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考研 - 心理综合考点
    发表日期:2007年7月28日 编辑:anyihao 有7985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普通心理学考研重难点解析(六)

六、记忆
(一)记忆概述
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这个就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可以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程。从向脑内存储到再次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记忆。
2. 记忆的结构与过程
现代信息加工观点认为,记忆是一个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这种结构性是指记忆在内容、特征和组织上有明显的差异。记忆结构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些记忆处在记忆系统的不同加工阶段,相互之间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同时,记忆是一个过程,它包括前后联系的一些阶段,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任何外界的信息只有经过这些过程才能成为个体可以保持和利用的经验。
3. 记忆的分类
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就是瞬时记忆或者感觉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以物理特性的编码和形象编码为主,存储时间大约是0. 25-2秒,容量比较大。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包括工作记忆和直接记忆,以声音编码为主,同时还有有视觉或语义编码,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
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存储的记忆,叫长时记忆。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储存,保持时间长,1分钟以上直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以语义编码为主。
二)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是与个人亲身的经历分不开的。由于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储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记忆不够稳定也不够确定。
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它表现在记忆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语义记忆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而比较稳定。
三)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是关于“是什么”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
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四)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一般没有意识过程的参与,具有自动的和无意识的特点。其形成和提取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认知过程,一般不能用言语表达。
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是有意识的记忆过程,其形成一般有评估、比较和演绎等认知过程的参与,能随意提取记忆的信息,能对记忆的信息进行较准确的语言描述。

 


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 记忆的脑生理基础
非定位说:
美国心理学家拉胥里(Lashley,1929)最早提出了记忆的大脑皮层非定位说,或者叫做整合论。他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不是大脑皮层上某一特殊部位的机能。这个理论后来得到了“细胞集合”理论的支持。
定位说:
记忆的定位说认为,记忆是由大脑的特定区域负责的。对动物进行脑切除手术的结果表明,大脑前、后联合区与记忆有密切的关系;当动物的海马受损伤后,将难以形成新的短时记忆,不能学习新的技能。研究还表明,记忆与额叶和颞叶的某些部位有关(潘菲尔德);也与某些皮层下组织有关(鲁利亚),当海马、乳头体和边缘系统受损伤后。病人的短时记忆会出现明显的障碍。总之,海马、乳头体、丘脑背内侧核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特定部位,而两侧颞叶可能是存储长时记忆的重要部位。
心理学家还发现,人类的描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的脑功能区可能有差异。他们让一些海马受到损伤的病人学习从镜子中阅读单词,病人在三天内就学会了,也就是说,病人可以形成新的程序性记忆——即怎样完成某一活动或任务的长时记忆,但是病人却记不得他们曾经学习过这一任务,也就是说他们不能形成新的描述性记忆——即关于一些事实的长时记忆。这说明程序性记忆的生理机制可能不是海马,而是别的脑组织,如小脑(Cohen & Squire,1980)。
SPI理论:
近年来在记忆的研究中形成了两个重要的概念:记忆系统和记忆过程。SPI是串行、并行和独立的缩写。三个词集中说明了多重记忆系统之间的关系。
SPI理论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他们假定存在5种主要的记忆或记忆系统:程序记忆系统、知觉表征系统、语义记忆系统、初级记忆系统和情景记忆系统。这5种记忆系统在种系发生和个体发展上都存在一定的顺序。它们在加工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联系。该理论还假定:①这些系统的编码是串行的(serial,S),也就是说,信息以串行的方式在系统中得到编码,或者说,一个系统的输出提供了另一个系统的输入,信息在前一个系统中得到成功的加工,才能在下一个系统中进行编码;②存储是并行的(parallel,P),也就是说,一次编码的事件会在多个记忆系统中产生效应,并保存在不同的脑区内;③提取是独立的(independent,I),也就是说,从一个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可以不受其他记忆系统的影响。
SPI理论系统总结了记忆研究的大量成果,并且提出了一种整合记忆过程和记忆系统的方式,这对推进记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解释已有的许多实验结果也有重要的作用。但这个理论还只是一个抽象的模型,它没有说明不同记忆系统的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基础。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突触结构
神经生理学家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是,作为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包含着神经突触的持久性变化,这种变化是由特异的神经冲动导致的。由于涉及到结构的改变,因此其发生的过程较慢,并需要不断的巩固。这种突触变化一旦发生,记忆痕迹就会深刻地存储在大脑中。刺激的连续作用可以使神经元的突触发生变化。突触内的结构和生化变化使信息更容易在神经元间得到传递,而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增加了。
反响回路
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便产生神经冲动。刺激停止作用后,这种神经冲动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段时间。人们认为这一脑电活动的反响效应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如果破坏了反响回路,可能引起“遗忘”。
长时程增强现象
突触的传递效率会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出现长时程增强(TLP)现象。例如海马在短暂的高频刺激后,海马神经回路中的突触传递效率增大,而且这种增大可以持续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周。在大脑新皮层也同样存在这种LLP现象。也就是说,如果某种刺激能使神经元之间突触传递效率长时程增强,这种刺激的痕迹也能以神经活动增强的形式保留下来,这就是记忆。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核糖核酸
科学家通过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认为个体记忆是由神经元内的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来承担的。由学习引起的神经活动,可以改变与之有关的神经元内部的核糖核酸的细微的化学结构,从而达到记忆效果。
脑内代谢物和记忆
研究发现,机体内部的一些激素分泌能够促进其记忆的保持。一些研究表明,当外界刺激作用时,产生兴奋的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会分泌出大量乙酰胆碱,它可以与游离于突触间隙的Ca2+起作用,减少Ca2+,保证神经冲动传递通畅。当对正常人注射某些阻断药物时,这些正常人会表现出老年痴呆症的记忆衰退症状,而对记忆减退的人注射某种化学药物,可以使其记忆力得到改进。


(二)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的编码
图像记忆是指视觉器官能识别刺激的形象特征,能保持一个生动的视觉图像时感觉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除视觉通道外,听觉通道也存在感觉记忆,称为声像记忆。
用整体报告法和局部报告法可以测查感觉记忆的保持情况。
(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1).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短时记忆的编码形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其中听觉编码是主要形式。
短时记忆编码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大脑的觉醒状态、组块策略和加工深度。
(2).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复述时短时记忆信息储存的有效方法。复述包括机械复述和精细复述。精细复述是短时记忆保持的重要条件。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时间很短,如果得不到复述,将会迅速遗忘。遗忘主要是干扰信息引起。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平行扫描、自动停止系列扫描和完全系列扫描。
(3).工作记忆
初在工作状态中的记忆就是工作记忆。
1).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长时记忆一般按照语义类别编码、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和主观组织等方式进行编码。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因素除了编码时的意识状态外,对材料的加工深度也影响记忆的效果。
2).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
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存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信息的保持依赖于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组织有效的复习,有没有利用外部记忆手段和是否科学用脑。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再认和回忆。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形象或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两者没有本质区别,再认比回忆简单和容易,从个体心理发展来看,再认比回忆出现得较早。
3).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遗忘的含义: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
遗忘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最早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进程。他利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用重学法为方法,得到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即在时间进程上,遗忘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例如:在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就达到了41. 8%,而在31天后遗忘仅达到78. 9%。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遗忘的进程不仅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质量。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很慢;对有意义的材料比对无意义的材料遗忘要慢得多;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遗忘就较慢。
(2)学习的程度。对识记的材料达到刚好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为过度学习。研究发现,过度学习的材料比刚好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一些。
(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材料的顺序对回忆系列材料有重要影响。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词,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做系列位置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
(4)识记者的态度。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
遗忘的原因
(1)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产生的。这是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例如,前面学过的材料可以干扰对新材料的学习与保持,这种作用叫前摄抑制;而后学的材料可以干扰前面学过的材料,叫倒摄抑制。有些研究表明,干扰也是短时记忆遗忘的重要原因。
(3)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当这种压抑被解除后,记忆可能恢复。例如,人们对某些令他悲痛、伤感、羞愧、内疚的往事抱回避的态度,他们希望从忘却这些往事中得到宽慰。这种遗忘也叫动机性或情绪性遗忘。
(4)提取失败:认为我们之所以出现遗忘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