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视听教学,第二部分
  视听教学           ★★★
视听教学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心理学图书在线阅读 >> 心理小说 >> 正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19:31:54
 

1995年的3月,一辆小客车带着美国广播公司“夜线”电视节目的主持人特德·科佩尔驶到了马萨诸塞州西纽顿的莫里家外面覆盖着积雪的路缘上。

  莫里现在整天坐着轮椅,他已经习惯了让助手把他像沙袋一样从轮椅上搬到床上,从床上搬到椅子上。他吃东西的时候也会咳嗽,嚼咽食物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件困难的事。他的两腿已经死了,再也无法行走。


  然而,他不想因此而沮丧。相反,他的思维比以前更加活跃。他把自己的思想随手写在黄泊纸簿、信封、文件夹或废纸上。他片言只语地写下了自己对在死亡的阴影下对生活的思考:“接受你所能接受和你所不能接受的现实”;“承认过去,不要否认它或抛弃它”;“学会原谅自己和原谅别人”;“生活中永远别说太迟了”。


  没多久,他有了五十多条这样的“格言”。他常常和朋友们谈论起它们。布兰代斯大学一位名叫毛里·斯但因的教授深深地被这些话语所感动,于是就把它们寄给了《波士顿环球》杂志的一名记者,后者写了一篇长长的报道,标题是:

教授的最后一门课:他的死亡


  这篇文章被“夜线”节目的制作人看到了,他把它送到了在华盛顿的科佩尔手里。


  "读读这篇东西,”制作人对他说。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便是:摄制人员来到了莫里的起居室,科佩尔的小客车停在了莫里家的门口。


  莫里的几个朋友和家人一起等着见科佩尔,当这位大名鼎鼎的主持人一走进屋子,他们都兴奋地骚动起来——只有莫里是例外,他坐着轮椅上前,扬起眉毛,用他尖细、富有音调的话语声打断了眼前的喧闹。


  "特德,在我同意进行这次采访之前,我得对你作些考查。”


  一阵令人尴尬的沉寂之后,两个人进了莫里的书房。


  "我说,”门外有一个朋友说,“希望特德不会使莫里太难堪。”


  "我希望莫里别使特德太难堪,”另一个说。


  书房里,莫里示意科佩尔坐下。他两手交叉着搁在腿上,对科佩尔笑笑。


  "你最关心的是什么?”莫里问。


  "最关心的?”


  科佩尔端详着眼前这位老人。“好吧,”他谨慎他说,他谈起了他的孩子,他们是他最关心的,不是吗?


  "很好,”莫里说。“现在谈谈你的信仰。”


  科佩尔觉得有些不自在。“通常我不跟一个只相见了几分钟的人谈论这种话题。”


  "特德,我快要死了,”莫里从眼镜的后面盯着对方说。“我没有多少时间了。”


  科佩尔笑了。好吧,信仰。他引用了一段对他很有影响的马可·奥勒利乌斯的话。


  莫里点点头。


  "现在让我来问你几个问题,”科佩尔说,“你看过我的节目吗?”


  莫里耸耸肩。“大概看过两次。”


  "就两次?”


  "别感到不好受。‘奥普拉’我也只看过一次。”


  "唔,那两次你看了我的节目,有什么感想?”


  莫里有些迟疑。“说真话?”


  "是的。”


  "我觉得你是个自恋狂。”


  科佩尔哈哈大笑。


  "我这么丑还配自恋?”他说。


  不一会,摄像机在客厅的壁炉前转动起来,科佩尔身穿那件挺括的蓝西装,莫里则还是那件皱巴巴的灰毛衣。他不愿为这次采访而特意换上新衣服或打扮一番。他的哲学是,死亡不应该是一件令人难堪的事;他不愿为它涂脂抹粉。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