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考试试题
    发表日期:2007年6月1日 编辑:shphao 有4468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2005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普通心理学考点与试卷

2005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普通心理学考点与试卷

          
            普通心理学
            第一节 绪论
            第一单元  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知识点:心理学概述
            要点:
            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识记)
            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领会)
            3.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识记)
            知识点: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要点:
            1.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识记)
            2.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领会)
            第一单元  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知识点:心理学概述
            要点:
            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识记)
            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领会)
            3.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识记)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知识点:人的心理的本质
            要点:
            1. 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领会)
            2.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领会)
            3. 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领会)
            4. 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领会)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教程第4-5页)
            知识点: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要点: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识记)
            知识点:学派的纷争(识记)
            要点:
            1.构造心理学派       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2.行为主义学派       代表人:华生
            3.格式塔心理学派     代表人:魏特海墨等
            4.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代表人:詹姆士
            5.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弗洛伊德
            知识点: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领会)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知识点: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应用)
            要点:
            1.客观性原则
            2.辨证发展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知识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1.观察法
            2.调查法
            3.个案法
            4.实验法
            第 2 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知识点:神经元及其功能(识记)
            要点: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2.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3.神经元的分类: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三种。
            知识点: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识记)
            要点:
            1.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包括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2.脑神经有12对,即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3.脊神经有31对,均由脊椎两侧的椎间孔中发出,分为前、后两支,分管颈部以下身体相关部位的感觉和运动。
            4.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分布于心脏、呼吸器官、血管、胃肠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调节、支配内脏器官的活动。
            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识记)
            要点:
            1.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作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
            2.脊髓的结构与功能
            3.脑干的结构与功能  脑干网状结构
            4.间脑的结构与功能  丘脑
            5.小脑的结构与功能
            知识点: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识记)
            要点:
            1.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其外层是密集的神经细胞体,即大脑皮层;其内部是髓鞘化了的神经纤维,称为大脑白质。以沟和裂为界线,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个部分。
            2.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大脑大致可分为3个机能区,即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和皮层联合区。
            知识点: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识记)
            要点: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大脑两半球的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
            第二单元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知识点: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组成。它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互相支配的关系。(识记)
            第三单元 巴甫洛夫学说简介
            知识点: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的概念
            要点:
            1.兴奋和抑制
              兴奋是指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
              抑制是指神经活动由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转为静息的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
            2.反射、反射弧和反馈(识记)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馈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
            3.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识记)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例如吃食物流口水,光照使瞳孔收缩等。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4.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如灯光、铃声所引起的条件反射都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二信号信统,它是人所独有的。
            5.动力定型
              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做动力定型。
            第 3 节:认识过程
            第一单元 感觉
            知识点:感觉的定义
            要点: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识记)
            知识点:感觉的种类
            要点:
            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识记)
            1.外部感觉是由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2.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

            知识点:感受性及感觉阈限
            要点:(领会)
            1.感受性的定义: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2.感觉阈限的定义: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3.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要点:(领会)
            1.差别阈限的定义: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叫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
            2.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却是一个常数。这就是韦伯定律。用公式表示就是ΔI∕I=K。ΔI是差别阈限;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就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韦伯常数,或者叫韦伯分数。
            3.费希纳定律: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对数成正比,即刺激的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的强度却只按算术级数在增长,这就是费希纳定律。用公式表达即S=KlogR,S是心理量;R是物理量;K是一个常数。S和R的关系是对数的关系。
            知识点:感觉现象
            1.感觉适应
            2.感觉后象
            3.感觉对比
            4.联觉
            要点:
            1.感觉适应的定义: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识记)
            2.暗适应: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这叫对暗适应。(领会)
            3.光适应: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的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叫对光适应。(领会)
            
            知识点:视觉
            要点:
            视觉的适宜刺激(识记)
            视觉的适宜刺激: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我们把这一段的电磁波叫光波。
            要点:视觉器官(识记)
            1.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2.锥体细胞主要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呈圆锥状,在强光下起作用,叫明视觉器官。它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3.杆体细胞呈杆状,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对弱光敏感,叫暗视觉器官。它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只能分辨物体的轮廓。
             
            颜色视觉(领会)
            1.在较强的光线下,人眼靠锥体细胞的作用能分辨颜色。本来颜色包括彩色和非彩色,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特性;非彩色只有明度一种特性(它是一个由黑到白,其间有各种不同明度的灰组成的系列)。但是,人们常常说颜色是只指彩色。
            2.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3.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遗传的途径是,男孩是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自己的。外祖父是色盲,妈妈仅仅是遗传基因的携带者,她自己能分辨颜色,不是色盲。如果外祖父是色盲,而且爸爸也是色盲,这时女孩才会是色盲。

            知识点:听觉
            要点:
            听觉的适宜刺激:20~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我们把这个范围的空气振动叫声波。(识记)
            解释:在安静的环境下人体的耳朵可听到约6米(20英尺)处手表的滴答声
            要点:听觉器官(识记)
            听觉器官由耳廓、外耳道和内耳组成。
            要点:
            听觉的特性: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识记)
            1.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3.音色是由声波的波形决定的。
            知识点:其它感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平衡觉、运动觉、内脏感觉、痛觉
            要点:(识记)
            1.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它们分别有不同的受纳器。
            2.皮肤感觉和内脏感觉中都有痛觉。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痛觉具有生物学的意义。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痛觉最难于适应。
            对于痛觉传导的理解请参阅下图:
            
            第二单元 知觉
            知识点:知觉的定义
            要点: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识记)
            知识点:知觉的基本特性(识记)
            1.整体性
            2.选择性 如两可图形
            3.恒常性
            4.理解性
            知识点: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我们判断远近主要靠的是双眼视差。
            2.时间知觉
            3.运动知觉
            4.错觉
            第三单元 记忆
            知识点:记忆及记忆过程
            要点:
            记忆的定义: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象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识记)

            要点:记忆的种类(领会)
            要点:记忆过程(领会)
            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叫回忆;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有一种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这个过程叫再认。识记是记忆的开始,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保持是识记和回忆之间的中间环节;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通过回忆也是对识记和保持的检验。
            要点:遗忘(识记)
            1.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
            2.保持曲线: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保持量与间隔时间关系呈负加速型的曲线,就是著名的保持曲线。
            第四单元 思维、言语及想象
            知识点:思维
            要点:思维的定义(识记)
            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要点: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领会)
            1.分析与综合
            2.抽象与概括
            3.比较与分类
            要点:思维的种类(识记)
            1.根据思维的形态,可以把思维分作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按照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作为辐合思维、发散思维。
            3.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把思维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要点:概念的形成
            要点: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领会)
            第 4 节:意识和注意
            第一单元 意识
            知识点:意识概述
            要点:意识
            1.意识的定义: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识记)
            2.意识的形态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因为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而且一般的意识形态也会转化为其他的形态,如睡眠、梦和幻觉等。(领会)

            要点:潜意识和无意识(识记)
            1.潜意识是指在当前并没有意识到的信息,但它却保持在记忆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它从记忆中提取出来。
            2.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知识点: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1.睡眠。对睡眠脑电波四阶段的变化的理解可参阅下图
            2.梦
            要点:
            1)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四个阶段大约要经过90分钟左右。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一阶段Δ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现。(识记)
            2)以24小时为单位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的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叫做生物节律。(识记)
            要点:
            1)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实验证明,如果对快速眼动的睡眠进行剥夺,即只要发生快速眼动的现象就把睡眠者叫醒,几天内就可使被实验者记忆力下降,情绪低沉,进而会影响到健康。(领会)
            第二单元 注意
            知识点:什么是注意
            要点:
            1.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识记)
            2.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只是伴随着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领会)
            其他观点: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志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P18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知识点:注意的种类(识记)
            1.不随意注意
            2.随意注意
            3.随意后注意
            知识点:注意的特征(识记)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但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
            3.注意的转移
            4.注意的分配
            第 5 节:需要和动机
            第一单元 需要
            知识点:什么是需要
            要点:需要的定义: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识记)
            要点: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知识点:需要的种类(识记)
            1.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知识点:需要层次理论
            要点: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68年提出了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可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识记)
            要点:(领会)
            1.生理需要即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是人对生命财产的安全、秩序、稳定,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
            3.爱和归属的需要是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的需要,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求;
            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增强他的信心。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自卑和失去信心;
            5.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但各人达到自我实现的途径和方式可以是各不相同的。
            第二单元 动机
            知识点:什么是动机
            要点:
            1.动机的定义: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识记)
            2.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3.除需要之外,内驱力、诱因和情绪也都可激发活动的动机。
            知识点: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3.有意识的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
            4.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要点: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识记)
            1.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叫生理性动机,这种动机又叫驱力或内驱力,如吃饭、穿衣、休息、性欲等的动机。
            2.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如交往的需要引起交往动机,成就的需要产生成就动机,权利的需要产生权利动机,以及人的兴趣、爱好等都是社会性动机。
            3.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当人的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人的动机便成为人的爱好了。兴趣和爱好都和人的积极情感相联系,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是推动人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有效途径。
            要点: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领会)
            要点:有意识的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识记)
            1.能意识到自己行为活动动机,即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目的的动机叫有意识的动机。
            2.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叫无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在自我意识没有发展起来的婴幼儿身上存在着,在成人身上也存在着,例如定势的作用人们是往往意识不到的。
            所谓定势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它对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和态度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要点: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识记)
            1.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动机叫外在动机。
            2.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
            第 6 节: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一单元 情绪和情感概述
            知识点:情绪和情感的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识记)
            要点:
            1.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2.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的体验。
            3.情绪和情感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人的表情。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表情既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又有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性质。
            4.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血管容积上的变化。如愉快时面部微血管舒张,害怕时脸变白、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减慢等等。
            知识点: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领会)
            要点:
            1.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
            2.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3.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和情绪相比,情感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知识点:情绪和情感的功能(识记)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组织功能
            4.信号功能
            要点:
            1.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2.动机功能:情绪和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的效率。
            3.组织功能:情绪和情感对其它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
            4.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第二单元 情绪理论
            知识点:情绪理论
            1.情绪的外周理论
            2.情绪的丘脑理论
            3.情绪的认知理论
            4.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要点:(领会)
            1.情绪的外周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观点相同的情绪理论,后人称为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2.情绪的丘脑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坎农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3.情绪的认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
            4.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汤姆金斯和伊扎德认为,情绪并不是伴随着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一种副现象,而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汤姆金斯直接把情绪看作是动机。伊扎德进一步指出,情绪的主观成分,即体验就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情绪的分化是生命进化过程的产物,只有情绪的分化,才使得情绪具有了多种多样的适应功能,也只有这样情绪在生存和适应中才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第三单元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其两极性
            知识点:情绪和情感的维度和两极性
            要点:(识记)
            1.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是指对情绪、情感所固有的特征的度量,这种度量可以从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这几方面来进行。
            2.而每一种特征的变化都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也就是说,每一种特征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状态,这就是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知识点:情绪、情感的维度(识记)
            1.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
            2.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极。
            3.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
            4.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
            第四单元 情绪、情感的种类
            知识点:情绪的种类
            1.从情绪的内容来分——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2.从情绪的状态来分——心境、激情和应激
            要点:(识记)
            从情绪的内容来分——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
            要点:(识记)
            从情绪的状态来分——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
            2.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
            3.应激: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和遇到危险情景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知识点:情感的种类(识记)
            1.道德感
            2.美感
            3.理智感
            第五单元 意志
            知识点:意志的定义
            要点: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识记)
            知识点: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领会)
            1.准备阶段
            2.执行阶段
            要点: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在思想上要确立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并要做出决策。确立目的是意志行动的前提,但在确立目的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动机的冲突。动机的冲突一般有四种形式,即

            1.双趋式冲突
            2.双避式冲突
            3.趋避式冲突
            4.双重趋避式冲突
            要点:执行阶段
            知识点:意志的品质(识记)
            1.意志的自觉性
            2.意志的果断性
            3.意志的坚韧性
            4.意志的自制性
            第 7 节:能力与人格
            第一单元 能力
            知识点:能力概述
            要点:
            1.什么是能力: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征。(识记)
            2.智力是指人的认知能力,这种能力是人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例如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思维力是智力的支柱和核心,代表着智力发展的水平。(领会)
            要点: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领会)
            能力不是知识和技能,但和知识、技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同时,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能力的发展。
            要点:能力的分类(领会)
            1.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作为能力、才能和天才。
            2.按能力的构造可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3.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来划分,可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4.按创造程度划分可把能力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知识点: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要点: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力类型的差异
            3.能力发展早晚上的差异
            知识点: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要点:
            1.遗传的因素
            2.环境和教育的因素
            第二单元 人格
            知识点:人格概述
            要点:人格的定义: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识记)
            要点:人格的特性(识记)
            1. 独特性
            2. 整体性
            3. 稳定性
            4. 功能性
            5. 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要点:人格的结构(领会)
            1.
            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它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是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格积极性的源泉。人格的倾向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2.
            人格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的结合,构成了一个人心理面貌的独特性,说明了心理面貌的个体差异。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知识点:气质
            要点:气质的定义: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识记)
            要点:气质类型学说(领会)
            1. 体液说
            2. 体型说
            3. 血型说
            4. 激素说
            第 8 节:本课程知识点列表
            序号          知识点                  知识点级别
            1      心理学的定义                识记
            2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识记
            3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识记
            4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识记
            5      学派的纷争      识记
            6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理解
            7      研究心理学的原则                 应用
            8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应用
            9      神经元及其功能                 识记
            10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识记
            11      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识记
            12      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识记
            13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识记
            14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识记
            15      巴甫洛夫学说                 理解
            16      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识记
            17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识记
            18      动力定型                            识记
            19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识记
            20      感觉的种类      识记
            21      感受性及感觉阈限                 理解
            22      差别阈限的定义                 理解
            23      韦伯定律                            理解
            24      费希纳定律                            理解
            25      感觉现象                            理解
            26      感觉适应的定义                 识记
            27      暗适应                            理解
            28      光适应                            理解
            29      视觉                            理解
            30      视觉的适宜刺激                 识记
            31      视觉器官                            识记
            32      颜色视觉                            理解
            33      听觉                            理解
            34      听觉的适宜刺激                 识记
            35      听觉器官                            识记
            36      听觉的特性                            识记
            37      其它感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平衡觉、运动觉、内脏感觉、痛觉
                                                  识记
            38      知觉的定义                            识记
            39      知觉的基本特性                 识记
            40      知觉的种类                            识记
            41      记忆及记忆过程                 理解
            42      记忆的定义                            识记
            43      记忆的种类                            理解
            44      记忆过程                            理解
            45      遗忘                            识记
            46      表象                            理解
            47      表象的定义                            识记
            48      三个记忆系统                  识记
            49      思维                            理解
            50      思维的定义                            识记
            51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理解
            52      思维的种类                            识记
            53      概念的形成                            理解
            54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理解
            55      语言与言语                            识记
            56      言语活动的形式                 识记
            57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识记
            58      想象                            理解
            59      想象的定义                            识记
            60      想象的种类                            识记
            61      意识概述                            理解
            62      意识的定义                            识记
            63      意识的形态                            理解
            64      睡眠的四个阶段                 识记
            65      生物节律                            识记
            66      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理解
            67      注意的定义      识记
            68      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只是伴随着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
                                                  理解
            69      注意的种类                            识记
            70      注意的特征                            识记
            71      需要的定义                            识记
            72      需要的种类                            识记
            73      需要层次理论                  识记
            74      动机的定义                            识记
            75      动机的种类                            理解
            76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识记
            77      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理解
            78      有意识的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       识记
            79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识记
            80      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识记
            81      情绪的功能                             识记
            82      情绪的外周理论                  识记
            83      情绪的丘脑理论                  识记
            84      情绪的认知理论                  识记
            85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识记
            86      情绪和情感的维度和两极性       理解
            87      情绪、情感的维度                  识记
            88      情绪的种类                             理解
            89      从情绪的内容来分—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理解
            90      从情绪的状态来分—心境、激情和应激      理解
            91      情感的种类                             识记
            92      意志的定义                             识记
            93      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                  理解
            94      意志的品质                             识记
            95      能力概述                             理解
            96      什么是能力                             识记
            97      智力的定义                             理解
            98      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理解
            99      能力的分类                             理解
            100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理解
            101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理解
            102      人格概述                             理解
            103      人格的定义                             识记
            104      人格的特性                             识记
            105      人格的结构                             理解
            106      气质                             理解
            107      气质的定义                             识记
            108      气质类型学说                   理解
            109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        识记
            110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理解
            111      气质的特性                              识记
            112      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                   识记
            113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识记
            114      性格                              理解
            115      性格的定义                              识记
            116      性格不同于气质                   理解
            117      人格理论                              应用
            普通心理学考试题(25分钟)
            1、单项选择题(30题)
             1.对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1.遗传力对能力发展的影响具有决定性
               2.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的可能的范围或限度
               3.环境决定了在遗传所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
               4.教育是能力发展的关键
             2.心理现象可分为( )和人格两大类。
               1.性格
               2.心理过程
               3.情绪情感
               4.需要
             3.属于外部感觉的是:(  )。
               1.味觉
               2.运动觉
               3.平衡觉
               4.机体觉
             4.巴甫洛夫所做的实验是这样的:每次给狗吃食物之前都给它一个灯光,经过灯光和食物的几次结合之后,灯光一亮,狗就要流口水。这时,灯光成了食物的信号。下列各项中,引起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刺激物是:(
            )。
               1.口水
               2.铃声
               3.食物
               4.灯光
             5.以下哪一概念不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 )。
               1.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2.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3.操作性条件性反射
               4.动力定型
             6.皮亚杰的认知研究所采用的临床技术实际上是一种(   )。
               1.观察法
               2.谈话法
               3.问卷法
               4.实验法
             7.不能够反映注意分配的是( )。
               1.边听讲边做笔记
               2.自言自语
               3.边吃完饭边看书
               4.自拉自唱
             8.以下对需要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
               1.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2.需要不一定具有对象。
               3.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4.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9.个体早期的想象大部分是( )。
               1.幻想
               2.无意想象
               3.有意想象
               4.空想
             10.很多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而( )则难于适应,因为它具有保护性的作用。
               1.嗅觉
               2.痛觉
               3.触觉
               4.味觉
             1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
               1.能力
               2.需要
               3.动机
               4.信念
             12.韦伯定律是指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就是ΔI∕I=K。其中ΔI是:( )。
               1.原来的刺激强度
               2.差别阈限
               3.韦伯常数
               4.绝对阈限
             13.以下对思维理解正确的是:( )。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思维不能对未直接感知的客观事物进行反映
               3.思维不能对没有发生的事件作出预见
               4.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
             14.对意识这一概念描述正确的是:( )。
               1.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
               2.对自身行为的评价并不属于意识的范畴
               3.个体对外部实物的觉知是知觉的作用,与意识无关
               4.睡眠和梦与意识无关
             15.小脑不能够( )。
               1.维持身体平衡
               2.调节肌肉紧张度
               3.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
               4.整合情绪体验
             16.白炽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明亮的灯泡的形状,对这一现象是:( )。
               1.感觉对比
               2.视觉后象
               3.联觉
               4.感觉适应
             17.关于注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2.注意可以反映事物和事物的属性。
               3.注意能使所选择的对象处于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中心,并加以维持。
               4.
             18.暖色的东西看上去显得大,有视觉膨胀的作用,这是感觉的( )现象。
               1.彩色对比
               2.感觉适应
               3.联觉
               4.感觉后象
             19.下面关于情绪理论正确的一项是:( )
               1.詹姆斯和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强调情绪与外界环境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时的作用。
               2.坎农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间脑。
              
            3.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情绪认知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过程起决定作用。
               4.汤姆金斯和伊扎德认为,情绪是伴随着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一种副现象,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20.下面对动机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
               1.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
               2.动机可以直接地观察,观察不到的可根据个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加以推断。
               3.需要是在动机的基础上产生的。
               4.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不同的活动也可由相同的或相似的动机引起。但总的来说,动机和行为的效果总是趋于一致的。
             21.斯金纳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候,提出了( )。
               1.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2.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3.操作性条件性反射
               4.动力定型
             22.获得性需要是一种( )。
               1.自然需要
               2.社会需要
               3.物质需要
               4.精神需要
             23.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的 ( ) 能力占优势。
               1.情绪的表达和识别
               2.言语
               3.音乐
               4.美术
             24.在各种感觉适应的现象中,( )是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1.光适应
               2.暗适应
               3.嗅觉的适应
               4.痛觉的适应
             25.(  )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冯特
               2.费希纳
               3.韦伯
               4.艾宾浩斯
             26.从情绪的状态来分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下面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1.心境持续的时间短的只有几小时,长的可到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2.心境是对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
               3.应激可以提高人的自我防御能力,对人的身体肯定有好处。
               4.激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
             27.听觉的适宜刺激在: ( )。
               1.<20赫兹
               2.>20000赫兹
               3.20~20000赫兹
               4.200~20000赫兹
             28.以下对需要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
               1.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2.需要不一定具有对象
               3.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4.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29.以下关于心理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1.冯特、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代表。
               2.弗洛伊德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
               3.皮亚杰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
               4.华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
             30.情绪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的效率,这是指情绪的( )功能。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组织功能
               4.信号功能
            2、多项选择题(20题)
             1.有关意志叙述正确的是( )。
               1.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主要有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
               3.意志行动动机的冲突一般有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和双重趋避式冲突等形式。
               4.在意志的执行阶段要不断审视自己的计划,以便及时修正计划,保证目标的实现。
             2.以下对遗忘的理解正确的是:( )
               1.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
               2.遗忘的进程是先慢后快的。
               3.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了著名的保持曲线。
               4.保持曲线是指保持量与间隔时间关系呈正加速型的曲线。
             3.研究心理学的原则有( )。
               1.推理的原则
               2.辨证发展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客观性原则
             4.下面意志的品质叙述正确的是( )。
               1.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地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2.意志的果断性是指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的品质。与这种品质相反的失优柔寡断和卤莽草率。
               3.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的品质,这种品质又叫毅力或顽强性。与这种品质相反的是动摇和执拗。 
               4.意志的自制性是指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又叫自制力。与这种品质相反的是任性和怯懦。
             5.表象的特点有( )。
               1.典型性
               2.抽象性
               3.形象性
               4.概括性
             6.人格由( )组成。
               1.能力
               2.气质
               3.性格
               4.意志
             7.以下属于意识状态的是()。
               1.睡眠
               2.梦
               3.动机
               4.需要
             8.有关言语和语言理解正确的是( )。
               1.语言是人们用以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2.言语是社会现象,语言则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3.言语要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语言只有得到人们的使用才是活的语言。
               4.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9.气质类型的特点有( )。
               1.气质具有稳定性与可塑性  
               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 
               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
             10.对表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1.见多识广的人,表象的内容也更丰富。
               2.表象的直观形象性像感觉,概括性像思维。
               3.表象给形象思维提供素材。
               4.表象是感知向思维过程的中间环节。
             1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 )。
               1.温度觉的适应
               2.感觉适应
               3.嗅觉的适应
               4.暗适应
             12.对知觉不同种类论述正确的是( )。
               1.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叫空间知觉
               2.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4.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13.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
               1.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2.幻觉是在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
               3.有意想象是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的想象。
               4.梦是有意想象的极端例子。
             14.下面关于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1.梦是一种意识状态,它是一般的意识状态的转化
               2.梦是一种无意识状态,它是一般的无意识状态的转化
               3.虽然大部分人都不能记起作过的梦,但人人都作梦
               4.快速动眼睡眠剥夺导致记忆下降,但对情绪没有影响
             1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 )。
               1.詹姆士
               2.马斯洛
               3.罗杰斯
               4.皮亚杰
             16.关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理解正确的是( )
               1.“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是“原始的人”。
               2.“自我”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本能冲动得到满足,遵循现实性原则。
               3.“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
               4.“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是在本我的冲动和实现自我的环境条件之间的冲突中发展起来的。
             17.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
               1.观察法
               2.实验法
               3.个案法
               4.调查法
             18.能力发展是( )相互作用的结果。
               1.遗传
               2.环境和教育
               3.实践活动
               4.个人主观能动性
             19.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下面关于情绪的论断正确的是( )。
               1.基本情绪是人特有的。
               2.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3.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复合形式。
               4.每一种基本情绪都有其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外部表现和不同的适应功能。
             20.问题空间是指( )。
               1.问题解决者对问题的初始状态的认识
               2.问题解决者对问题的目标状态的认识
               3.问题解决者对问题的初始和目标状态中间过程的认识
               4.问题解决者对问题本身的认识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