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咨询案例 - 心理咨询案例
    发表日期:2007年4月9日 编辑:cnpsy 有2757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一儿童口吃的心理咨询案例

朱×,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大专文化程度。据母亲介绍,孩子的语言发展从小就较晚,1岁半以后才开始说话,2岁以后才会讲完整的句子。上学前便有口吃现象,但不严重,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上学之后口吃现象比以前突出了。平时与同学交谈,越着急越说不出话来;遇到集体讨论发言的情况,说上几个字便卡壳,急得满脸通红,嘴唇颤抖。有时还直流口水。不过,在朗读课文或唱歌时并不口吃。孩子的性格较内向,用他母亲的话说,“腼腆得像个姑娘,还有个小性子,为这不少挨他爸爸的打”。朱×的学习成绩尚好,其中数学成绩明显地优于语文成绩。
                    二、案例分析
     正式咨询前,我们曾对朱×进行过心理健康测查(采用《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研究》小学协作组编制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发现他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多,特别是在情绪、性格、人际关系三个分量表上分值偏高,说明由于言语障碍,给朱×的情绪生活和人际交往带来较多困扰,加重了他的自卑心理和怯懦性格,而情绪、性格和人际方面的困扰又反过加重了他的言语障碍。
     针对朱×的上述情况,我们向其家长提出了这样几点咨询指导意见:
     第一, 父母不要对孩子的口吃问题过分着急。要沉住气,耐心地进行指导帮助。
      第二,鼓励孩子树立信心,多讲话,多练习,养成不慌不忙的发音习惯。可利用孩子朗读、唱歌较流利的体验,又有助于良好的发音习惯的迁移。
     第三,与班主任加强联系,引导班集体正确对待同学的言语缺陷,防止讥笑、嘲弄等不良刺激的发生。
     第四,必要时可带孩子参加专业机构举办的口吃训练班。实践证明,在集体场合接受专业矫正训练效果更好。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