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抑郁是如何产生的?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8 20:03:17  |
|
最近,一些心理学家就抑郁的行为模式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抑郁的人,其行为方式无法给自己带来积极的结果或更多的快乐。许多人陷入抑郁不能自拔,因为他们发现,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东西能给他们带来快乐、满足或自信。如果他们没有工作、缺少朋友,而同时又患有社会性焦虑,那么他们会断绝曾给他们带来过快乐的一切社会交往。
对抑郁研究最多的心理学说是所谓的“认知学说”。这一学说关注于我们理解、认识世界的方式。它最初是由精神病学家贝克和心理学家艾里克森不谋而合提出来的。许多帮助抑郁者自助的小册子使用的都是认知理论和方法。在本书的第二、第三部分,作者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摆脱抑郁的建议,其中认知理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认知理论指出了抑郁病人对问题的特殊看法:
问题 看法
惊恐发作 我即将死于这些焦虑症状。
社会性焦虑 我常会做一些看起来非常愚蠢的事情, 遭人排 斥、 受人羞辱。
抑郁 我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坏人,前途渺茫。
妄想 人们费尽心思打探我的事情。
愤怒 别人都很坏或不友善,对我不公平,占我便宜,他们应当受到惩罚。
对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进行反思,人们能够学会检验自己的看法,并学会以新的方式看问题。认知疗法的主旨,在于教会病人反思自己的态度与观念,帮助病人意识到思维方式是如何使他们陷入沮丧的(特别是造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失败感)。改变他们对自己所面临问题的看法,其病症就能得到缓解。如果他们进一步改变对自己的根本看法,将增强对自己情感的把握能力,从而减小陷入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第—章 什么是抑郁?
下一篇文章: 第三章 负向思维方式与人际关系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