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伯医生独自一人反复思考多塞特这一病例时,一次又一次地回顾了一个孩 子被虐待、被污辱、被剥夺了正常的童年生活,并为了生存下去这个最荒谬的原因 而被赶入精神性神经病的境地的怪异家世。但所有的事实根据,都出自一个来源— —西碧尔及其化身。威尔伯医生明白,必须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其真实性。 那位母亲早已去世。除了患者本人以外,显然只有父亲是唯一的人证。将近三 年的心理分析也只能靠他来核实。 因此,在1957年4月,医生在仔细地探索了母女 关系以后,决定把威拉德·多塞特引进病例调查。西碧尔写信要他来纽约。 如果这里是司法的法庭而不是人类感情的法庭,威尔伯医生和西碧尔对于把七 十四岁的威拉德·多塞特从他居住的底特律(还在那里高兴地再次结婚并继续工作) 请到纽约来这件事都会比较乐观。但威拉德同他女儿和医生的关系已经紧张,恐怕 不会肯来。 威拉德早已讲清:西碧尔已经三十四岁,不应再由他来供养了。其实,在她来 纽约快到两年把钱用完的当口,他曾同意替她支付生活费用,使她能继续治疗。这 里要补充一句,她来纽约一年后把心理分析的事情告诉了他。 医生认为这种经济资助是还债,是父亲替他那奋力通过心理分析而恢复健康的 女儿还债。他对她的资助是吝啬的,不定期的。但在她这个生活阶段,她没有存款, 没有固定职业。她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偶尔卖几幅自己的画,做家庭教师,间断地在 韦斯特恰斯特医院担任美术治疗学家的半日工作。医生还认为威拉德·多塞特之所 以负有义务,是因为他花掉了女儿的钱。他卖掉了西碧尔的钢琴、卧室家具和几幅 画而没有征得她的同意,也没有把售出的钱给她。他甚至要她支付她母亲葬礼费用 的一半。有一次,威拉德没有寄来西碧尔一个月的生活费,这种情况在西碧尔读大 学本科时也曾发生过,这使医生对威拉德愈发反感。她父亲没有寄来支票,又不许 她借钱,迫使她每天吃两餐饼干和桔汁,这样一直延续了五个星期。 当今和过去的几次插曲,使西碧尔感到她父亲给她钱是迫于压力或出于一种责 任感,而非出自对她的关怀。威尔伯注意到西碧尔的沮丧,便写信给威拉德·多塞 特,告诉他这种拖欠使他女儿极度痛苦,很难再忍受了。他回信说他很忙,不可能 时时记住细节。甚至付不出医生的治疗费也没有使他操心。维基曾讲他说过:“威 尔伯医生有钱,让她承担吧。” 1957年的威拉德·多塞特,显然同那位在心理分析中早已出现的父亲是同一个 人——全神贯注于绘图桌,被钻床的噪声所包围。 “维基,”医生问道,“难道多塞特先生从来没有看到多塞特夫人对西碧尔所 施加的暴行么?” “他会问西碧尔:‘你的胳膊怎么回事?’或‘你的腿是怎么回事?’”维基 答道,“然后只是耸了耸肩膀就走出去了。” 西碧尔写给威拉德的信刚刚寄出不久,她就在邮箱中发现了他的来信。她害怕 在自己一个人在家时读它,因为他有几封信曾使她变成另一个人(这是大夫的说法) 或使她“晕了过去”(这是西碧尔自己的说法,沿用至今),她等到特迪·里夫斯 回家后才拆开信封。 信的内容如下:亲爱的西碧尔: 弗里达提醒我:该写信给西碧尔了。弗里达愈来愈象我们多塞特一家 的人啦。 她告诉我好几次, 说她的日子挺舒心。依我看,她多少是自得 其乐吧。看到她如 此快乐, 我很高兴。我们在昨天收到你表示欢迎我去 纽约的信。我们每次收到你 的来信时总是十分高兴, 希望你这个学期不 会太忙,不会在学习上过于困难。希 望你在考试中一直顺利。哈哈! 我的工作进展得不错。 天气很冷。每星期在家呆上两天①挺好。但 我为我仍 能工作和赚钱而高兴。 明年的工作看来还不少哩。弗里达仍喜 欢她的工作。社会 安全费涨了7%,所以我现在拿到的社会安全费也多了。我现在每月能得104美元, 大有帮助啊。 幸亏我加入了社会安全。这是多 年以前的事了。我老啦,我不再看 电视上的“莱西②” ,而且现在就得 上床睡觉。早睡早起嘛。没有什么新闻。那 就再见吧。
写自你的爸爸 威拉德
西碧尔觉得其中没有什么令人烦恼的事。她只能咧嘴笑着接受她父亲眼下全神 贯注于弗里达和他自己的现状。她只能茫然地觉察他之所以强调社会安全费是拐弯 抹角地提醒她:他不是一个洛克菲勒③。他有自己的房子和另外三处房地产,有大 量银行存款,目前还有很好的收入,加上弗里达的工资。但他居然要西碧尔相信他 那社会安全费的微薄收入竟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对他第一次用“威拉德”来签名,她只能报以苦笑。他突然地如此不拘礼节, 摆出了亲密友好的姿态。 此刻,西碧尔还能自持。心理分析才做了不到三年半时间,她就能做到这一点, 表明她正逐渐成熟,能够承受现在这种处境。要是在过去,这种处境早就引起人格 的分裂,某个化身早已出现了。
弗里达·多塞特翘着鼻子,如同食肉猛禽那角质的大喙,拍翅飞进她丈夫的店 铺。这是在底特律近郊他们那座舒适的大房子的地下室。这位妻子一言不发地递给 丈夫一封信。高跟鞋一阵克嗒声,她就走了。 十分钟后,高跟鞋又克嗒着回到这间房间。为要压倒钻床的噪音,弗里达尖声 说起话来。一字一顿。“那封信,是她写的吗?”弗里达薄薄的嘴唇微微撇着,身 躯也在微微颤抖,不过不易为人察觉。“它使你烦心,我看得出来。” 威拉德耸了耸肩说:“我们明天再谈吧。” “她说些什么?”嗓音更尖了。 弗里达·多塞特不喜欢女人,对她丈夫的女儿也不例外,尤其因为西碧尔是一 个威胁。嫁给威拉德以后,五十七岁的弗里达才初次体验到真正的欢乐。她不愿受 到他女儿的干扰,无论是想象中的干扰还是现实的干扰都不行。 弗里达的父母过于热心,在她才十四岁的时候就把她嫁给一个三十一岁的男人。 十六岁时,她生下一个儿子。他的前夫,卡尔·奥伯梅耶,是威拉德教堂的搬运工, 但卡尔未曾感动④过她,而她对结婚和生育都感到手足无措。卡尔活到三十八岁上, 死于心脏病发作。此后,她有过一连串风流韵事,并担任了簿记员的职务,自食其 力地养活自己和孩子。她认为自己的聪明才智远胜于她的文化水平,并为之不胜恚 恨。在丈夫死后,她开始不断自学。 靠个人奋斗起来的弗里达,还“赢得”⑤了威拉德,有人说是为了钱,有人说 是为了爱情。他俩在旧金山相遇,时间是1949年,但拖到1956年才结婚。他搬迁到 底特律,她也随之搬迁,搬到他隔壁的公寓。为他做饭,洗衣、在他生病时照看他。 威拉德在旧金山时曾告诉西碧尔自己不打算再婚,而且不会同弗里达结婚,尽管她 是个好伴侣。但后来他写信给远在纽约的西碧尔说他改变了主意。他解释说:“我 看我得同弗里达结婚,因为她老到我公寓来,别人会有闲话。” 弗里达有点忸忸怩怩,但寸步不让。“威拉德,西碧尔有病,而你还是一个充 满活力的健康人。你得把自己放在首位。”弗里达把手滑进威拉德的掌心。“答应 我,别让她干扰你的幸福。” “我们的幸福,”他深思着,说话很慢。他从椅子中站起身来,在屋里来回踱 步,“但我爱我的女儿,我总想做一个好爸爸。” “我觉得你太过份了。”弗里达决断地说,“而她却没有想做一个好闺女。” “她是一个天才,弗里达,一个才华横溢的姑娘,”他深信不疑地说,“别的 方面怎么样都无所谓。” “那么,她为什么不跟别人一样谋取一个职务呢?她为什么不结婚呢?如果她 让我同她接近,我会给她找一个男人。她为什么不穿高跟鞋?为什么手上戴一个男 表?我真想给她抹口红,剪短她的衣服,替她卷头发。” “那个大夫,那个大夫。”威拉德咕哝着,“不过时间长不了啦。我期待着西 碧尔很快好起来,走自己的路。” “她信上说些什么?”弗里达还是不让步。 一阵难堪的沉默。“我可能得去纽约。看吧,”威拉德渐渐软化,说得很慢。 “唔,我再不睡觉,明晨就起不来啦。”
威拉德·多塞特有五英尺十一英寸高,议表党堂。他身子挺得笔直,面貌很吸 引人,骨骼也很匀称。他的头发白色而又纤细,略带透明,虽然年老,脱发却不多。 他那充满自信的脸保留着健康的青春话力。他的牙齿洁白,一颗未掉。他从来不吃 肉,不饮酒,因而始终保持体形,体重与他脱离大学时相差无几。他的嗓音低沉而 温柔。他从不与人争论,即使别人同他争执也对他不起作用,因为他深信感情冲动 有罪。他又长又细的手指很有表达力,这与他的冷谈态度颇不协调。他的翘鼻子同 西碧尔的一模一样,这是多塞特家族的标记。 他的手指是他敏感的、艺术家素质的外在标志。这种素质在各种各样的美学爱 好中找到了建筑这个宣泄口,并在建造一座远胜于其竞争对手的漂亮房子中表现得 一览无遗。在学院念书时,他攻读朗诵和歌唱艺术。在威洛·科纳斯,他是教堂唱 诗班的和城镇无伴奏男声重唱俱乐部的男高音,组织过极其优秀的男声四重唱,他 弹奏吉他时采用西班牙技法⑥,而且对古典音乐迷恋得要死,尽管他的教会反对世 俗的东西,他却在爱迪生的唱机初见于市场时就买了一台。他对经济学也有兴趣, 具有一种真正的公众责任感,在他所居住的所有的镇城里都受到极大的尊敬。而他 手底下的人简直是崇拜他了。 威拉德在工作中是一个至善论者,想把工作搞得尽善尽美,不只是为了工作本 身,而且因为他深信别人看到他那完美无缺的手艺时就会赞美上帝。看过他的手艺 的人,跟他一见面就尊敬地跟他打招呼。走在街上,他经常听到人们敬畏的私语: “这就是威拉德·多塞特。”这使他又高兴又觉得有趣。哈哈,他心中想道,我虽 是多塞特一家的人,但自有主见,若不是在威洛·科纳斯呆了五十多年,我还会大 有作为。他后来遇见受过高等教育的、见过世面的、有才华的人时,他已处于全盛 时期。 他一方面追求尽善尽美,一丝不苟,但也不免吹毛求疵。他对细节的过分专注 常常影响了人际关系。“你不能说什么比较大的一半,”他对西碧尔说,“说一半, 就是一半。怎么可能既是一半又比较大呢?”他还囿于多年的习惯。他二十年来的 午餐始终是二块夹炒鸡蛋的三明治和一块苹果馅饼。 威拉德聪明过人,也比一般人更为天真,更受约束。他是一个朴素环境中的聪 明人;一个因海蒂的侄子乔耶胆敢在他家里吸烟而被吓坏的人;一个对陈旧的名言 顶礼膜拜的人。他在女儿的纪念册上写道:“真实、正直、仁慈、纯洁和节欲,是 杰出人物最伟大的品德。”事实上,他的心灵是人道主义旨趣和清教主义僵化的奇 怪的混合物。他的清教主义是威洛·科纳斯、教会、维多利亚时代和对喧闹的二十 年代的过度反应组成的大杂烩。他把二十年代看作道德沦丧的标志和世界末日的征 兆。 作为一个虔信宗教的人,他严守原教旨主义信仰的教条,而且在读圣经时只是 咬文嚼字(与其他更为迷信的教会成员都不同,比如,与韦伯牧师就不一样),他 过于认真地相信教堂有关世界末日的劝诫,甚至把他的一生部放在世界末日的前夕 的危急状态下度过。教会本身以及威洛·科纳斯的愚昧无知的聚会,使他十分烦恼, 他依然在教条上咬文嚼字,但脱离了教会活动达十四年之久。 也许逃离教会也就是逃离他父亲——一个好战而粗鲁的六英尺巨人,五官巨大, 蓄着山羊胡子。他在年轻时代是一个摔跤运动员,后来在教会找到了自己的愤怒和 敌意的特制宣泄口。威拉德的父亲,奥布里·多塞特,是阿诺德和特里萨的儿子。 这对夫妇是以分得土地的定居移民的身份来到威洛·科纳斯的。他俩的孩子,除奥 布里以外,还有托马斯、伊曼纽尔、弗雷德里克和特里萨第二。 奥布里,—个热心去教堂作礼拜的教徒,在福音派新教徒的夸夸其谈中,找到 了狂吼大叫和狂热地赞美上帝的激情。他在教堂第一排座位上听到的说教,便成为 他在邮局门前的演说词。他在围观的人群面前痛斥罗马天主教、教皇及其信徒。奥 布里预言天主教掌权之日就是国家毁灭之时。他的敌意不仅针对罗马天主教徒,还 针对与他同一信仰的人,实际上包括所有的人,甚至他自己的亲人。奥布里寻找身 边所有人的致命弱点,常以尖刻的词句将这种弱点公之于众,然后再来拯救他的受 害者的灵魂。 奥布里怀有敌意的一个特殊目标,是他的妻子玛丽,他一生中挚爱的是维尔, 但她拒绝同他结婚。他受到挫折后便娶了玛丽。在婚后各个不同时期,他会把自己 拥有的锯木厂转让给他手下的人,悄悄跑到纽约去同维尔亲热。以后又回到威洛· 科纳斯来,夸耀自己对玛丽的不忠。 作为父亲,奥布里要求大女儿特里萨、老二威拉德和比老二小一岁半的老三罗 杰无条件地顺从,无时无刻地露出微笑,但绝不许大笑(这是有罪的),并要求他 们成为基督徒。虽然三个子女都有音乐的秉赋,他从来不叫他们唱一唱或演奏一下, 生怕他们由此骄傲起来,而骄傲是一种“罪孽”。 威拉德深以父亲的好战成性为耻,便采取一种逆来顺受的态度。威拉德还为自 己父亲的高淡阔论和用词粗俗而发窘,从而沉默寡言。威拉德看不到自己与父亲的 相象之处,却以他温柔的、爱好艺术的、逆来顺受的母亲为理想人物,这正是他性 格冲突的根源。 威拉德无疑是一个男子汉,虽然遵守清教徒的戒律,但性欲旺盛,对女性有吸 引力,而且在九年鳏夫生活中被女性起劲地追求。他是一个整天同砖瓦沙浆打交道 的男人,但显然还有女性的一面。在青少年时期,他经常帮助母亲搞家务。他会把 菜蔬瓜果装成罐头,后来还把这套手艺教给海蒂。他会缝纫,在学院读书时以这个 手艺来半工半读。后来,西碧尔所有的童装都是他剪裁缝制的。他对室内装修有极 高的鉴赏力。海蒂尊重他的鉴赏力,由他来装修他们婚后第一个家。 威拉德把母亲视作理想人物,这不仅参与塑造他的性格,而且影响了他对配偶 的选择。海蒂·安德森·多塞特,总是那么惹人注目,过于嚣张,十分残忍,与他 的父亲奥布里一模一样。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威拉德无疑是与他的父亲“成婚。” 事实上,威拉德和罗杰都与其父亲“成婚”。哥儿俩都不知怎地要寻找个性刚 强的怪女人,而且都娶了个名叫亨里埃塔(爱称海蒂)的妻子。哥儿俩妻子的宗教 信仰都与自己不同。 罗杰的妻子是一个罗马天主教会的护士。 这也许是与他教会 (特别其父亲)那种反天主教的歇斯底里情绪作对的缘故。罗杰的妻子海蒂居然吸 烟,当时威洛·科纳斯还没有第二个女人敢吞云吐雾。她还涂抹胭脂和口红,公然 冒犯原教旨主义的戒律。但她真正的古怪之处,在于她同时身兼两个职业的独创性。 在业余时间内,这位海蒂在明尼苏达州罗彻斯特的红砖房中经营一家赌窟和一间为 修女幽会提供的屋子。她甚至让修女们改装,以促使她们在世俗生活中大获成功。 罗杰与这两项冒险事业毫不沾边,但据说他也设法搞了自己的几个幽会之处。 这位海蒂有两个儿子,但她不喜欢男孩,并想把西碧尔领走。她想这样做的动 机始终没有说清楚,也许是因为她总想要一个女儿,但也可能是因为她看到了西碧 尔危险的处境。这位海蒂是一个精神病科的护士,也许能够理解她这位妯娌不宜于 抚养孩子。 威拉德的姊姊,特里萨第三,没有与她父亲“成婚”。她变成了一个神经质的、 不合群的人,行为乖戾,反抗她的父亲和她的社会环境。在姑娘时代,她爱过人, 又失恋了。她把罪过归咎于她两个弟弟。到四十岁时,她嫁给一位有钱的老头子, 并且搬到他在另一州的农场去安家了。此后,她只回过威洛·科纳斯两次。一次是 她母亲中风的时候,另一次是她母亲之死。她做出两件事情,使她农场的邻居大为 反感,一件是她穿着男人的衣服来来去去,另一件是在教会追着她要钱时,她居然 一文不给。 她和她丈夫都不信任银行, 把钱分散地藏在大房子里的各个角落。在 1929年那崩溃的年代,这些角落里的“银行”当然不会倒闭。 她同两兄弟合伙投资森林地产。当威拉德和罗杰失去那块地产时,她索要赔偿。 兄弟二人只好拿自己的房子来抵押,于是特里萨终于报了当年一箭之仇。她决定让 她父母来占有威拉德的房子。她命令威拉德一家搬走,事后毫无内疚。 在丈夫死后,特里萨有的是钱,却生活得象个贫民乞丐。她把农场房子里的屋 子一一用木板堵死,只留下一间屋子自己住。寒冬腊月,这间屋子只有一台小煤油 炉灶供暖。在她死前几年,特里萨终于与威拉德和解了。海蒂死后,威拉德带着女 儿去访问特里萨。西碧尔以前只见过这位姑妈两次,如今才明白为什么别人以前把 她错认作特里萨,连她父亲也常把她叫作特里萨,因为她俩确实长得很象。 威拉德谈起他母亲时,总是比平时的话语更少,嗓音也更低沉,甚至带着恭敬 的表情。一谈起自己的父亲和叔叔汤姆(托马斯的爱称),声音就响亮起来,发表 议论时也不免有几分武断。谈起自己的弟弟和姊姊。话语又少了。威拉德对这两人 总是怀着十分烦恼的心情。对威拉德来说,无论是想起他们,或是忘记他们,始终 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威拉德要比罗杰或特里萨更为自负,他用缄默来保护自己,不受家里乱七八糟 事情的干扰,但除此以外,他并不懦弱。沉默寡言,但十分刚强,他的意志往往得 胜。面对妻女都有情绪异常的现实,他以遗传因素为理由来解释女儿的疾病,把自 己轻易地开脱了。他父亲是个乡下佬,言行粗鲁,他姊姊行为古怪,但都不是真正 的情绪异常呀。这一点,确信无疑。看到他的几位叔叔的子女的情况,他不得不承 认这个家族中有一些古怪的问题,但他将之归咎于叔叔的配偶。 举例来说,他的叔叔托马靳,拥有许多地产和财富,先后有过五任妻子,其中 三位由他送了葬,一个同他离异。威拉德认为罪过在这些妻子,而非托马斯。汤姆 的第一个妻子发了疯,头发和指甲全脱,全身变得如同雪花石膏那样洁白,最后死 于麻痹性痴呆。伯纳德是这次婚姻中生下的儿子。此人在幼小时非常任性,长大后 又很懒惰, 后来却成为一个发明家。 他的儿子小伯纳德对他母亲的第一句话是: “我要杀死你。”外面的传言说,他的所作所为果然使她致死。小伯纳德后来住进 医院,诊断是精神分裂症。 弗朗西丝·多塞特,是威拉德叔叔弗雷德里克的妻子。他们的女儿卡罗尔,患 了病态的安乐感和抑郁症。这是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一个类型。由于这种疾病有非 常显著的家族倾向,威拉德有充分的根据认为卡罗尔从她母亲那里得到遗传基因, 而不是由多塞特家族中遗传来的。因为弗朗西丝和卡罗尔经常出入于州立医院,而 且在出院时常来威拉德家访问,威拉德就常问西碧尔是否害怕自己会象她们两人, 然后又安慰她:“不必担心,她们不是多塞特一家的人。” 这些家族史,西碧尔当然都知道。但她更重视的,是她父亲的喜怒哀乐,她父 亲的需要和恐惧。她在纽约等候他父亲从底特律来信时,担心他会不来,但又担心 他来。在此期间,她一次又一次,一夜复一夜地做着以下的梦:
她在一座硕大无朋的房子里,从一头走到另一头,寻找她父亲, 要不然,就在同样房子里,他在寻找她,要不然,他们在互相寻找。 她一间屋一间屋地徒然寻觅,明知她父亲就在这里的什么地方,同 时也知道自己无法找到他。 “你应该在梦中告诉你父亲,”威尔伯医生在心理分析时说,告诉他你在找他。 这个梦表明对他的一种性的思慕,因为他对你富有魅力,同时也是欲望的自我克制。” 西碧尔承认在他对她谈到性的时候,警觉自己对她父亲有性的感情。“有一些关于 性的方面的事,我至今尚无答案,”比如他在同弗里达约会时会这样说,“你们年 轻人在性的知识方面比我们历来所知道的要多得多。” 其实医生心里明白,威拉德不仅在西碧尔长大成人时给予过性的刺激,而且他 在她幼年时在多年延续的“原始景象”中以及他在她略为“长大”后拒绝在身体上 过于亲近,都给予过这种刺激。 另一个梦是:
男人在性的方面追求她。她父亲不在那里,无法救她。追求在继续,仍没有救 援。
西碧尔从小到大一直等候她父亲来维护她,来救她,如今又在等候。日子一天 天过去,而答复迟迟不来,西碧尔陷入了又爱又恨的矛盾心理状态之中。如果威拉 德一直是一个抛弃孩子不管的典型父亲,那就简单了。可是,她确实跟他有这样一 种关系:一方面他出于消极被动,习以为常地舍弃她,另一方面由于俄狄浦斯⑦的 欲望和鉴赏力相似而相互亲近。 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一位美术评论家对威拉德保证说西碧尔是一个绘画天才 时,他曾为她的作品而自豪。他甚至把她的绘画装上镜框,挂在墙上供人鉴赏。当 父女二人一起看一幅美术作品时,就象一个人用两只眼睛看那样,两人之间有一种 感情共鸣,有一种协调一致。这种共鸣和协调,由于幼儿时代的两件事而愈加强化。 第一,西碧尔只有一个半月大的时候得了中耳炎。谁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回事⑧, 只有她父亲抱着她的时候,她才感到舒适。恰巧他在抱她的时候总是呆在厨房的炉 灶旁边。她把温暖同她父亲联系在一起,而这种温暖使她的疼痛减轻:对她父亲的 依恋由此开始。 第二,因为她不能以她母亲作为理想人物而自居⑨,而且她母亲虐侍她,并使 她为母亲而感到羞耻,于是西碧尔愈来愈以她父亲自居。她总得有一个人作为理想 人物呀。她要自己坚信她父亲是她可以信赖的形象,由于她不象安德森一家人,而 象多塞特一家人(特别象她姑妈),这种信念更加坚定不移了。 因此,西碧尔总是保护她父亲的形象,但在有的时候,这个形象也不是战无不 胜的堡垒。西碧尔在读大学本科时在日记中写道:“我有同班同学、同室居住的朋 友、一个大姊姊、一个指导老师。我的指导老师,特明博士,长得挺胖,人挺有趣。 他有一撮小胡子,待人亲切。他好象是我从未曾有的父亲。他总是找时间与我谈话。 跟我的亲生父亲大不相同。” 当威尔伯医生直截了当地问西碧尔:“你父亲爱你吗?”西碧尔给了个有保留 的回答:“我想他是爱我的。” 等待威拉德·多塞特的答复是多么旷日持久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