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负向思维方式与人际关系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8 20:06:48  |
|
上面列出了对人类而言能增加或降低我们幸福感的一些情境。换句话说,右边列出的是使我们体验到威胁感的情境。这些情境何以能影响我们的情绪?其原因很复杂。一般来讲,人类有社会性需求。如果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我们就会感到幸福,否则就会感到不快乐。我们的大脑预设了这些需求,那些能够使自己满足的人(用进化术语讲即“社会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功的人”)比那些不能满足自己的人做得更好。这里的“好”是指他们更容易生存并繁殖后代。因此,从生物学角度讲,人类倾向于努力获得左侧的情境,而尽力避免右侧的情境。社会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功充满情绪色彩,我们的观念越是转向右侧的情境,我们越是能感受到威胁。
人际关系
人们说,没有人是绝对孤立的。有时,我们需要得到他人的 关心,如果我们生病或是住进了医院,就需要他人照顾我们的身 体;如果我们感到悲伤难过,就需要别人的鼓励和安慰。我们既 需要身体上的关心,也需要情绪上的宽慰。亲密的、安慰性的人 际接触,能导致大脑中被称为内腓肽的化学物质的释放,从而使 我们感到舒适。
在正常情况下,他们的关心会使我们感到放松、平静。相反, 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情感需要持消极观念,结果 会怎么样?这些消极观念包括:
.没有人关心我。
.我的需要是无足重轻的。
.我是他人的负担。
.需要爱和安慰是可悲的。
.我不能独自生存。
.我将永远孤独。
.试图从他人处得到支持是幼稚的。
.需要他人的人是脆弱的。
.需要他人的人是贪婪的。
.我的需要令他人难以应付。
这些观念使我们无法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其结果是,我们 无法理顺自己的情绪,,无法弄清何时真正需要他人的帮助,何时 能够自己应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会放弃自己的情感需要,变 得更加抑郁。与他人交流是有益的,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这种途径 向他人求援。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事实上,知道自己的需要, 并且能够表达出来,对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当我们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 功地获得了别人的帮助的时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第二章 抑郁是如何产生的?
下一篇文章: 第四章 走出抑郁的第一步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