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教育类
    发表日期:2009年10月9日 作者:裘平 编辑:shphao 有571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概述

目前,我国对高等网络教育的研究文章逐步增多,但在众多的研究中从网络教育的心理学背景探讨高等网络教育的文章数量却很少,而于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视角来研究高等网络教育的文章就更少。可以说,我国高等网络教育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至今没有完成与代心理学理论的对接,这不仅使高等网络教学游离于人类智慧发展的史背景,而且导致高等网络教学的人文色彩大为淡化,使高等网络教学创新缺乏理论支撑。建构主义作为网络教育的理论基础已经被广泛同,被视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本文着重从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内涵特征及课程观角度出发,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探究建构主义对高等网络教育的实际应价值,以完善高等网络教育的理论体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尝试对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有所裨益。

1. 建构主义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建构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其创始人为瑞士著名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近年来,国际上大量关于建构主义与学教育改革的专著如雨后春笋,如美国著名的建构主义学者冯。格拉塞斯菲尔德主编的《教育中的建构主义》、马修斯著述的《建构主义与新西兰的科学教育》等。这些专著和其他更多地散见于教育期刊上关建构主义与科学教育的论文,极大地促进了建构主义的传播,使其成为面向世纪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

2. 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内涵特征

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内涵特征是由它的自主学习环境所决定的Gardner&Miller(1999)指出, 理想的自主学习环境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包括人、个性化因素、目标制定和检测、学习资源以及管理。上述建构主义的环境特征决定了建构主义具有主动建构性、交互性情境性的内涵特征。即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互动主动探究和创造新知识。

3.建构主义心理学对教育课程改革的应用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理念为教育课程改革打开了新的路。 (1)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观念,注重以“能力为本”把形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建构主义教学的终极目标。认能力的发展是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本质体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就是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生命个体的能力发展。

(2)从静态预设课程走向动态生成课程

认为“知识必须被理解成一个动态的系统,是不断变化、不断重塑的”所有的知识都是社会或个体建构的。因此,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课程的开发者,这些都是动态的。

(3)从传统的接受教育转变为创新教育

认为教学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为根价值追求的新的教育范式。著名科学家杨振宁也认为“念书不应是学的目的,而应是创出新知识新体系的一个手段。” 这正体现了建构主义在教育中的应用。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建构主义心理学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建构主义心理学在高等网络教育中的应用策略(2009/10/10 7:01:41)[1258]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裘平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