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少年时代 |
|
|
作者:高宣扬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20:17:02  |
|
犹太人尽管可以返回维也纳,但他们仍然随时随地会遭受到敌对分子的侮辱和突然袭击。所以,弗洛伊德在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的过程中,始终受到反犹主义的威胁。这种环境使弗洛伊德慢慢地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坚强的反抗性格。他看不惯这种歧视,内心里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有一次,弗洛伊德回忆了他少年时代对于排犹分子的仇恨。他说: 大约是在我十岁或十二岁的时候,我爸爸开始带我去散步,并在闲谈中对我表示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在这样场合中,他对我讲了一件事情,借此表明现在比他曾经经历过的那个时代好多了。他说:“当我年轻的时候,有一个星期六,我在你的出生地的大街上散步;我穿得很讲究,头上还戴一顶新的皮帽。一位基督徒走到我跟前,并打了我一顿,把我的帽子打在地上。他喊道:‘犹太鬼!滚出人行道!’”我听后,问道:“你当时怎么办?”他静静地回答说:“我走到马路上,并捡起我的帽子。”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我没想到这位高大而健壮的、牵着小孩子的男人竟作出这样毫无骨气的行为。我把这种状况同很合我的口胃的另一件事加以对照——那就是汉尼拔的父亲在祭坛前让他的儿子发誓要对罗马人复仇的动人场面。自那以后,汉尼拔……在我的幻想中占据了一个应有的位置。(《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全集》) 由此可见,在弗洛伊德的幼小的心灵中,早已有了奋发图强的决心。 弗洛伊德一方面继承了父亲的善良和乐观性格,另一方面又滋长着他父亲所没有的斗争精神。这种斗争精神和善良德性相结合,使弗洛伊德具备了比较完备的人格,足以承担在艰难而复杂的岁月里所遇到的一切挑战。 弗洛伊德在谈到自己从三岁到七岁的生活经历时说:“那是很艰难的时期——不值得回忆。”那时,弗洛伊德一家刚刚在维也纳住下,经济比较紧张。他的两个异母哥哥伊曼努尔和菲力浦带着他们的妻子、孩子搬到英国曼彻斯特去了。据说伊曼努尔和菲力浦在那里开了毛织品工厂,并迅速地发展起来了。弗洛伊德长大后曾多次向往英国,在他的心目中英国是自由的国度。他很羡慕他的两位哥哥能到英国去。他本人和父母住在维也纳时,起初的心情一直是很不愉快的。 从一八六零年到一八七四年,弗洛伊德一家住在维也纳利奥波尔斯塔特区的伯费弗尔街。这个区是维也纳市内的犹太人聚居区。 关于这段生活,弗洛伊德只能回想几件事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第一章 一个犹太人的家世
下一篇文章: 第三章 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