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第8节 分脑研究中揭示的关系           ★★★
第8节 分脑研究中揭示的关系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心理学图书在线阅读 >> 应用心理 >> 正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8 19:30:15
 

 

分脑研究取得的进展表明,大脑的左、右两半球所具有的功能有些是重迭的,而有些则完全不同。被称为胼胝体的大的神经纤维束(或称为”)把大脑的两半球相连起来,可以使冲动从左半球传导给右半球,反之亦然。

  把某些动物的胼胝体切断之后进行的科学观察表明,在没有这种的情况下,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多少是独立的。在人身上,由于发生损伤,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一个时期,为治疗严重的癫痫发作患者就是切断其胼胝体。今(心晴部落整理www.lijinquan.net)天,对脑肿瘤治疗有时就需要切除脑的一个半球,同时,这有助于人们对剩下的那个半球的特别功能进行研究和了解。

  研究表明,右脑更多的是具有象直觉,创造力和接受完整印象的能力这样的功能。右脑似乎更多地包含着诗人为创作形象性地描述所需要的那种象征地表现和隐喻的能力。对空间关系的知觉过程随同睡梦中的形象化意象看上去也属于右脑的功能。有人可能会讲,右脑更多的是与内在的情感、直觉和知觉(精神病学家称之为无意识材料的初期过程)有联系。

  左脑右脑

  分脑研究中显示的关系胼胝体

  逻辑直觉

  实用主义想象

  实用性象征

  语言比喻

  大脑的左半球更多地涉及到逻辑思维。语言和处理数字的以及抽象思维的能力是左脑的功能。这是注重实际的大脑部分--从事逻辑和抽象思维(第二步过程),权衡不同的现实因素,解决难题。

  所有这一切又如何与解读面孔联系起来呢?我们早就知道,大脑的右半球对身体的左半部(从头到脚)有着更大的影响,反之亦然。在人体中,神经纤维是在某一点上从大脑的一面交叉越过与之相反的身体的另一面。例如,运动左脚趾的能力是由右脑中所谓的运动中枢刺激击发的结果。

  从所有这些事实中,向人们提出了某种暗示,比较深层的情感,即内在的情绪是人们对自己和对生活表现出的一般的基本态度。这样的情绪和情感发源于右脑,而更容易从面孔的左半部表现出来。那种经过更多控制的或有意识做出的反应,即一种礼貌的社会面具可能来源于注重现实的左脑,而更多的从面孔的右半部表现出来。

  纵然根本的性格可能更多的是表现在面孔的左半部,但是给观察者心理留下强烈印象的未必就是如此。事实上,是面部的右半部给观察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当两人相对而视时,其中一人的右眼下面对着的是另一人面孔的左边。

  就观察力而言,左眼(受右脑支配)很可能比右眼更为敏锐。这只更为敏锐的眼睛看对方时是与被视者的右面相对,所以,这右面似乎就给观察者的印象最深。由于右眼是与左脑相连的,而左脑更多地是主管逻辑思维。当与对方相对而视时,注视者的右眼面对的是对方的左面,因此注视者可能就注意不到对方的真实的情感!

  这些观点是同沃尔夫原先从事的研究相一致的,并为近来的实验所证实:面孔的右半部要比左半部更有可能影响对整个(心晴部落整理www.lijinquan.net)面孔的视觉。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两眼比较起来不太敏锐的是左眼,让左眼面对经过较多掩饰的面孔的右半部也许是有其适合的一面,仿佛人们隐藏更基本的情感就是为了不让洞察力较强的右眼看清。

  既然所有这些说法更多的仍是推测而不是事实,那么,我们必须依靠最基本的东西那就是:面孔的两半部,即左、右两个区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心境和态度;上区与下区之间的差异也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你无需过分简单地认为,或过于笼统地讲,左脸总是暴露根本情感的一面,右脸总是呈现较受欢迎的社会面具。我们知道,即使神经线路是从大脑的一面越过另一面的,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或清晰可见的事情,还有其它一些需要考虑的事,由于太复杂,这里还无法作进一步探究。

  解剖学中和生理学中揭示的有关大脑两面作用的事实(以及在大脑不同的两个半边之间的可能存在的联系)是非常有意思的。然而,对于我们大家来讲,应当保持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际态度,那就是去注意一些可以证明的差异并且从所能看得见的事物中引出我们的结论。剩下的就只好保持推测,直到我们都能了解更多的情况再作结论。

  我奉劝各位,你们的注意力不要放在你们的面孔哪一面所显示的上面,也不要放在大脑哪一面起什么作用上面,而特别要放在按划区法直接解读人的面孔上面。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