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09年12月27日 编辑:shphao 有1147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体育心理学论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运动技能目标的价值定位

提示:这是一篇有关体育心理学论文,论文标题为:心理学视野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运动技能目标的价值定位

心理学视野中运动技能属于知识范畴,被称为程序性知识,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需要个体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人类正是通过各种技能的学习获得了身体认知,身体认知是人类认知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把运动技能纳入到人的认知体系是有重大意义的。运动技能不属于知识,因此,要淡化。如果在学校体育中确立了运动技能也是知识的这个观念,还会有人提出淡化运动技能吗?实际上,通过运动技能练习而获得的身体认知是一切认知的本源,根据加德纳的观点,身体一运动智能是人类认知的基础,它来源于体验生活时所获得的感官经验。人们正是通过自身的感官经验认识世界和丰富认识的,因此.通过技能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 —运动能力。

我国学者顾渊彦曾指出“技艺性是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性质”。没有技术要求的体育课程只能是单纯的玩耍活动,简单的玩耍活动对高年级学生会有多大的吸引力呢!运动心理学研究发现,体育活动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重复于某一个技术动作的练习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感受和体会对这一练习动作的理解和认识,对自己的行为主体价值进行不断的思索和体验,以达到自我价值体现的目的。正是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激励着学生去检验自己面对新的挑战和完成新的任务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种证明不是用语言而是身体活动。学校体育活动虽然不能与专业体校的训练相比,不能成就一大批体育专业人才,但是,仍应该可以通过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使学生体验学习技能时的心理感受,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有能力战胜困难,取得好的成绩。从这个意义来看,身体练习和运动技能,是实现人身心发展的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亮点,是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也给予了学生人文关怀.使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适应成为了倍加关注的目标导向。但是,体育课中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必然是以身体练习和运动技能为载体而实现的。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确立运动技能目标的定位,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在质的规定性,通过身体练习与运动技能学习实现人的社会化发展是其它学科课程所不具有的特殊教育意义,这是体育课程的内在价值。因此,运动技能学习应是体育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那么体育课到底应该教授什么样的技能;哪些技能应该强化,哪些技能应当弱化;哪些技能应该作为重点而反复出现,而哪些技能作为非重点一般介绍的。如果我们能对运动技能的分类给予充分的理解,这个问题就会变成一个简单的问题。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体育与运动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从心理学视野中的运动技能分类看学校体育技能(2009/12/26 8:26:36)[2803]
  心理学视野中的运动技能的内涵(2009/12/25 7:59:09)[2937]
  (张海华)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2009/7/30 14:15:11)[4063]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