全程拍摄下来。

[女大学生被包养个案2]2007年6月9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栏目,播出“17岁女孩寻求包养有没有错” 的节目0女大学生小若在自己的博客里发表了自己寻包养与被包养的内容。最开始她在一个叫李杰的博客里留言:你能包养我吗?后来接受这位博主介绍。与一包养人签定协议,每月获取30000元的报酬。事情传开后,便有了这个节目的开始。

[女大学生被包养个案3]200742o日,深圳私家侦探郑凡在他的博客发布了一份广州某大学生郭芳(化名)与私企老板陈铭(化名)的为期3年的包养协议。包养费每月l万,郭芳承诺协议期间不找男朋友,不与他人上床。

[女大学生被包养个案4]腾讯网教育频道2006228转载了《武汉晨报》的文章—— 些当二奶的女大学生们》,记者暗访中发现有不少女大学生已被人包养,还有些女大学生正在寻求包养如阿玫(化名)1999年考上广州某高校,大二上学期与大款曾某认识,两个月后便当了他的情妇。据阿玫介绍,现在用肉体换取金钱和享乐的女大学生不只是零星几个,曾经和她一起打工的不少女孩都走上了这条路她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年轻漂亮,但前途无依又没钱。有一个四川来的女孩,长得非常漂亮,是艺术院校的学生。她们刚认识时,那女孩曾信誓旦旦地说要用自己的努力在广州打下一片天。可现在呢?她已经放弃学业给人包养着¨引。

[女大学生被包养个案5]某艺校女大学生‘‘那时深蓝”(网名)大二下学期认识了一位导演,半个月后,这位导演租了三室一厅,将这名女大学生包养起来。

一个个新闻事实、一条条寻求包养的信息,~到周末高校门口或女生宿舍前停靠的各种高级轿车.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确有少数女大学生被包养着。

二、女大学生被包养原因分析

在感到震惊与痛心之外,笔者认为这一现象不应仅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它应该引起所有教育者的深思与反省:女大学生,女性中的佼佼者,她们接受着高等教育,拥有着丰富的知识,她们理应更有追求、更有理想,理应更为独立、更为自尊,但为什么这群天使中却有人出卖着自己的肉体与尊严?笔者认为女大学生寻求包养、选择被包养,是由多种因素作用而成的:

1.学费高昂,家庭经济困难、意志薄弱的女大学生走上了歧途

调查发现,寻求包养与被包养的女大学生来自贫困家庭的占多数。其实有哪个女大学生不憧憬美好的未来与真挚单纯的爱情呢?但在高昂的学费、生活费面前,在父母已拿不出学费、已无法提供生活费面前,贫困女大学生中意志薄弱者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1994年以来,我国高校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飚升,特别是1999年随着并轨令的下达,公费上大学划上句号,学杂费陡涨652%。目前,公办高校学生人均收费在50006000元之间,民办高校学生人均收费在lOOOO元以上。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300多所独立学院,学生人均收费也在12000元以上。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及零用支出,要完成大学学业,每个学生每年费用平均1万元甚至更多。如此费用一般家庭尚难支付,贫困家庭就更难负担了,尤其是家庭中上学子女多的。很多贫困生的学费都是父母向亲戚朋友借来的,这些债务的偿还对家庭、对学生都是极大的负担。而每个月的生活费也都是父母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甚至有的生活费是无着落的。

虽然我国一直致力于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目前也已初步建立起以“奖、助、贷、补、减”为主要内容的助学体系,各高校、社会各界也以多种方式资助贫困学生,但是,相对于日益扩大的贫困生需求, 目前的制度机制还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家助学贷款是目前解决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基本途径,但贷款的比例、数额、次数都有诸多限制。比如笔者所带班级能够贷款的贫困生只能是全班人数的20%,但这个班级贫困生却占到了30%,有些贫困生得不到助学贷款,学费来源成了很大问题。且每年可贷金额不得超过6000元,使贷款远远不能满足贫困生的需求。即使有的学费暂时解决了,但他们生活费及其它费用的来源也是一大问题。而各级各类奖、助学金更是只能满足极少数贫困生的需求,由于学校等单位经费有限,其奖励金额也是有限。

在这些困难面前,贫困的女大学生们不得不四处寻找兼职,以获取一定的生活费用。但工作难找、价格低廉,且兼职工作不固定等,有些意志薄弱者寻找到了一条捷径——被大款包养,这样既可以每个月轻松地拿到丰厚的酬金解决经济困难(据了解女大学生被包养费用一个月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又不用四处奔忙,“何乐而不为”呢?被包养女生肖玉说:“为了我的父母,为了自己能顺利念完大学,我只有这样一个办法了,我不能再让父母为了我而操劳害病,我应该自己来解决这迫在眉梢的问题。

2.社会功利化倾向,直接影晌着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她们选择了一条“轻松”获利的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进步,从普遍存在温饱问题的社会,基本进入小康社会。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人们物质欲望极度膨胀,一切向钱看,切付出都要有回报,一切价值以金钱为标准,整个社会都趋于功利化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社会已进入到了马克思·韦伯所说的“工具理性”社会,即人们对所有行动都施予成本收益计算,财富或价值变得日益工具化。

社会上流行的这种重实惠、讲实用的思想倾向和浓重的功利主义色彩,通过大众传媒深深影响着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们,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已然跟上“时代潮流”——趋于功利化了,现代大学生更加偏重物质利益,其价值目标短期化,对金钱的追逐甚至超过了对知识的渴求,有些大学生甚至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和满足个人的感官刺激、肉体需要和物质生活的享受。他们已表现出无法安心读书、无法安于校园的浮躁心态。很多学者不禁发出感叹:菁菁校园,难以摆下平静的书桌。而女性较男性更加偏重物质消费和情感享受,她们有较强的从众、攀比和虚荣心理,有些女大学生片面追求外在美和物质享受,盲目追赶时尚潮流,穿高档服装,用高档化妆品,高消费、超前消费。为了维持如此享乐的物质生活,有的女大学生不惜以自己的肉体与尊严来换取消费资本。如个案中阿玫说:“这个世界没有白吃的午餐,做什么都要有资本,而我的美丽就是我的资本。我知道曾某在香港有家庭,也知道自己不爱曾某,但我向往那种无忧无虑的优裕生活,我要过快乐的日子。在大学里其实有不少同学追我,但我想要的那些男生都给不起,而他们能给的浪漫又是我不想要的。既然有曾某这种又体贴又有钱的男人,我没有理由放过,我要趁着年轻捞一笔,享受有钱的生活。”

3.就业市场存在性别歧视,社会资本在就业市场作用越来越大,女大学生有的放弃了对事业的追求被包养起来,有的则急欲通过被包养积累社会资本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水涨船高”,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难已不足为怪,女大学生就业难也是老生常谈了。根据人民大学潘锦棠教授的一项调查,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女大学生就业确实很艰难。调查展开时,2003年大学毕业生求职正在进行中,截至调查日,男生已经落实用人单位的比例高于女生。与用人单位“已签约”的男生占202%,女生为138%;“已有单位表示有意接收,尚未签约”的男生为237%,女生为217%;两者相加“已落实用人单位” 的男生比例为439%,女生为355%。而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中,当被问及“工薪相同,本企业招收男生还是女生”时,用人单位态度很明确:愿意招收男生。在75家被调查的企业中,有42(56)愿招男生,只有3(4)愿招女生,男女都愿意的企业26(3467)_6]。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女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原因便是性别歧视。女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了无数次平等的无歧视的考试终于获得了较高的学历、较高的文化水平与技能水平,却不得不面对就业市场的种种歧视,这在女大学生的内心造成了一定的震荡,也影响着她们的价值取向,使她们更加坚定了“女性不如男性”的想法,而她们如果选择自立自强却要付出很多努力。于是有些女大学生便认为“找工作太难了,根本找不到理想的,找到了又能怎样,工资那么低,还不如找个有钱人包养,衣食无忧”。如个案中的阿玫说到的艺术院校的四川女孩,“刚开始,那女孩曾信誓旦旦地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广州打下一片天。可现在呢?她已经放弃学业,专心给人包养着。”

再者在中国的熟人社会体系里,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本是找到一份好工作的重要因素,很多大学生认为“如果有关系,平时表现不是很突出的同学也可以找到很不错的工作”。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的以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为调查样本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的结果显示,人际关系网络仍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7]

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嵌入社会关系网络的社会资源情况。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指出:“在造成差异的各种因素中,社会出身无疑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社会现实已经显示出,社会资本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就指出,从1949年到2001年,父亲的干部身份是影响子女获得干部身份的最主要因素。父亲具有权力资本的那些人比一般人更易于成为干部。一些在实权部门担任要职的,一般将子女、亲戚安排在本系统内,也有一些人与其他权力部门任职的人进行权力交易或权钱交易,从而得以将自己的子女、亲戚安插在其他权力系统内。这一继替规则不正是社会资本拥有者相互让渡资本,从而相互为子女、亲戚、熟人谋得特殊职位的隐性手段吗?而不具备这样的社会资本,谁又能够轻易进入这个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圈子 ?我国大学生就业虽早已进入“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市场化时期。但是,权力和由此衍生的特有的“社会资本”这可怕的力量却并未因就业市场化而消失,相反,它的威力越来越大,并从原来的隐性影响逐步成为显性影响。按照帕金的“社会屏蔽”理论,各种社会集团都会通过一些程序,将获得某种资源和机会的可能性限定在具备某种资格的小群体内部。这种资源的垄断性引发了极大的不公正。

个案中艺校女大学生“那时深蓝”说:“没有人会再相信老老实实做一个学生可以看到未来,才华不是对未来安全的资本,而既得的利益才是真实的。”刚开始看到那个中年男人,她觉得厌恶,“然而,当后来他提到他的导演身份的时候,我却突然来兴趣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我害怕个人奋斗的艰难,害怕会轻易失去对以后的信心。我收了他的名片,也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女大学生这么多年的努力与付出,找到一份好工作,是父母的殷殷期望,也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但当依靠一定的社会资本寻找工作这样的规则显性化时,当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市场时,所有的理想都可能一下子被击碎。傍大款、找靠山,便成了成就自己理想的一条重要途径。

4.性观念日益开放,使得一些女大学生认为

“被包养”不过是一种赚钱的方式而已,心安理得地被包养着随着社会开放性的增加,大学生的性观念也H益开放,传统的“从一而终”、“贞操观”等观念已被很多大学生笑话为落伍。2004年,首都师大性健康教育中心对中国近3O所大学一万名在校生性行为观念进行的调查表明:有性行为的男大学生高达157%,女大学生为5%;赞成婚前性行为的男大学生为57%,女大学生为267%,他们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他们的私事,只要不做违法的事,别人无权干涉 。

另据吉林省妇联于2006年末至2007年初对吉林大学等五所高等院校的女大学生进行的专题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女大学生只有437%的人反对“傍大款”、“周末二奶”;有212%的人认为“很正常,每个人追求不同”;337%的人认为“无所谓,但自己不会去做”;1%的人表示“赞成,有机会自己也会这么去做”Ho]。有些大学生认可商业性性行为,认为大学生进行性交易“这是个人的自由”、“只要是自愿的也没什么不可以”、“这只不过是赚钱的一种方式而已”。性观念的H益开放,使得有些女大学生大胆地寻求包养、被包养着。在追求个性自由、个性解放的今天,她们少了舆论的压力,也少了内心的自我约束。

面对女大学生被包养的现象确实存在,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但这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