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避免直接下诊断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15:43:24  |
|
二、 避免直接下诊断(除非提供给保险公司) 今天的心理治疗学生面对的是对诊断的过度强调。医疗保健系统的管理者要求治疗师迅速地给出诊断,然后进行一个与诊断匹配的短程焦点治疗。这听起来不错,符合逻辑而且有效率。但是和现实实在是没什么关系,这不过是实现科学准确性的一种虚幻的努力,既不现实也不受欢迎。 虽然在有生理因素在内的严重情况(例如,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情感障碍、颞叶癫痫、药物毒性、因为毒性物质或变性因素或者传染性物质引发的躯体或者脑部疾患)下,诊断毫无疑问对治疗上的考虑起关键作用,但是,在日常的心理治疗中,面对困扰较为轻微的病人来说,诊断经常会起反作用。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治疗是一个渐进的深入展开的过程,治疗师应当尽量全面深入地了解病人。诊断会限制治疗师的视角,而且会影响治疗师把病人当作人来建立关系的能力。一旦作出某种诊断,我们倾向于选择性地忽略病人不符合诊断的方面,相应地过度注意那些可能会证实我们最初诊断的特征。而且,诊断可以作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过程。治疗师把病人看作“边缘型”或者是“歇斯底里型”,并与他(或她)建立关系,可能会促进和推动病人表现出这些相应特质。实际上,对于因为医生的治疗而影响临床表征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的这个问题已经在相当长的时期得到重视,包括现在对多重人格障碍的争论以及压抑早期性虐待经历的相关记忆的问题。同时,也要记住,DSM人格障碍的类目诊断信度是很低的。 [1] [2] 下一页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一、 移除成长的障碍
下一篇文章: 三、 作为“旅途伙伴”的治疗师和病人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